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思考

时间:2022-08-15 01:39:29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思考

摘 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指出,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评价要“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强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在传统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与现行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中对这三个层面不同程度的体现,分析了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方式,并对信息技术课程评价进行了理论思考和实践总结。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评价;评价体系

一、传统信息技术的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研究课程评价体系是促进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由于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体系的“缺乏”“缺失”和“缺陷”三个方面的问题,影响了评价的科学性,也影响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

1.教育本质功能的缺乏

(1)学校教育的本质功能在于“教书育人”,所谓“育”就是使受教育者心灵接受洗涤,既铸才更铸魂。而只“教”不育则是仅完成了一半。教师的神圣职责不仅是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他们做人的道理。(2)传统评价很容易滑向极端,只重视语、数、外等与高考相关科目的教学和评价,而轻视音、体、美、信息技术等小学科的教学和评价。

2.学生主体性的缺失

升学率的指挥棒有两端,一头是狼牙棒,一头是胡萝卜。这根棒抓在老师手上,学生成了学习的奴隶、分数的奴隶。你听话,就给你胡萝卜,你不听话,就用这传统评价的狼牙棒,打得你皮开肉绽。在升学率的指挥棒下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从而也违背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这样的学生到了社会上,不能成为一种积极的因素,而会成为一种消极因素。

3.传统评价尺度的缺陷

传统评价将所有学生放在同一评价尺度上相互比较,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个体间的差异性,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违背了“多元智能”理论。

总之,传统信息技术的课程评价体系,内容单一、形式呆板。只重视总结性结果,忽视过程,方法机械,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身心状况和个性特征,严重挫伤学生要求上进的积极性,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身心状况和个性特征。它片面追求升学率,不尊重教师的劳动,有劳动歧视之嫌。

二、新课程改革思想指导下的信息技术课程新理念

新世纪之初,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在此次课程改革中首先提出了课程理念对原有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的观念超越,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三、现行的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方式

1.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

教师对学生上课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要及时记录,如学生是否积极主动,是否提出了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是否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是否帮助同学共同提高等。形成性评价可采用描述、等级评定或评分等评价记录方式。无论何种方式,都应注意评价的正面鼓励和激励作用。

2.实践能力考查

实践能力考查要选用可操作性的题目,不要让学生望而生畏。考查时要明确任务,既要考查动手技巧,又要考查内容的科学性和形式的灵活性,要充分体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3.“无纸化”考试

所谓的“无纸化”考试其实就是利用计算机编制一个大型的试题库,每次考试从中随机抽取试题,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在计算机上答题,然后由计算机自动评分。最初,“无纸化”考试不过是传统考试的简单升级,它考查的仍旧不过是一些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只不过换了一种形式而已。由于信息技术课具有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所以在现行的很多考试中又增加了上机操作能力考核部分,如Word排版、Excel表格处理、Flas制作等。

4.作品考试

所谓的作品考试就是要求学生使用计算机创作一个多媒体作品的考试方式。这类考试一般开卷进行且往往没有统一的命题,只有范围与评定标准,学生在规定的日期前自己动手收集资料和素材后,要么在一个限定的时间内在学校机房统一完成作品并存盘,要么自己课后完成作品存在移动盘上交给老师。我在教学实践中就进行了多次这样的考试,一次是要求学生使用Word制作一张图文并茂的板报,一次是要学生使用cooledit合成一首配乐诗朗诵,还有一次是要学生使用Flash创作一个小动画,这几次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四、实施评价过程的体会

课程评价作为教学中的激励导向,不仅要服务于教学中的教,更要服务于教学中的学;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全面信息能力评价的结果,更要注重评价过程对学生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激励作用。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本身就是一个发展中的问题,所以我们应以客观、科学、发展的观点去审视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科学地、发展地、全面地、多元地对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评价。

参考文献:

[1]董玉琦.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祝智庭.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

(作者单位 河南濮阳市华龙区高级中学)

上一篇:浅谈电力工程造价管理 下一篇:“六心”助学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