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视唱练耳教学及其革新

时间:2022-08-15 05:53:48

浅谈传统视唱练耳教学及其革新

摘要:视唱练耳课是培养学生音乐素质和才能的一门重要课程,在视唱练耳教学当中会遇到很多有待于解决的实际问题,我从一个青年高校视唱练耳教师的角度分别从唱名法、相对固定听觉的培养、节奏的练习等几个方面对视唱练耳教学法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和论证。近些年,用多媒体进行视唱练耳教学也已成为我国各大院校音乐专业教育的重要手段,从而促进了视唱练耳课程教学的革新。

关键词:视唱练耳教学;唱名;听觉;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7-0246-02

一、绪论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也是听觉的艺术。因此对于听觉的训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每一个学习音乐的人都必须具备听音、辨音、识谱、视唱的能力,才能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力、鉴赏力、记忆力,才能用来指导自己的艺术实践。视唱练耳是一门外来的学科,也是一门涉及到培养一个人的视奏、视唱、音高听辩、节奏把握,以及乐曲表达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音乐基础学科,有人称它为“建造音乐大厦的基础工程”这种比喻是十分贴切的。每一个学习音乐专业,尤其是以后要投身到音乐教育工作中的人,都要在此方面接受严格而规范的训练。

我作为一个高校音乐专业的视唱练耳教师,就以下几个方面对视唱练耳的教学进行了一些粗浅的分析与总结。

二、本论

(一)唱名法的应用与选择

唱名法是获取音乐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手段也是读谱和训练音乐听觉的手段。我国各艺术院校所使用的唱名法有首调唱名法和固定唱名法两种。使用什么样的唱名法,对于学习进程的快慢和音乐听觉训练效果的好坏都有着重要的关系。

首调唱名法的特点是唱名与一定调式结构相联系,而且调式感明显,相对音感容易,便于学生掌握。由于学习民乐的学生平时读谱和演奏大都使用简谱,而简谱恰恰符合首调唱名法的特征,这就决定了他们在音乐的视听觉感受上早已形成了较为牢固的首调思维模式。

固定唱名法与首调唱名法恰恰相反,它的特点是唱名与固定的音位相对应,音高观念明确,不因调的的改变而更改唱名,唱名永远固定。学键盘的学生由于他们学习的乐器就是固定调乐器,再加上读谱时运用的是五线谱,这就促使他们在音乐的视听感觉上形成了较为牢固的固定思维模式。

以上两种情况是当前专业音乐院校学生中所存在的普遍现象。由于专业音乐院校大都使用固定唱名法进行视唱练耳教学,使很多学生对首调唱名法甚至有固定首调思维的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偏见。其实不然,固定唱名法有它的局限之处而首调唱名法也有它的灵活之地。我们应找到两者的联系,求同存异,使两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为学习视唱练耳服务。

(二)音准的培养和训练

所谓“音准”就是音高的准确性,在做到读谱快而准的同时,还必须时刻对音准予以严格要求。学生在唱视唱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音不准、跑调、把握不住音高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第一,让学生在唱视唱之前先进行各个调的音阶练习,从而使学生了解各个调音阶以及音与音之间的关系,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级进、跳进的变化练习,使学生能从多变的音阶练习中提高音高的准确性。

第二,音程构唱练习,它是视唱练习的基本功和保鲜剂。要想学好视唱练耳这门课程首先要有扎实的构唱基础,音程构唱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视唱的准确程度。因为它不但可以训练学生对各种音程色彩的感知能力,更加可以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对视唱和练耳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也是我在教学当中最重视的一项练习。对于较难的视唱曲,主要是由于它的音程较难,对于较难的音程可以采用“搭桥”方法,利用简单音程来唱准较难的音程。

第三,乐句的反复练习。练习视唱要找难点,对于较难的乐句应当反复练习使学生逐步建立固定的音高概念。

(三)相对固定听觉的培养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建立绝对听觉的能力是很困难也是不太现实的。重要的是如何使他们已有的首调听觉概念更加地灵活化和规范化,并使他们已有的首调听觉概念逐步地转化为相对固定的听觉。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点来逐步达到:

1.扎实的模唱训练,实现首调听觉向绝对听觉转化的必要手段。先从单音开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先给出标准音,然后用固定唱名的方式来进行钢白键上的音的模唱练习。并逐步扩展到变化音。当学生单音的固定音高模唱能力逐步稳定之后,再加入和声音程的模唱训练,同样是先给出标准音,先从简单的纯音程和大、小音程开始训练,等逐渐掌握之后再加入增、减音程的训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三和弦的听辨与模唱。经过一段时期系统、规范的训练之后,不仅可以提高原本已具备较好绝对听觉的学生的听觉能力,更能使大多数只有首调听觉能力的学生逐步掌握将首调听觉转化为绝对听觉的方法。

2.直觉反映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稳定首调听觉向绝对听觉转化又由绝对听觉回复到首调听觉的重要辅助手段。在听音模唱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充分重视理论上的听觉分析作用,注重直观听觉与理论分析的充分结合。要联系基本乐理中有关音程、和弦、旋律等知识,通过不断的听辨仔细分析不同音程各具特色的音响色彩。这样对提高学生的固定音感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他们学会倾听音乐和分析音乐,作了必要的技术铺垫与理论上的准备。

(四)节奏的听记训练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节拍是音乐的心脏,节奏的稳定、准确是视唱练耳学习的关键。

我在教学实习中发现学生唱的与手打的总是和不到一起,面对多种节奏组成的视唱和听写练习,常常产生各种节奏间切换不准和混乱的错误,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进行纠正和训练

1.归纳基本节奏型,并掌握其时值及打法,在熟练掌握之后,将其任意组合成练习曲进行练习。

2.对特殊节奏型进行分析,在基本节奏组合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再加入特殊节奏型进行训练,直至熟练掌握。

3.对类似节奏型进行比较,找出不同之处进行比较练习。

在进行上述练习时,学生一定要按拍号图示规范准确地打拍子。这样才能逐渐形成良好的打拍子的习惯,对听记旋律和视唱也有相当大的帮助。

(五)旋律的听记训练

让学生将听到的乐曲,依据自己对音高、节奏、节拍、调性和记谱法的掌握记写出来,无疑是对视唱练耳课程各个环节,以及学生视唱练耳综合能力的全面检验,它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音乐综合能力。而能否顺利完成单旋律或简单的多声部旋律听记,是学生练耳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首先,单声部旋律听写的训练,可从简单的短句入手,循序渐进地展开各种不同拍号的单声部旋律的背唱与听记,在此基础上再逐步将四小节一个的旋律短句扩展为由八小节构成的上下句。在判断调号时,教师应先给予标准音和调式主和弦,学生可根自己习惯的听觉思维定势,来选择听辨调高与记写旋律的听觉方式。需要提一下的是,在正式进行单旋律听记之前,可采用背唱与默写旋律的办法来进行铺垫,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注意音乐中的节拍、节奏、音高等不同音素,在乐谱上的具体记写方式。

其次,多声部立体旋律的训练与听记,在完成了单声部旋律听记的训练之后,可进行多声部立体节奏的听记练习。多声部旋律的训练,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多线条音乐的框架结构,培养多声部听觉能力。当多声部旋律是和声性的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听觉习惯分声部逐个记出旋律,然后在整个听它的和声色彩进行修改。当多声部旋律是复调性质的时,要先记出主题声部,再记出模仿声部,因为先记出主题声部后,模仿声部就可以依据主题声部轻松的记出。但前提是要准确无误地记出主题声部并找到模仿声部的开始音,这样才能保证模仿声部的准确性。只有掌握了听记多声部旋律的正确顺序,才能快速、准确、顺利地记出。

以上所述都是对视唱练耳教学方法以及规律的归纳,那么怎样将这些方法更好地与实际教学相结合呢?那就需要有好的教学工具来辅助。

(六)视唱练耳教学的革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科技教学工具――电脑多媒体已经广泛渗透到各大专业音乐院校的视唱练耳教学当中,并得到广大视唱练耳教师的认可。它促使了视唱练耳教学的改革,也推动了视唱练耳教学的发展。

运用多媒体进行视唱练耳教学,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事先用多媒体音乐软件作好课件,在上课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编辑、自动播放等。当学生在听记过程中遇到节奏节拍等困难时,可以利用音乐软件中的节拍器进行辅助。也可以逐句地对较难的乐句进行反复播放。听记多声部旋律时,可以将不同声部用不同音色进行编辑以帮助学生分清声部的层次,便于听记。在视唱训练方面,可以利用多媒体音乐软件,采用乐队形式为视唱练习编配伴奏,让学生感觉到唱视唱也可以像唱KTV一样好听。这样比教师单单用钢琴的单一音色为学生伴奏更能激发学生对视唱练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用多媒体音乐软件制作视唱练习还可以任意逐小节,逐句随教师意愿及学生熟练程度播放,其速度、音调和示范音色均可随机变化。只要合理运用音乐软件的各种编辑功能,教师不但可以在视唱练耳教学备课中省时省力,还可以取得很高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多媒体视唱练耳教学的出现和应用大大促进了视唱练耳教学事业的发展,也使视唱练耳这门音乐基础理论技能课更加音乐化和趣味化。拉近了学生与视唱练耳课之间的距离。因此,作为视唱练耳教育者队伍的后续力量,我们要认真学习多媒体音乐软件的应用,不断地挖掘课件的潜质,丰富课件的内容与形式,推动多媒体视唱练耳教学的发展,推广多媒体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使其成为我们实际应用中必不可少的、理想化的专业性质的教学训练工具。

三、结论

培养一个在音乐上具备规范而科学的视听能力,能够较深刻地解读音乐作品,同时又能将自身对音乐作品的解读运用合适的方式传达给教学对象的人,这才是视唱练耳教学始终如一的追求目标。要培养出优秀的音乐人才,就必须要有出色的教学方法,而出色的教学方法是要靠出色的教学训练工具来实现的。因此,必须先总结出好的教学方法,再结合完善的多媒体视唱练耳教学手段。两者相辅相承缺一不可。方能更好的推动视唱练耳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虹著.视唱练耳简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王光耀著.视唱练耳教学法论集[M].太白文艺出版社,19990

[3]李坦娜、修海林、尹爱青编著0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4]【法】奥斯特洛夫斯基著,孙静云译.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法论文集[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7.

[5]张凯、胡晓鹃著.音乐心理[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曹理、何工著.音乐学习与教育心理[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上一篇:水粉画绘画观念的研究 下一篇:行业背景下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