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论语》思考“人”的教育

时间:2022-08-15 05:03:23

从《论语》思考“人”的教育

【摘要】《论语》是一部蕴含丰富教育智慧的经典,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这一群有思想、善思考的“人”的言行,其中的民主平等、亦师亦友的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当下的师生和谐友好地相处,顺利地开展教学工作提供了典范。

【关键词】论语 人 师生关系 启示

《论语》是中国教育的一部经典巨著,孔子用对话式的教学方式对弟子进行教育。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拥有充分话语权,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有思想、善思考的“人”,而不是传播知识的工具或承纳信息的容器,师生在平等地交流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各抒己见,相互切磋,共同学习,这种充满“人性”的教育方式,这种民主平等、亦师亦友的和谐师生关系为当下师生相处之道提供了典范。

互相尊重,民主平等

孔子和弟子间的关系是一种“尊师爱生”的双向良好关系,孔子很尊重他的学生,同时学生也很爱戴和尊重孔子。互相尊重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个基本准则,也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根本。从《论语》的记载中,我们随处可见孔子和弟子间互相尊重、彼此了解的情境。以颜渊为例,颜渊出身贫寒,但孔子不仅不看轻他,反而将他列为德行之首,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并多次在人前夸奖他,如:“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等;同样颜渊对其老师孔子也是尊重和敬仰的,曾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颜渊的感叹可说是学生对老师的最高感叹了。

孔子不仅关怀弟子、尊重弟子,还做到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个弟子。孔子认为“性相近,习相远也”, 每一个人无论天资聪慧或愚钝、出身高贵或平凡,年龄长或幼等,天赋素质并没有差别,都可以通过教育得到改造和提高,因此孔子对所有学生都一视同仁地教诲,真正做到了“有教无类”。《论语・述而》中有“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坦率而自信的孔子,一个对学生推心置腹,毫无隐瞒,平等相待的老师。在《季氏》一篇中,当陈亢怀疑孔子对其子伯鱼有特别教诲时,伯鱼的回答让陈亢明白了自己的老师是能做到“无隐”、“远其子”的好教师。在孔子与弟子的直接对话情境中或者孔子的教诲语言中,我们都能看到一个平易近情的孔子――一个好教师的形象,也能感受到人与人间的平等和尊重以及师生间的互敬互爱。

以爱为本,亦师亦友

李镇西曾说“教育问题千头万绪,但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处理好师生关系。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关键,是爱、理解和共同成长。”1孔子能与学生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于他将学生看作一个完完整整的“人”来对待,关爱他们,理解他们,对他们的一切行为都以爱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宪问》中有记载:“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述而》;“吾无行而不语二三子者,是丘也。”。另外在《季氏》记载,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可见孔子视生如子,对学生和自己的儿子的教诲没有不一样的;同时,在《先进》中有“回也,视予犹父也……”学生也将孔子看做自己的父亲一样爱戴。由此可见孔子与学生之间感情很厚重,孔子对学生的爱是毫无保留的,对教育是忠诚的,师生亲如父子。

在教育实践中,孔子注重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师生亦师亦友。《先进》中有两段对学生特点的记录:“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瞻。”正是基于对学生的了解和关爱,才使得孔子能够“因材施教”,将他的学生培养成君子和仁人。在生活中,孔子与学生师徒同心,如同朋友。孔子的学生伯牛患了麻风病,孔子亲自去看他,还不怕染病,“自牖执其手”,一直叹息难过。弟子颜回之死令孔子伤心至极:“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天丧乎!天丧乎!”。孔子逝世后,学生为他守孝三年,《孟子・滕文公上》记载“昔者孔子没,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入揖于子贡,相向而哭,皆失声,然后归。子贡反,筑室于场,独居三年,然后归。”可以看出孔子和弟子友谊深厚,不仅是师生,还是朋友。

师生关系问题是教育界的一个老问题,也是一个新问题。从古至今,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一直是新老教师的一种追求,师生如何相处也一直困扰着许多教师,阻碍了教学的进展。《论语》记载了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孔子与其学生间良好的关系为我们当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为我们今天教育有更多的民主、更多的平等、更多的个性、更多的理解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参考文献】

[1]徐志刚.论语通译[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12

[2]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M].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5

[3]刘建华.师生交往论――交往视野中的现代师生关系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

[4]李镇西.给新教师的建议[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

① 李镇西.给新教师的建议[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 第67页

上一篇:新课改下中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 下一篇:美剧与英语语言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