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字技术对平面设计的影响

时间:2022-05-12 07:41:54

浅谈数字技术对平面设计的影响

摘要:在数字技术日趋成熟的今天,特别是电脑的普及,使平面设计方式有了变革和解放。本文试从数字技术最初发展的动因、特点等方面对平面设计较之之前的不同来阐述数字技术对平面设计的影响,进而对未来的平面设计师提出要求。

关键词:数字技术;平面设计;电脑

中图分类号:J0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2-0049-02

一、数字技术的产生及其在平面设计中所涉及的各个领域

(一)数字技术的产生背景和发展

正处于信息时代的我们,生活和生存不可避免地建立在数字化信息基础之上。由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世纪80年代开始,电脑普及,而且被我们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在各个领域。电脑的硬件和软件也首当其冲地被应用于平面设计,因此平面设计也就一直处于数码、数字技术的最前沿。

以电脑为核心的数字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着。电脑辅助设计是最早的电脑设计方式,它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那时候电脑的硬件和软件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像苹果电脑公司在1984年推出了名为麦金托什的电脑。第一代麦金托什电脑是初期平面设计应用于数字技术的硬件,而阿多比公司和阿度斯公司则为数字平面设计提供了必备的软件:阿多比公司发展的文字处理软件系统为以后的版面文字处理软件系统奠定了基础,以便进行文字和图像的综合编排。阿度斯公司发展的Pagemaker程序是1985年7月为苹果电脑公司的麦金托什电脑设计的平面编排软件,它是平面设计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的出现逐步结束了以往尺子、剪刀的时代。虽然那个时期应用于平面设计的数字技术还不成熟,但是已经可以支持部分的平面设计工作,这些公司在电脑辅助设计发展的初期取得了技术上的突破,使电脑辅助设计成为现实。鼠标和电脑“桌面”的运用为电脑在平面设计的使用提供了可能性,是电脑技术的一个巨大成就和突破,特别是鼠标的创造,让电脑的操作变得极为简单和容易。从某种意义来说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联系,推动了数字技术的发展,以数字技术为载体的平面设计便应运而生,并且开始发展起来。

直到现在,数字技术依然在不断充斥着我们的生活。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相继出现了数码相机、数码录像机、扫描仪、光盘刻印机、数码光盘设备等数码设备。这些图形的输入和输出设备用于电脑的辅助设计,极大的丰富了设计师处理平面图像的手段。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早期的软件已经不能满足设计师们的需求,这就从客观上推动了软件的发展,所以专门为艺术家们开发的应用软件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如大家所熟知的 Adobe公司著名的photoshop软件,就是专门从事图像编辑、设计的;Illustrator是用来综合图形处理,文字编排的;还有著名的软件Coreldraw,也是用来图文编辑的,还有其他很多软件,它们对平面设计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从此平面设计的数字化时代开始了,直到现在也未停止过。

(二)数字技术在平面设计中所涉及的各个领域

所谓“平面设计所指的是在平面空间中的设计活动,其涉及的内容主要是二维空间中各个元素的设计和这些元素组合的布局设计,其中包括字体设计,版面编排,插图,摄影的采用,而所有这些内容的核心是在于传达信息,指导劝说等等,所有在二维空间中的,非影视的设计活动都属于平面设计的内容。” ①

“平面设计的作品基本都是特指印刷批量生产的作品,所以平面设计理所当然地针对印刷的设计,特别是书籍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标志设计,企业形象系列设计,字体设计,各种出版物的版面设计等,这些都是平面设计的中心内容。”②事实上,平面设计涉及领域相当广泛,无处不在。从其对象因素来论,产生字体设计,版面编排设计,插图设计,标志设计和企业形象设计,摄影,海报等;从其功能因素来论则表现为视觉传达。在数字技术的大环境下平面设计所涉及的内容也无非是以上包含的。甚至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设计都是数字技术平面设计所包含的内容。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设计使静态的书籍和印刷品变为动态,互动的多元媒体涉及到如字体、插图、版面等传统因素,也涉及到动画、电影画面等一系列非传统因素。平面设计在21世纪朝多媒体方向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领域。但那些传统和范畴仍然存在,在电脑辅助设计的技术前提下,发展速度非常惊人。

二、统平面设计和数字平面设计的比较

新媒介和工具的出现,往往会产生一种新的设计语言。在手工时代,诞生了工艺美术设计语言;工业时代,诞生了现代主义简洁、几何化的设计语言;数码时代,诞生了计算机设计语言。电脑改变了平面设计的面貌、过程和方法。

传统平面设计的设计方法:传统的平面设计在创作最初,首先考虑的是材料、工具的应用,设计师必须选择能够明确表达设计意图的材料,产生出预期的表现效果。如“现代艺术的立体主义代表毕加索和勃洛克发明拼贴和纸拼贴新技术。”③把各种实物元素运用到作品中:在作品中加入像海报残片,金属,木片等材料。橡皮、画笔、水彩、拼贴等都是传统设计手段。其实传统平面设计的设计方法用两个字概括那就是:手工。

数字平面设计的设计方法:在数字时代, 设计媒介突破了过去的颜料、笔和纸等实物,取而代之的是屏幕显示,变得虚拟化。网络的发展,直接导致了距离的缩短甚至消失,时空的限制被打破,设计师和客户都面临着更多选择,双方可以进行远程访问,达成设计项目;顾客的参与性加强,并随时可提出意见和要求,当软件发展到某些程度,用户也能自行设计。总的来说,数字平面设计的特点是以电脑为核心的硬件为载体,运用各种数字设备和软件通过设计人员的操作,设计出作品。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平面设计也就拥有了越来越大的创作和想象空间,许多构思是以往无法想象的,电脑能够迅速提出设计方案。在新技术的支持下,会产生新的设计构思。

三、数字技术对平面设计的影响

自从苹果电脑公司在1984年推出第一代麦金托什电脑,使平面设计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然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一)数字技术对平面设计的正面影响

当数码时代一步步向我们靠近时,许多设计师起初是拒绝使用电脑手段的,但也有很多设计师从一开始就意识到数码设计是未来手段,因为数码设计不仅可以大大节约缩短诸如文字排版、插图、字体的选择和修改等手工设计的环节所耗费的时间,并且也能迅速地改正原稿,无论色彩、肌理、字体、形象、布局等都可以很方便的进行处理,从而使设计师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能够更多的致力于概念分析、创意构思、选择评价等设计过程。

以电脑为核心的数字技术对平面设计的贡献,首先在于把设计师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大大缩短了手工设计的周期。例如:以前一组标准字体手工描绘可能要二、三个小时,而用电脑处理可能只需要不到十分钟,而且更加精密、规整。其次,数字技术的平面设计过程是可逆的,可以及时改正“错误”,有效地控制设计过程的图像,减少不必要的在时间和资料上的浪费。再次,电脑设计也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多的创意构思。越来越强大的设计软件,极大的拓展了设计师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新创意的形成与表现。

(二)数字技术对平面设计的负面影响

任何事物都有利弊,数字技术的平面设计也不例外。

(1)在数字化时代,例如照片、字样、插图、黑白稿、排字、制版等在平面设计的形象因素中地位开始动摇,原来在摄影、插图等艺术之间是有明确职业分野的,而在数码时代,使这种分野越来越模糊,甚至混为一谈了。

(2)电脑设计生成的作品缺乏手工的敏感性和人情味,不管怎样逼真,常常给人一种冷漠感,不如手工描绘出来的生动自然。

(3)数字技术所产生的平面设计作品的特点往往是模式化、雷同化、标准化。瓦尔特.本雅明指出:“即使在最完美的艺术复制品中也会缺少一种成分:艺术品的即时即地性,即它在问世地点的独一无二性。”④艺术作品最重要的价值就是它的独创性,而复制性和标准化正是数字平面设计作品的一个重要特征。

(4)“许多设计师将电脑取代手工而成为设计的唯一工具,使设计师产生依赖心理,不是把电脑当作工具,而是自己成为电脑的工具,窒息了自己的创意欲求。”⑤电脑用于平面设计的早期,由于价格昂贵,很多设计师还主要依靠手工,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电脑能力大大增强:速度越来越快,容量越来越大,输入精度越来越高,处理能力越来越强,软件越来越强大,同时电脑本身价格也越低,使电脑在平面设计的运用广泛起来。“就平面设计而论,无论是以电脑作为设计工具,还是以电脑语言进行视觉传达,都该明确电脑不过是人脑的延伸。”⑥美国设计师艾普尔.格莱曼说:“平面编排的是后面更加丰富的空间编排,但是在所有这些设计后面,还有一层空间,那就是观念和创意。”⑦电脑只是设计师们借助的工具,其目的是将自己的设计表现得更加完美,而不是过分依赖。

(5)由于软件的不断完善,自带的功能越来越强大,操作起来变得容易,一些缺乏设计思维的人同样能够从事设计工作,他们大都依赖计算机自带的功能, 使设计者们入门的门槛降低,作品往往没有设计感,许多非设计专业人士也参与到平面设计的领域,懂电脑的人越来越多,而懂设计的人却越来越少。整个平面设计领域设计师的水准参差不齐,不求质量只求数量的平面广告随处可见,平面设计作品泛滥,产生大量“视觉垃圾”,却很难见到精品。

面对以上问题许多设计师也开始反思,对一些电脑设计泛滥现象进行重新审视,如何正确摆正设计师与电脑的关系,更加合理的运用电脑,审视电脑的优势和不足,对手工技巧的人情味开始重新认识是平面设计界所面临的问题。许多的设计师采用电脑与手工并举的设计方式,开创一个设计自由的天地,是一种成熟的选择。作为一名设计师一定不能走偏,设计师应当而且必须要回归到设计上来。此外,互联网的发展使得21世纪的平面设计已经超过了平面的范围,向更为纵深的现代科技领域寻求发展,对平面设计也提出了全新的课题。”⑧

注释:

①②③王受之.世界现代平面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2002年版.第10页,第135页,第318页.

④【德】瓦尔特.本雅明,王才勇译.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版.第84页.

⑤王受之.世界现代平面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第317页.

⑥门小勇.平面设计史[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82页.

⑦李巍.设计概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4页.

⑧门小勇.平面设计史[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81-182页.

上一篇:谈语文教学合作学习中合作品质的培养 下一篇:认知语义学对隐喻的研究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