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电视摄像技术课程改革探讨

时间:2022-08-19 03:13:19

高职高专电视摄像技术课程改革探讨

摘要:电视摄像是一门艺术,它还有着自身的基本规律,通常摄像艺术是要靠观赏的。摄像艺术是空间艺术(又称视觉艺术)又是时间艺术,表现时间过程。电视摄像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且艺术强的课程。本文就积累理论的同时从朝实践技术性和培养艺术性两方面上进行对摄像课程的改革。

关键词:空间艺术;实践性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7-0227-01

电视摄像是个时间艺术[1],其实更加强调的是动态,整个人物的运动形态。当然也需要摄影基础。既然是时间艺术,就是一个综合体,在成品应用上,电视摄像不但要考虑摄影,还需要故事结构、剪切、音乐等等来辅助才能成为作品。

在很长一段时间摄像教育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包括摄像教学模式很单一,仍处在那种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从摄像教育的结果来看并不是很理想的,学生们的学习效果也不是很好,从教育者本身看来是过多的注重系统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而对实践学习有了些忽视。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摄像实践学习的检测和评价,也要注重评价内容和方式。

电视摄像技术课程教学的结构设置是教学效果和教学内容的中介,教学内容与效果是通过教学设置来控制的[5]。教学内容与效果也就是理论与实践、艺术的共同体现。

一、技术实践的培养

电视摄像课程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摄像技术和技巧,而且更要掌握摄像艺术,只有将这两方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真真正正掌握电视摄像。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验,让学生掌握摄像机的操作和使用,学习电视画面的造型元素、掌握常见的拍摄技巧和基本技术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摄像技术和摄像艺术这一影视环节的基本创作方法。电视摄像是从技术和艺术两个方面分析的。

(一)摄像操作技术的学习

摄像就是使用摄像机把光学图象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以便于存储或者传输。当我们拍摄一个物体时,此物体上反射的光被摄像机镜头收集,使其聚焦在摄像器件的受光面(例如摄像管的靶面)上,再通过摄像器件把光转变为电能,即得到了“视频信号”。

摄像的操作学习包括下面俩个方面。学习摄录设备的现代性和复杂性:摄像艺术中出现任何一个新成就,往往离不开技术设备更新,比如减震器的应用,摇控升降机使用,低照度条件下可以拍夜景,这些现代摄录设备保证了创作质量。学习摄像应首先从掌握先进的摄像技术开始。摄像是一个具有纪录性工作:在选择距离、角度、摄像机位、运动、光线和色彩上没有构思(想法),没有构思就没有艺术,所以要熟练掌握这些操作技术。

(二)摄像课程的数字化

摄像课程教学的课程目标是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摄像课程的积极性的前提下,让学生理解并运用摄像创作理论及技巧、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培养他们的摄像创作能力,为达到这个教学目标首先创设数字化教学资源[3]。为了提高摄像课程对技术实践的培养,实施数字化教育是很有必要的。数字化教学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在多媒体设备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他包括视频、音频、图片、动画、文本、课件等。这对摄像课程的教育是密切联系着的,因为摄像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数字化。

摄像课程内容里主要是介绍如何利用镜头焦距、光圈大小、拍摄距离、拍摄角度、光线实现景物的合理布局与色彩搭配以及如何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图像处理Photoshop软件、视频编辑软件Adobe Premiere非线性编辑后期加工进行创作,这是数字化教学与实践的共同结合。现今数字化教育基本已经普及,高职高专院校基本上都有实现数字化教学,但是为了提高摄影课程的效率,要充分利用这种资源,让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最大,在没有机会满足让学生亲自实践的时候至少可以通过数字化资源让他们在视觉上首先有个足够的了解。

二、摄像艺术的培养

摄像是一门操作更是一门艺术,一切艺术都是以人的参与为基础的。“艺术决不应该和现实一样和自然毫无二致,是不能体现艺术的”(日导演 岩奇昶)。电视摄像从技术和艺术两个方面分析。创造具有视觉吸引力、感染力和冲击力的屏幕形象是摄像艺术对摄像师基本要求。

摄像是连续影象,记录一段时间内每一个时刻。影视是视听艺术,她不仅仅是要够人观看,还要有吸引人的效果。摄像师对人物布局、画面构图、光线明暗、色彩配置、摄像机调度再有任何不满意,完成后不能修改,影视是遗憾的艺术就在于此。创作过程的一次性,要求摄像师要有较高的艺术修养,丰富的经验,敏锐的思维,判断的果断,善于临场发挥,同时要做好开拍之前的准备工作。电视摄像不是机械地一成不变的记录下对象的影像,摄师对被摄对象的选择,对光线、色彩的处理,对角度确定等等都有人的参与,离开了人的参与就不成其摄像艺术了。所以在对高职高专学生进行摄像课程的教育时,对艺术性的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方法是固定的,而人是活,所以教会方法后还要教会学生活学活用,这样即节约了教的时间,还提高了学生自主学的时间。

三、实践与艺术的结合

摄像的实践与艺术是俩个不可分割的俩方面,二者相辅相成,彼此补充,使摄像效果达到更高的境界。艺术来源于对实践的升华,而实践则能创造更多的艺术。

提高学生的摄像技术,就要求对知识首先有个熟悉的了解,熟练的操作。多观察、多思、多实践、多尝试。在课程教学的时候可以采用相互讨论、相互评价、学生摄像作品竞赛、摄像操作竞赛的方式进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兴趣与积极性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有了这俩个老师,学生就会去主动学习理论,主要实践,主动思考,从而达到素质教学的目的,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高职高专的课程教育只是一个基础的教育,没有太多的时间来教一门课程。所以技术实践与艺术的结合这样的要求对于课程要求来说就有点高了,一般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教这么多的东西,所以就要在讲课的时候只能讲授理论的东西,而更多的是要学生自己去亲身体会和感受。

四、总结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清楚的明白实践与艺术的基础是理论知识的积累,实践与艺术都离不开理论的积累。但是理论的积累的关键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自主学习,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理论知识。

摄像是一门技术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本课程的摄像部分适当加入实践环节,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并结合多媒体资源让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拍摄原理和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理论知识点用到实践中来是本门摄像课程所需要考虑的重点,主要是要加强对学生上机具体操作的实践的指导。摄像的艺术性要求学生在于多实践,多积累理论。

摄像这门学科除涉及到理论的同时外又在很大程度上涉及到技能在实践中的运用以及使理论更艺术的表现出来,因此它的评价体系既涉及理论方面的考察评价,也涉及到实践方面的考察评价,还涉及到艺术方面的考察,范围面广。本文在摄像课程实践技能的评价方面提出的评价建议旨在使评价理论、影像技能实践以及艺术性三者的结合。

参考文献:

[1]孔大鹏.论电视摄像的技巧与原则[J]. 现代视听,76.

[2]李建英,王丽影,周哲等.摄影摄像课程教学评价方法的探析[J].办公自动化杂志,2010,2:61-62.

[3]官宏云,王立霞.摄影摄像课程教学数字化的实践及研究[EB/OL]. 2008-01-10.

[4]任文轩.高校非专业影视摄像与后期制作教学探讨[J]. 新西部,2010,10:211-212.

[5]宋丽泽.浅谈高校电视摄像课程的开放式教学设置[J].科技创新导报,2010,13:171.

上一篇:《诗经.国风》中方位词“东”的考察研究 下一篇:商丘民间舞蹈的传承发展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