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寄宿制小学学校管理

时间:2022-08-15 10:41:50

浅谈民族寄宿制小学学校管理

【关键词】民族寄宿制小学 学校管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4A-0004-02

随着学校布局的调整,一批农村寄宿制学校应运而生,寄宿生管理成为民族学校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在此,笔者结合所在学校的实际,谈谈民族寄宿制小学的学校管理方法。

一、营造和谐温暖的生活环境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汉、壮、瑶、苗等多民族寄宿制学校。少数民族学生(特别是瑶族、苗族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环境陡然改变,加上语言交流上的障碍,容易出现压抑、自卑等心理障碍,对其学习造成了不良影响。另外,由于汉、壮、瑶、苗等多民族学生同校混合编班,共同学习、生活,他们之间团结问题也很重要。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在师生中加强“三个离不开”的教育,即“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的教育。我们主要从激发民族感情入手,努力在师生中间建立起民族团结的纽带。经常宣传、学习相关的民族政策,以“民族团结”为主题,开展各民族歌舞活动。要求教师对待学生必须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给他们以学校大家庭的温暖,让学生感到在校如在家。为了使学生能尽快地适应寄宿生活,学校挑选责任心强、富有爱心的教师担任宿舍管理员。还建立班主任责任制,要求班主任经常深入寄宿生当中,了解和掌握每个寄宿生的心理及学习动态。教师们为生病的同学送药送水、精心护理,手把手训练学生折叠衣被,把学生请到家里过节,为学生垫生活费等事例举不胜举。真情打动人心,师生的心贴得更近了。同时,学校根据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做菜注意荤素搭配,使学生吃得顺心,住得舒心,学得安心。

学校针对不同年级寄宿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探索科学、民主、严格的管理方式,推行人性化管理,创设人文化环境,实施人情化服务。一是在寄宿学生中实施“亲情连着你我他”的亲情管理制度。根据本地就近联姻的现实情况,我们采取“哥管弟、姐管妹、大管小”的方式,让学生时刻生活在亲情中。二是实施“民族情谊你帮我我帮他”的民族情管理制度,在少先队员中开展“奉献爱心”活动。对新入学的寄宿生尤其是低龄儿童,学校更加细心周到地对其关心、关爱和监护,帮助其尽快适应寄宿生活,防止学生因思家或不适应集体生活而私自离开校园等现象发生。对于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的学生,学校统一登记造册,在管理的过程中对其加以特别关照,从生活到思想指定班主任全面承担父母的责任,让这些学生随时都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人的关爱,使他们在充满亲情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营造融洽和谐、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让学生有“学校就是家,老师胜亲人”的感觉。

二、打造安全健康的育人环境

办农村寄宿制小学,难点在安全,关键在管理,根本在质量。寄宿制小学的安全工作牵涉着千家万户,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农村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教育的基础和保证。我们的具体做法是:1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认真执行安全检查制度,安全领导小组定期对学生宿舍进行安全检查,查找安全隐患,消除不安全因素。2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在学生中开展各种安全教育活动(如发放“安全须知”手册,张贴安全挂图,开展“安全教育宣传月”、“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周”等活动),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护技能。重点做到“安全问题天天讲”,并做好相关的记录。对低龄学生严加照护,对高年级学生重在宣传教育。3严把食品卫生关。首先是把好采购关。其次是把好操作卫生关,要确保洗涤、加工、操作、供应、保洁等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卫生标准。4加强学校内安全管理。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积极构建现代化的学校安全技术防范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积极开展应急演练,建立安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社会化的长效机制。5加强安全设施建设。学校为学生提供符合安全标准的校舍、场地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大力推进校舍、教学设施、生活设施标准化建设。6狠抓交通安全管理。加强对日常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和自我安全防范的意识。学校经常播放有关交通安全的光盘,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观看,经常开展主题班会,举办交通安全知识专题讲座,办黑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形式的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同时,严格学生出行管理,加强对学生家长的交通安全教育,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学校主动和家长联系,共同落实走读生的安全监护措施,切实保障学生出行安全。适时召开家长会,签订《学生安全管理责任书》,明确校方与家长的职责,共同配合管理,确保寄宿学生的校内外安全。

三、最大限度地发挥寄宿制学校的优势

寄宿制学校的优势在于整合了教育资源,相对以前的小规模学校而言,能让教师和学生得到更大的发展。寄宿制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走向正规以后,扩大了民族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民族学生的学习成绩。由于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在校时间多,学生有更多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弥补课本知识的不足;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接受教师的辅导,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了学业成绩。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挥寄宿制学校的优势。一是通过加强校园民族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的功效。让学生参与学校的文化建设,为这些淳朴的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寄宿学生体会到成长的喜悦。二是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培养其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如在小学低年级中开展“个人卫生习惯养成”的主题实践活动,在小学高年级中开展“内务整理大比武”的主题实践活动,充分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资源。例如,我校根据自身特点,组织寄宿生开展小种植、小养殖、小实验等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三是学校充分利用学生的寄宿时间,组织寄宿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拓展素质教育的时空。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激发学生的生气和活力,使寄宿学生获得更多的综合素质培养。校园生活的充实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寄宿生在性格上的缺陷。

总之,我们应合理有效地利用民族寄宿制学校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民族寄宿制学校的教育优势,促进民族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

(责编 雷 靖)

上一篇: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新旧教材对比 下一篇:聋哑学生语文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其兴趣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