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亟待信息化“深耕”

时间:2022-08-15 12:39:14

制造业亟待信息化“深耕”

我国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逐渐应用到各个领域,制造业这行业也不例外。近年来,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建设也在快速发展,信息化技术在制造业领域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相关调查显示,到现在为止从事制造业信息软件开发的企业大约有300多家,制造业信息应用的软件将近百余种,并且全范围内有很多地方都开通了制造业信息技术网站,在网络上来进行预算、买卖等工作。

制造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飞速发展,在生产领域里已得到广泛应用。制造业管理信息化是建设领域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制造业管理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主导制造业管理未来发展方向。“十二五”制造业管理改革发展规划指出,将加快建设制造业信息系统的规划、建设,建立符合现行管理体制和市场机制的制造业信息管理工作机制,完善全国制造业信息系统,使全国制造业信息做到互联互通,为政府提高造价管理决策水平和完善公共信息服务创造条件。因此,制造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也是制造业管理改革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和要求。

提供制造业信息服务是制造业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而制造业管理信息化是提供制造业信息服务的重要基础。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发展,我们迫切需要转变职能,实现由重管理轻服务到管理与服务并重的转变,制造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成为政府管理部门转变职能的内在要求。

对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

中国目前的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程度低的主要原因是信息产业基础设施,信息技术和信息产品投资不是很足。尽管目前,国家信息产业资本投资增长很快,但资本投资的绝对数额相对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仍然有相当大的差距。尤其是制造业信息化建设资金短缺是一个普遍现象。制造业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一方面进一步拉大了我国信息化水平与发达国家企业信息化水平之间存在的差距,不利于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对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建设是非常严格的限制,严重影响施工企业的进度。

安全性与保密性

计算机是制造业人员工作的有利帮手,可是如果在日常工作中,没有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在计算机管理中将会出现漏洞,使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接触安装了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系统的计算机,就很容易发生上机操作,篡改数据的现象。同时由于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系统的集中性和共享性,使得修改系统中的任何一个数据,都会对使总账出现误差,从而不能保证制造业信息的准确性,为施工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加大资金投入

资金的投资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规模和企业信息化水平。资金不足是我国企业信息化系统的重要因素。

因此,对推进我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建设,除了政府继续加大对于制造业信息化的财务补贴,还必须建立制造业为主导的多元投资体系,全面提高制造业信息化的进一步升级。可通过以下方式筹集资金:一是加大制造业信息化的投入。施工企业是制造业信息化的投资主体,施工企业要加强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加对制造业阶段的投资比例。二是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鼓励和支持制造业的信息化建设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实施信息化战略。

政府应积极建立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相关的施工投资企业,能够通过发行债卷和股票、筹集私人资金;还应建立一定的启动资金和风险基金,鼓励和支持制造业实施信息化建设,为加速制造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资金保证。

加强对系统安全的控制

从输入控制上,要建立严格的信息化系统安全内控制度,使制造业人员在凭证录入、设置操作口令等方面有章可循。为了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隐患,要使人员得到较好的分离,即不能同一个人即是账目的输入者,又是审核者。即使是因此个别原因,进行临时替补的人员,也应有严格的制度进行审查。

在数据的处理过程中,要强化技术手段的应用,引入时序控制方法,使处理数据中的应将原始数据的处理结果进行实时检索,经过系统核对、验证准确无误后,才能进行处理;在数据处理后,要实行自动备份,并加密,防止数据丢失。在数据的输出环节,要强化系统的纠错功能,保证在账簿数据无误的情况下才能输出报表。信息化系统自身方面,要选择质量优良的产品及正版软件,对电脑存储介质的更换也要有审查程序。同时,为保障系统数据的安全和稳定,要为安装了信息化系统的计算机提供UPS电源,对室内温度、湿度进行控制。安装信息化系统的计算机原则上不能再上互联网,在施工企业内部局域网应该配备防火墙,日常工作中,不允许使用不明来历的U盘、光盘,防止木马、病毒的侵袭。

要做好计算机的系统维护,电脑中存储的会计数据应经常做备份,把备份硬盘锁至保险柜。要建立系统定期检查维护制度,当系统管理员对电脑进行维修时,一名制造业人员和一名审计人员应同时陪同,监督系统管理员的行为,严禁系统管理员一人接近计算机,确保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系统的安全、稳定。

未来发展趋势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于信息化建设并不直接产生可以衡量的经济效益,或者可产生以测量的经济效益是有限的,这就为正确的信息化建设和系统集成提供切入点带来了困难。本文在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得出相应的建议促进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首先是在企业信息化内部进行评价时,所使用的评价体系最好是差异化评价体系,不要是一般的评价体系。

其次是要认真构建信息评价体系,使得评价体系能够合理的反应企业战略的发展目标。

再次是对企业信息评价的目的要完全根据评价体系来构建,要包含企业战略和可以调整的运动因素,作为评价的基础。

最后在构建评价体系时要更具企业内不同的层次来构建,如指标、因素以及因子之间的关联关系和归结关系或分解关系,因为他们之间的属性是不一样的,必须采用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才可以得到正确地评价结果。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普及和快速发展,当今社会已逐步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制造业作为生产单位重要的基础管理项目,面对品名繁多的材料和瞬息万变的市场价格,如果按照传统的信息处理方式,在大量的信息面前,必然会显得力不从心。只有运用现代化信息管理方式,才能对大量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处理和整合,为企业提供准确的有价值的信息,使建设单位的制造业得到科学合理的预测和评估。

目前,加工生产已全面实行一条龙政策。在加工生产过程中,制造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材料价格、人工费用、机械费用等各方面都存在地区差异,如果有了制造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生产单位就能及时地掌握标的和竞争者的相关信息,这样不仅能在加工生产过程中提高中标率,降低中标价格,而且在以后的工作中可根据生产地的投资环境、价格水平、物质条件等综合因素合理确定生产方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加强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有重要作用。目前,制造业领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造价管理人员往拄在资源信息的搜查上花费很多时间,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如果能通过加强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这些信息资料进行快速的归档、分析,灵活的组织管理,实现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上一篇:腾讯变阵 移动互联网战略升级 下一篇:大数据撬动医疗数据应用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