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所面临的课题

时间:2022-08-15 10:45:17

浅谈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所面临的课题

摘要:进入21世纪后的10年以来,中国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了部分的可喜成果。伴随着财政部和中央银行的资金注入,不仅原有金融机构的财务体质不断改善、而且各种新形式的金融机构也在不断设立;伴随着信用担保制度、个人信用系统的建立健全,支持农村信贷发展的的宏观环境也在不断的改善。

但是,对于广大农民和数量众多的农村中小企业而言,从正规金融途径获得融资的难度依旧非常大。如何对于提供满足三农需求的金融产品以及如何促进担保体系的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机构资金调配机制的健全、监管监督机制的改善、农村的确金融人才培养等等,还有很多面临的课题。同时,为了提高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性和透明性,商业金融、政策金融、合作金融在农村金融体制的完善中都应当充当如何的角色也应当加以明确。

关键字: 农村信用合作社、农业银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小额贷款

1.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开始

1998年至2000年,中央决定通过财政部向国有工、农、中、建四大银行进行资本注入(共计达:2800亿元);同时将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债权剥离至由财政部出资设立的华融(工商银行系)、长城(农业银行系)、东方(中国银行系)、信达(建设银行系)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拉开了中国金融体制开个的序幕。

2000年4月,朱基总理访问江苏省,指出以江苏作为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试点,要求制定中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具体方案。以此为契机,农村信用社也开始走向和国有商业银行一样获得国家资金注入,进而进行体质改良的改革道路。

由此开始的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1) 通过获得国家资金的注入实现了既有农村金融机构(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的改制改革。(2)以扩大小额信贷规模为目的设立了相应的新型金融机构。(3)为了农村金融服务业发展的顺利和快速进行了相应的金融环境改革和制度改革。考虑到中国区域性差异巨大的国情,改革原则上都是以省为单位进行推进的。

2.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所面临的课题

通过几年时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的农村金融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农村信用社的初期改革基本完成,农业银行也实现了IPO上市融资,根据2008年8月银监会公布数据,2007年我国每一万名农民所拥有的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数为1.54个,比前一年的1.26个有所增加,相对应的金融服务业从业人员为15.89人是前一年的3.41人的4.6倍;没有任何金融机构的乡镇数为2868个比前一年减少了434个(2008年末,该数字降低为1424个),而农村金融服务业的经营网点增加也就相应的反映出了农村信贷的增加。

但是以上这些这也可以说是改革的第一步。人民银行在《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08年9月)中,提出了当前的问题(1)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网点依旧严重不足(2)没有促进农村信贷持续增长的有效机制 (3)不良债权比例依旧很高 (4)农业保险及担保的配套不足。对于这些问题,各界也均有相当的关注与讨论,笔者希望从以下几点加以补充归纳:

(1)三农政策与金融产业网络的健全

中央及各级政府对三农政策的日益重视及促进对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既是机会也是要求,金融服务业网络的健全不仅仅是一个数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根据实际区域、实际对象、实际产业基础进行发展和扶持。

农村金融机构对于三农的振兴应当有如下几个重要职能。(1)对农业生产的支持,突出表现在对农业经营规模的扩大和推动机械化方面的融资。(2)对农村经济发展基础的支持,突出表现在对农村中小企业的的扶持、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设施建设的融资,(3)农民生活的资金支持,突出表现在对医疗费、教育费、住宅建设费等方面提供的融资。

我们可以把农村经济主体划分为:贫困农民、一般养殖户、市场型农户、微小企业、中小企业和农业龙头企业来理解不同阶层对于资金的不同需求。如下表:

资金需求主体 资金需求的特征 对应的授信形式方法

农户 贫困农民 生活资金、小规模经营资金 民间小额借贷、小额信贷、政府扶贫基金、财政资金、政策金融

一般农户 一般养殖户 小规模经营资金、生活资金 民间小额借贷、合作金融机构、小额信贷、小规模商业贷款

市场型农户 农业专业化及规模扩大资金、开展工商业的资金需求 商业贷款

农企 微小企业 市场开拓、规模扩大资金 民间信贷、风险投资、商业贷款(政府担保)、政策金融

中小企业 符合市场机制的生产资金 商业贷款

龙头企业 初期 专业化、设备升级、规模扩张性资金需求 商业信贷、政府资金、风险投资、政策性金融

成规模 同上 商业贷款

我们在考虑农村金融网点普及时,应当重视相应区域最需要的资金利用方式是什么,进行严格的区别对待。尤其是当我们提到面向农村的小额信贷时,虽然也已经在建立健全相应的机制,但是当前农村信用社对农民的贷款期限管理显然是不够合理的(比如最长贷款期为1年,而且基本不进行跨年的贷款),这也是和当今的农业生产现状不甚符合的地方。

再比如,在部分农业的高度产业化地区,农村服务业发展的资金支持也越来越成为重要的话题。特别是中国的农业生产格局不断变化,一部分农民继续传统农业生产的同时,新生代的农民却在不断的开拓多元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和越来越重视市场的指导作用,这个动向也必须是农村金融服务业发展过程中需要考虑的要素。比如在中央、省市各级出台的各种农村金融支持方案中,不乏将资金提供和农业生产经营的培训指导结合起来的做法,正是符合了这样的趋势。

从监管者的角度,在新的背景下,无论农业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农业产业化建设、还是以各种专业合作社出现的各种农业经济组织,都应当是政府大力倡导支持的,也是农村金融机构所主动服务的对象。银监会和农业部也曾经于2009年2月发表过联名文件《银监会、农业部关于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对各农村金融机构明确表示过除了要积极的促进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贷发放,而且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设立农村信用互助社。如此,中国甚至有可能产生类似于日本农协的综合性农民合作组织。

此外,对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来说,培养小型金融机构的金融机构的过程当中税收优惠和相应的政府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尤其面临着当前需要发展村镇银行来替代规模虽小却过去几年每年依旧可以带来收益的非正规金融机构(互助金融组织),甚至容易会出现行政成本提高(营业网点建设、防盗防弹系统建立、消防系统健全、审计会计师的常设等等)带来赤字亏损(参见:人民日报2007年11月30日《农村金融、新生儿面临成长的烦恼》)。现在,对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补助金制度虽然是有了,但是在行政管理的具体做法上仍然还有待改进之处(参见: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5月21日《2%补贴即将到位、村镇银行“下乡”仍难》)。

另一方面,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一些农村地区,各种各样的金融机构进入容易造成过度竞争。一些有实力的地区县城,不仅是农村金融机构,很多国有商业银行、城市银行都非常积极的参与贷款业务,保障竞争公平的监督机制就非常必要了。而且,对于在这样竞争中一旦出现金融机构倍淘汰掉,如何保障其中存款者的权益,应该有更加透明的制度(如:存款保险制度等)来加以保障。

(2)担保制度的健全

关于农村金融的担保机制,也是困扰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问题。尤其关于农业生产用地及农民宅基地无法用作担保而引起的改革呼声一直很高。在2008年党的17届3中全会期间更是引起过广泛的讨论;由于中国当前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在这种情况下难免会担心由于农田、宅基地的担保会最终可能引来农民失去土地、失去工作的社会问题。因此,有很多声音主张信用担保体制和信用担保机构的扩大发展。

事实上,各地的农田担保试验已经开始了。比如,2008年10月某湖北的生猪养殖户就用耕地使用凭证作为担保从邮政储蓄银行成功贷款10万元(参见:农民日报2008年10月11日)。各地还在不断的有这样的试验,寄希望与这样的成功案例可以向全国推广最终可以制度化。当然,配合的法律体系也必须要不断的健全才能避免当合同违约时的遭遇不公正的纠纷处理。

(3)农村金融机构资金调配体制建设

中国的农村家庭储蓄比例还是比较高的,农村储蓄余额也在不断的增长。但是要把这些储蓄资金用好,就需要农村金融机构能够有良好的资金调配机制。

对于新设的村镇银行,虽然也会不遗余力的进行吸储,但是存款者还是难免偏好将存款存入大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中小银行希望有针对小规模贷款的拆借制度。农村信用社也是一样,而且它们还希望能够通过上级(省级)合作社来进行债券发行调配资金。农发行现在的各地信贷额度由总部统一调配,各分行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

(4)监督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

不断发展的农村金融体系不仅对央行、银监会的监管提出了更高的监管要求,而且对企业内部的内控体系也在不断的提出拷问。金融监管工作对地方政府的大撒把,农村金融机构(如信用社)成立过程中强制集资、乡镇政府过度干预的事情时有发生。中央对地方实际情况的把握和指导仅仅通过调研的方法也可能具有局限性。

3总结

我国提出了2020年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其中农村经济的繁荣、农业的高度产业化、农民生活的富裕都离不开农村金融服务业的有力推动。2000年以来,我国的农村金融体制开个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很客观的发展需求相比,面对上述农村金融发展问题、面对民间金融的泛滥、面对农业保险和农村信用体系的缺失;无论是作为监管者的央行、银监会,还是作为执行单位的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合作金融机构都还任重道远,都还有很多新的课题需要面对。

参考文献:

1、杜小山等主编《中国小额信贷十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2、尚明主编《新中国金融50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

上一篇:关于公允价值计量影响企业利润率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浅谈信用卡套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