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初中美术教育困境的思考

时间:2022-08-15 05:04:04

对农村初中美术教育困境的思考

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艺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美术教育也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到重要的发展阶段。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受到经济条件和思想观念的限制,美术新课程改革在农村初中的实施和推广面临着比城市初中更大的困难和挑战。笔者作为长期工作在一线的美术教师,有尤为深切的体会,同时通过教研和学习对农村初中美术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一、农村初中美术教育的困境

1.经济制约,美术课程资源缺乏

教育的发展必须以一定的经济条件为基础,有怎样的经济基础就会有怎样的教育规模和教育水平。广大农村的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经济发达城区,这样,导致了农村学校美术教育在教学设施和课程资源开放上难以跟上全国课程改革的步伐。由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学校的办学经费缺乏,美术课程实施所需要的材料、设备、环境、场地等课程资源都难以保障,无法满足教育的需要。

2.多重压力,美术教师进退两难

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在农村依然存在,大多数人眼里都明显有“主”“副”课之分。学校和家长看重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统考的成绩成为检验一所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一个教师业绩功过的唯一标准。而升学考试中很少注重美术成绩,使得美术课程变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美术教师自然也不被重视。

3.学生知识断层,学具短缺,影响教学

多年来农村美术教育一直受冷遇,学生掌握的美术知识少得可怜:明暗调子不清楚,透视规律不知道,颜料色彩没用过……农村学生走出去的少,所见、所闻自然不如城市孩子多,对高楼大厦、立交桥等学生也无从感受,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学生对美术的理解程度和欣赏水平。这样,许多有意义的美术创作活动,学生都深感茫然,无从下手,无法将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创作反倒成了学生的负担。

二、转变观念,因地制宜,以课程改革为契机,推动农村美术教育的持续发展

1.转变观念,美术教师要坚守美术阵地

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门类,在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中,体现出独特的价值和魅力,美术教育在塑造健全人格、普及美育、提高民族道德素质方面是不可缺少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转变观念,明确美术教育的美育功能,要清醒地认识到:世界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素质教育不仅有现实意义,而且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学校教育必须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求,必须满足人类个性均衡发展的需要。

2.留心生活,自备教具,积极改善办学条件

在农村,要让学生配齐所有的美术学习用品不太可能,有责任心的教师不应该把责任全推给学校和家长,而要想办法,留心生活,自备教具,尽可能将美术课上得有声有色。例如:可以让一部分学生先“富”起来。这部分学生家长经济状况好一些,对孩子的艺术培养也很重视,教师做好家长思想工作,为孩子买一点好的美术学习用品,再将“富”起来的学生分别分配到若干合作小组中。同时,合作小组的其他成员也可以你五角我一元凑钱,共同购买一份美术学习用品,这样学生尝试不同学具的机会自然更多了。

3.因地制宜,根据农村学校实际开展美术教学改革

(1)改革教学内容,形成地方特色

与发达的大城市相比,农村也许缺少摩天大楼、立交桥,缺少博物馆、艺术馆。但是农村的乡土课程资源却是得天独厚、丰富多彩的:古色古香的民居、潺潺流动的小河、金灿灿的油菜地、绿油油的麦田、粉红的桃花园……大自然自身就是一幅幅色彩绚丽、和谐的画卷。

(2)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动力,农村美术教师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教师要优化美术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既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也要考虑学生个体差异,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性。让学生在课堂上愉悦地学习,快乐地创作。

(3)充分利用现有设备,优化课堂

现在农村学校上美术课的主要问题是:相关教材资料缺乏,设备不齐。特别是欣赏课,光靠教本图片很难引起学生兴趣。因此,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来补充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自己要多收集资料,如挂图、画册、录像、幻灯片、光碟等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用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把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

(4)改革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评价要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从前的美术作业评价带有定向性,由老师一人评定,标准唯一。而今展出的作业,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既开阔了眼界,能将自己的作品与别人的作品比较,找距离,还能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构思和体验。因此,美术教师要针对不同学段、不同课型,合理设计评价方式,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评价环境中不断进步发展。

(作者单位:贵州省务川自治县镇南中学)

上一篇:探析培养高中生发散性思维之策 下一篇:基于问题探究的数学再创造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