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手术临床分析

时间:2022-08-15 06:05:39

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手术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胆囊炎胆石症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我院手术治疗的老年胆囊炎胆石症相关病例资料。结果:80例中,治愈77例,死亡3例,治愈率达96.25%。结论:对于老年人而言,胆囊切除术具有相当的必要性,目前相关技术已具备,对症实施手术和妥善护理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老年人;胆囊炎;胆石症;手术治疗

近年来,我国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胆囊炎胆石症病例越来越多。许多老年人会由于惧怕手术风险而采取保守治疗,但实践证明这种方法难以缓解病症,严重时容易导致生命危险。因此,手术治疗具有相当的必要性。但目前的手术方式种类较多,需要患者及医疗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对症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我院共收治老年胆囊炎及胆石症患者80例,通过手术方式取得了良好疗效。现将手术治疗相关情况及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按照入院病例先后顺序,随机选择了80例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其男女性别人数分别为男46人、女34人。年龄范围为60-85岁,平均68.2岁。80例患者包含有多种病理类型。具体情况见表1。

3讨论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对老年胆囊炎胆石症的手术治疗方法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除单纯胆囊切除外,具体有以下几类。

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该术式采用内镜器械通过自然生理通道切开十二指肠后,用取石网篮取石。对于传统手术方式而言,EST更加简单、安全、低价,且具有较高的成功率。有学者研究显示,EST取石成功率可达98%。但是这种手术方式依赖于患者较好的身体状况,不适用于食管、幽门狭窄及肠镜无法通过者,也不适用于严重凝血机制障碍及出血性疾病患者。对于除上述情况之外的所有患者尤其是老年和高危患者,均可采用该术式。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联合T管引流术。传统的开腹手术一般都会产生较大创伤。恢复需要较长时间,给患者带来诸多痛苦。有研究表明,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相比,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住院时间更短。采用腹腔镜取石术更加简单直接,可以一次性解决结石,且治疗效果优于传统手术。因此该手术方式得到广泛认同,逐步成为首选方法。和传统开腹手术相同,LCBDE在术后放置T管,因此与T管相关的胆漏、感染、出血、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无法避免。腹腔镜手术对腹腔的干扰比较小,T管一般要在体内保留超过3-4周。T管对胆总管形成异物刺激,导致其增生、狭窄等改变。除此之外,术后T管引流会分泌大量的胆盐和水分,导致电解质大量丢失,从而引发患者消化系统紊乱。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该方法经国内外许多学者临床试验证实疗效较好。临床上一般应用三镜联合方式实施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术前采用十二指肠镜对鼻胆管进行引流,术中采用腹腔镜切开胆总管并取石,术后使用可吸收线对胆总管进行一期缝合。术前将鼻胆管留置患者体内,提供胆道支架及术后造影途径。可以有效降低术后的胆道压力,避免术后胆漏发生。术后引流通过鼻胆管进行,可以保证胆总管缝合处实现良好愈合,同时避免了良胆汁泄露而引起的腹膜炎。

此次研究的80例患者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采取了上述各种手术方式。最终有77例患者得到治愈,仅有3例死亡,治愈率达到了96.25%,效果非常理想,患者反应良好。我们通过研究认为,对老年人胆囊炎胆石症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很有必要,而且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治疗前,要充分考虑手术对象的具体情况。尤其是要着重考虑患者年龄大以及伴随内科疾病多等特点,再选择相对应的手术方式。对需要实施急诊手术的患者,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迅速决定查诊项目,为手术提供尽可能多的诊断依据,以确保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4参考文献

[1]王力,王云.老年人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5,14(8):585.

[2]罗恩钊,郑卫平.老年人胆道疾病(80例临床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84,3 (2):152.

上一篇:前置胎盘实施期待疗法临床分析 下一篇:27例后外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初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