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语》、泰山

时间:2022-08-24 11:14:31

天色将晚,西风吹打着老树与枯枝。泰山被云雾笼罩,细雨又落,打在千年的历史中,泛起宁静的波纹,显现出圣者的身影。两千年风吹雨打,依然不改泰山的风景,它是在向我们诉说,诉说一个和它一样,屹立于东方的君子的故事。

两千年的风霜并没有让泰山失去它的秀丽,两千年时间的流逝也没有让孔夫子失去他的光辉。

孔子,一个贤者,一个君子,一个仁人。他的时代因为他的著作而得名,他的学说深深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并深深扎根于中国人的心中。他被称为圣人,香火不绝,饱受世人的尊敬。但在他的时代,他的命运却是一波三折,大起大落,有志无处施展。但是孔子毕竟是孔子,他是范仲淹说的“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所以孔子名传千古。

孔子一生最大的悲哀就是生于乱世,孔子一生最大的幸运也是生于乱世。因为处在乱世之中,儒家思想的仁爱、礼乐、王道不可能有诸侯采用。也正因为处在乱世,天下大乱,诸侯争霸,礼崩乐坏,人心不古,孔子的学说才有机会产生并傲立于这个混乱的社会。

不管是卫灵公,齐景公,还是季恒子,楚昭王,不管是贼臣阳虎还是贤臣晏婴,都因为畏惧孔子的贤能而不敢委以国政。孔子周游列国,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容下他的思想,所以最后还是回到了鲁国。

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孔子也正如泰山一样,任世间沧桑变换,仍保持真正的自我。如青莲一般绽放于浊世,留下阵阵清香,流芳千古。

即使政见得不到统治者的垂青,孔子依旧不断学习,让自己更加完善。孔子又兴办私学,有教无类,培养出了颜回、子贡、子路、冉求、曾点这样的学生,也留下了一部《论语》。

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不知是否有那么夸张,但《论语》这本孔子教育弟子的“语录”,也可以教育天下人。一部《论语》,终生受用。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是一种学习的态度,更是一种做人的态度。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孔子告诉我们,做学问要诚实,做人更要诚实。表面的名声,表面的功绩对你自己又何干!?不懂装懂是没有任何必要的行径。别人的评价,别人的看法,别人对你的一切认识,难道比你对自己的认识更清楚吗?所以,可以大胆说出“我不知道”的人,也是一种智慧的体现。让我们谨记孔子的这句教诲,时刻提醒自己要忠于自我。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是孔子在乱世的感叹,也是孔子人生的真实写照。太平之时大家看起来都是一样的,只有在关键的时候,有能力的人的光芒,才会格外耀眼。在寒冷的冬天,方能显出松柏的青幽,在混乱的天下,方能显出孔子的仁心。在寒冷的冬天,我们是做如木叶尽脱的枯树,还是做青绿不改的松柏,这取决于我们自己。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我们的身边总是围绕着许多人,有才能品行高过自己的也有低于自己的。我们对他们,无需嫉妒,无需嘲笑,对于他们的优点,我们学习,向他们看齐,对于缺点,我们反省自己是不是和他们有一样的过错。这样我们就可以完善自己,朝着孔子所向往的、真正的君子仁人境界,迈出千里之行的第一步。

对于孔子,对于《论语》,我自知没有任何资格来发表什么言论,也没有任何资格去评价孔子或者儒家思想。我只是仰望着泰山之巅,仰望着北斗星空,以微不足道的语言来写下我看见的美丽。

两千年时光如白驹过隙,当年兵戈剑戟,战马驰疆,都化为过眼云烟,飘散在泰山的黄昏中。我像一个朝圣者一般在泰山脚下,雨点轻轻撒过,圣人孔子好像就在我的眼前。阵风吹去,眼前的还是泰山,但圣人的身影却从未远离。他在泰山中,他在《论语》中,他在我们的心中。

(指导教师:王桂苹)

上一篇:轻嗅《论语》香 下一篇:彼岸,那时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