再谈高三作文课

时间:2022-08-16 02:12:18

再谈高三作文课

长期以来,社会上的人们把写作水平的高低作为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在高考中,150分的高考语文卷,作文占60分,高考成绩的好坏,作文成了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在中学(尤其是高三)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也放到了重要位置。许多一线语文教师进行了许多尝试,教学生高考写作的捷径:怎么背范文,怎样模仿范文的语言结构,怎样“组织”自己的“真实情感”……学生也进行了大量训练。然而,受“闭门造车”式的作文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搜肠刮肚,还是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写作信心和热情也逐渐淡化,进而谈作文即色变,自然,高考试卷上的优秀作文也是凤毛麟角。为符合现阶段高考选拔性考试的需要,语文教师必须合理地组织好高三作文课。

一、体现新课标精神。

新课标的实施,对高三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立足点,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着力培养学生动手写作能力;必须以训练学生掌握基本写作技能为出发点,精讲多练,课堂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发挥学生个体的创造意识,让学生自己体会,自己总结作文的方法,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整个作文教学将训练作文和个性创新有机统一起来,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写作水平,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说真话,诉真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情感是文章的生命,一篇为人称道的好文章,往往渗透着作者真挚深厚的感情,以情动人,文章才可能具有震撼读者的力量,才能让自己感动,也让别人感动。《激情燃烧的岁月》之所以能在央视频道连续播放而观众热情不减,《为了谁》之所以能唱响大江南北,靠的就是情感。情感是让观众产生共鸣的源泉,因而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写作时说真话,诉真情。学生写作时只有敢说真话,肯吐心声,真正做到像巴金所说的“把心交给读者”,即篇篇写的都是“掏心窝子的话”,那样才能使读者感到真诚,感到可信,才能使学生写出的那些话产生巨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引起读者共鸣。

三、体现注重引导学生积累素材原则。

古人云:“不观千剑无以识器,不操百曲无以知音。”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学生要注重字、词、句、篇的积累,注重美文、时文的积累,注重生活观察的积累,注重对个人事、身边事、家庭事、社会事、天下事的积累。常言道:“唯有源头活水来。”通过积累,学生具备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使写作成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学生拥有了丰富的知识和充足的材料,一旦有机会表达,就会将这些材料灵活生动地运用于写作中。学生积累得多,思路就开阔,写起文章来就比较顺手。

四、限时创作,培养学生的应试作文能力。

高三作文训练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在高考中写出好文章,学生平时作文不限时间,有的一两天,甚至三五天,这样即使学生写出了好文章,高考时也未必能写出来。高考作文需要一小时左右,在这样短暂的时间里,学生要审题、立意、布局谋篇,形成文字,没有平时的强化训练就难以适应,因而,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限时训练,调动学生进入竞技状态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灵感,当堂写当堂评,并训练他们不打草稿打腹稿的习惯,并做到不打腹稿不动笔,下笔成文,不加修改,改掉不打草稿不敢写的毛病。我用快速作文教学法上了两节作文课:第一节课我给出题目,学生用5分钟审题构思,用40分钟写作;第二节课我把交回的作文大致翻看一下,再打乱顺序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认真阅读作文,写出评价并署名,然后重新打乱分发,进行二次批改,之后让学生推举较好的作文,由作者诵读,让全班学生讨论。开始实施时,有部分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文,写评语时放不开,套话多,讨论时也不敢大胆发表自己的建议和意见。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效果明显,学生的写作速度大大加快了,有的学生竟能在25分钟之内完成写作,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综上所述,高三作文课应适应当今人才选拔制度的需要,坚持新课标的导向,在积累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训练,这样学生才能在高考中“以不变应万变”。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吉水中学】

上一篇:《泰坦尼克号》的真实与虚构 下一篇:话题“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