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的研究

时间:2022-08-15 04:04:42

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的研究

摘 要:在实现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一伟大构想中,中高职贯通作为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核心和关键成为关乎我国职业教育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如何更有效地实现中高职贯通为研究基本思路,分析了中高职贯通中存在的问题,力求着眼整体对当前发展与改革中的中高职贯通进行了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中高职贯通 培养模式 研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职业教育部分着重强调“到2020 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不仅能够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现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满足企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能促进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满足学生对再深造的需求,其成已经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时代主题。

一、中高职贯通的意义

中高职贯通是指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学院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签订教学、升学等方面的合作协议,联合招收初中生,按照“3+2”的基本学制,从中职到高职,分阶段培养专科层次的高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模式。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初等技能型人才,发挥基础性作用;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中职与高职教育是同类性质的两个不同阶段和层次的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不同时期担当起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任。因此,采用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发挥高职引领作用,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构建科学、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职业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全面建设现代化社会的迫切需要,也是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中高职贯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1、招生政策不完善

中职专业目录与高职专业目录不一致,很多中职毕业生对口升学受限,中职学生考入高职比例相对较少,中高职衔接的招生模式仍然比较单一。黑龙江省现有中职升高职的形式共有两种: 一种是单独招生考试,另一种是五年一贯制“3+2”。招生政策的限制,导致中职生继续深造的出路狭窄,限制了中职生职业能力的提升,不利于中高职贯通的顺利进行。

2、中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明晰

中职学校与高职学校同属职业教育的两个层次,其培养目标应有一定的差异性与连续性,如果想实现职业教育体系化,必须明确每个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

3、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性差

在课程体系设计层面,尤其是在分段式贯通中,由于中职和高职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主体,中职和高职院校各自根据其培养目标设计课程体系,中职的课程体系旨在于实现中职的培养目标,而未兼顾到继续升学学生升入高职的需要。

4、中职和高职协调互通机制尚不完善

在中高职贯通中,部分中高职院校的合作未能深入到课程设计、教材开发、课堂教学和教师教研的基础性环节。尤其是在“分段贯通”模式的“两校两制”,中职、高职院校分处不同的地理区域,由于在教学管理等方面相对独立,高职在中高职贯通中发挥的作用有限。

三、中高职贯通的问题对策研究

1、积极开展中高职贯通招生制度改革

进一步规范中高职专业目录,拓宽中高职衔接的专业范围。扩大对口单招的招生比例,建立多样化的升学渠道,形成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立交桥”。采取对口单招、“3+2”联合培养、“3+2”分段培养、自主单独招生等多种招生方式,拓宽升学渠道。

2、确保人才培养目标对接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中职与高职学校对其培养的毕业生的具体标准与要求,有其明确的人才规格和质量标准。遵循职业人才成长规律,分段确定中、高职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既体现培养目标的连续性,又体现中高职层次上的差异性,确保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对接。

3、实现课程体系对接

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是中高职贯通的核心内涵,而中高职课程衔接A关键在于在一个体系内实现中、高职课程内容既有区分度,又有结合点,才能切实保障中高职课程的有效率衔接。

第一,基于职业教育标准,推进中高职课程体系化建设。构建一体化设计的、能够覆盖全专业的、涉及中职、高职的、并由官方认定的职业教育标准体系,通过职业教育标准体系的建设,打破中职、高职课程体系各自为阵的状况。

第二,通过课程标准促进中高职课程内容的有序对接。根据明确的培养目标制定中高职贯通的课程分类标准,进而开发出不同层次的课程标准,是解决中高职课程贯通中课程重复和脱节问题的必然选择,也是制定统一的中高职课程体系,明确中高职课程衔接路径,改善职业教育课程质量的必要措施。

第三,突出中高贯通中课程评价的层次性。评价的层次性体现于对相同课程内容,应确保评价标准是可观察、可测量的;另一方面,评价标准的语言应确切、有梯度,以便明确不同级别课程内容的学习程度上的差别。

4、完善协调互通机制建设

中高职顺利贯通需要完善协调互通机制的建设,可以尝试通过建立以高职院校为核心的职教集团来进一步促进中高职贯通。一方面,建立各企业与中高职院校共同组成的职教集团。在这个以高职院校为核心的集团内,企业和职业院校通过资源共享,实践融通发挥职业教育合力,实现专业或课程设置与产业发展相吻合。通过多方协作,可以形成围绕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从而间接带动的系统化职教课程体系的建立;另一方面,由中职和高职院校组成的职教集团,可以尝试通过“一带多”的方式,即一个高职院校连带几个中职院校的集团。这样在设置课程和编制教学计划时就可以通盘考虑,融入一体化的设计思想,进而促进中高职课程的互动与贯通。

参考文献

[1]杜丽萍,刘卫民,高学金.黑龙江省“2+3”中高职衔接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9~11.

[2]邵元君.中高职衔接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41~42.

课题来源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青年专项

课题名称

职教集团化办学的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14Q192

上一篇:浅谈小学慢教育 下一篇:新课标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