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素描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

时间:2022-08-15 09:16:58

浅谈素描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

摘要:素描教学对学生艺术绘画个性培养意义重大。通过素描教学培养学生的个性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要准确表达物体的形象与结构;进行意识培养;将全过程示范教学与根据个性特点有的放矢进行辅导相结合。

关键词:素描;教学;学生;个性

中图分类号:G633.95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2-0070-02

素描是绘画的骨架与基础,它是排除了表相因素、直指事物的本质与绘画精要的一种方式。素描因其工具的简单方便、表现的直接随意并能自由地探索无限丰富的绘画可能而成为画家终生离不开的手段。它包含了雕塑里的造型、国画里的笔墨、油画里的结构等因素,离开了它,材料技术问题几乎等于零。因此,习画者无不从其入手,而古来的大家也无不在造型的水准上和表现的力度上探索于此,学习研究起于素描,表现探索结于素描,开始于此,成就于此,可见素描之重要。

素描最能体现一个画家的个性,并影响到他们的绘画风格。丢勒和格吕瓦尔德的素描作品,给我们展现出典型北欧人的严谨、深刻、以及对于自身尊严的敏感和精神信仰的永恒追求;而戈雅大师的《狂想集》则展示了真正超乎现实以上的经验世界,这些生动的面具比我们看到的有血有肉的面孔更加真实,并使我们感受到阴森凄凉又足以深思,凡高短促激动的素描风格使人极自然地联想到身处孤独的一种精神上的渴望或是绝望,令人感动至极……对于他的时代对于个人意志,他们的作品正是传播了现实真理。这里优美的线条运用没有特定的规则,但运用线条不仅要去准确地刻划形体的本质构造,同时又能体现我们赋予线条以个人意义而使其充满魅力,因此素描教学对学生艺术绘画个性培养意义重大。那么如何将学生的个性,想象力,创造性及良好素质从学生的潜能中挖掘出来,使之激活并加以培养,就成了素描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素描教学培养学生的个性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要准确表达物体的形象与结构。

初级阶段的能力训练,一般要求学生具有表现对象的准确能力,强调整体观察,认真分析理解对象,不仅要求学生看形,看由线组成的形体的整个动象和各种关系,用透视的目光把形体结构正确地表现出来,而且掌握不同工具和材料,深入理解外部结构和内部的规律,同时进行多种心理体验,用心领悟,由简到繁,由慢到快,这是素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阶段应在教学上随着素描课内容的不断加深,以体现不断复杂的物象的空间、体积、结构为主导,循序渐进地从几何体、静物、头像到全身像。画面效果能较真实、全面地反映对物象的认识和理解。要培养学生深刻理解不同物象的形、体积、结构。

“形”就是形状,在造型艺术范畴内其属性是物象的造型特征。

“体”就是体积。物质客观存在均不在一个平面,而复杂的体积组合在一起的空间存在。这些物体可以把它们概括起来看成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形体等。

结构指的是物体的结合构造,客观的物质存在往往都是以复合的状态出现,这就存在一个各种物质形态的组合和构造的问题。抓结构就是抓对象的内在关系,内在有机的联系。在画面上,结构可分为构图结构、空间结构、动势结构、比例关系、形体构成以及体面转折关系等,在抓结构同时,要学习探索和具体运用自然规律、艺术规律,并用这些规律来对对象进行全面的塑造和剖析。对对象的描摹在抓对象形体结构时还应充分认识到全面运用解剖结构、透视结构、运动结构内在的自然规律,并牢固掌握,上升到高层次的艺术表现中,组织出生动合理的画面构图从而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使主观意识体现得更充分,准确地把握住对象各种运动规律。

其次,进行意识培养。这一阶段着重在于情感启发,加强对感受的表述能力的培养。理解表现对象的内在性格包括外在感受;个人对表现对象的理解的表述,然后发展到个性。

阿・贝斯特洛夫教授在素描课开始就意味深长地讲道:“要画你心中想的已经理解的一切,而不仅仅是眼睛看到的东西,对于素描,这是最重要的。”注重对审美和艺术感受能力的培养,加强对现代精神的表现。“不仅要教技术,也要教艺术”(靳尚谊先生语)对于素描教学来说,它是认识世界和反映世界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方式,也是从自然形态的认识转化为艺术形态的创造。学生在掌握造型能力之前首先应增加形象思维能力的提高,审美趣味的陶冶,理性地去研究、透视地去观察和表现物体,这是我们素描教学中急需解决的课题。以往教师上课注重技法的传播,忽视了艺术素质的培养,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一阶段的重点要以增强画面效果为目标。所有的艺术修养最后都要落实到画面并通过画面显示出来。有了具象写实基础,技术就能为思维的表达提供了可能。那么如何思维和怎样在画面上更好地表达思想?要有意指导学生为画面造型注入真诚。也就是使学生对所画物象产生探究的意向,并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要表达的独特感受,即使学生的画面产生不同的内涵。素描艺术是一门古老的造型手段,其自身体现着造型规律的一种法则。它反映出一定的思想与观念。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研究其自身的奥妙,客观世界的物质形态,以何种方式组合表现,更要表现造型本身给人的感觉。也就是说对同一物象造型的表现可以得出不同的结果,可能大同小异,但绝非千人一面,只要忠实于自己的真实感觉,并且能够运用艺术语言发展这种感受,成为一种心灵的产物,表现出的对象就会丰富。这种不同的内涵要求学生调动一切素描要素和手段去表达。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创造性,可以有效地避免千人一面。其次对素描要素的深入探究使其对画面表达效果产生影响,最终使学生有意识地运用素描要素,有效地加强理解、感受、思想表达的强度,增强画面效果。

再次,将全过程示范教学与根据个性特点有的放矢进行辅导相结合。阿・贝斯特洛夫教授认为:“素描上的许多本事、大量技法、表现手段,必须通过教师实际作画来传授”,“这是欧洲绘画史上自文艺复兴时代就有的,在画室里传艺,从大师到学徒,师徒之间心手相传的传统的延续和发展”,“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进入视觉的世界解决画面上出现的问题,然后才能用理论阐述明白”,“作为造型基础课的素描,是以少量的基本原理为指导的不断重复,提高的艰苦艺术实践过程……”教师要通过作画的完整过程,形象地阐明他的素描教学要点――作画步骤,如何处理利用光线体面、体块关系,解剖知识的贯通运用,描绘细节的手法,处理画面整体对比关系与节奏。

传统的俄式素描教学,习惯按部就班,学生往往有依赖对象的习惯,离开对象学生无从下手。因此,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上课前要对学生进行能力测验:写生或默写,了解学生的成绩,但学生的成绩并不证明其具有创造才能,创造才能是需要培养的。所以,素描训练不能笼统地进行,要把不同能力的学生进行分组训练,首先应当解决基本能力训练。然后根据学生的不同因势利导,注意保护创作个性,在观念、形态、语言、技法等各方面鼓励开拓、创新,但是,不能把“对客观规律的研究和个人主观艺术表现对立起来”(靳尚谊语),要“先客观,后主观,先传统,后现代,先共性,后个性”(王华祥先生语。

素描不仅体现造型艺术的基本要求,并且同样可以表达一种个人状态,从画法显示出的风格倾向到内心体验形象的精神取向,都可反映出清晰的个人感受和追求。换句话说,并不仅是摹拟物象,更在于它是个人感受的形象记录,它是一种借题发挥,要为深层次的观察和发展提供形式的直观依据。这正如大艺术家罗丹所说“有性格的作品,才是美的。”如丢勒的素描,落笔准确深入全面地刻画,足见斧凿刀刻的痕迹,精练而又到位地体现了线条的生命力,鲁本斯笔下的人体,则富有动感及弹性线条的表现,无论怎样都突出了个性的风采。

个性的发挥,风格的形成,造型上的自由只有在掌握了自然规律,艺术规律,打下了扎实的造型基本功后才成为可能。个性化的绘画要求不仅表现所见,更重要的是表现所想,当你对事物有了深入的认识,并富有对事物的真挚感情,这时要想把你所见所认识的事物表达出来,还需千方百计地进行艺术加工,多数情况下利用夸张、对比、变形摒弃和单纯化手法对其物体以必要的丰富和强调。这样的作品才能生动地体现作者鲜明的艺术个性。真正的艺术家,从自然、从外物中汲取养分,但绝不被它们所蒙蔽,而以内心的感受为归宿。如德拉克罗瓦作为浪漫主义画派中坚,内心冲突的形象化是他的艺术特征,为了表达他的理念与想象之间的紧张冲突,在素描学习中他认为“在每一个物体中必须抓住的以便在素描中表现出来的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主要线条的对比。在铅笔接触画纸之前,需要把这个对比深印在想象中……”这里对比就成了表现内心冲突的绘画语言。这种将练习和创作原则视为一致,几乎是所有成功画家的实践过程。有了高强的表现手法才能充分地体现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时便出现了艺术个性,艺术个性越独特,越强烈,就越能感染人。

总之,在造型美学范畴里,素描是艺术中的艺术。关于素描,米开朗基罗有过一段十分著名的论断:“素描是绘画的源泉和本质。”作为造型的基础,是永远也探不到底的有生命的世界。素描教学要运用科学的指导方法,引导学生扩大视野,丰富知识面,因材施教,按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原则去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将学生的个性,想像力、创造性及良好的素质从学生的潜能中挖掘出来,使之激活并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迟恨非.素描教学手记――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梅尔尼柯夫工作室素描教授阿・贝斯特洛夫素描研究班[J].美术大观.1998(07).

[2]姚重庆.对素描认识的深化――谈谈《新观念素描》丛书[J].美术之友.1997(06).

上一篇:浅析光在博物馆展示空间中的应用 下一篇:论艺术家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