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实验用房建设标准研究

时间:2022-08-15 05:17:15

高校科研实验用房建设标准研究

摘 要 科研实验用房是高校的基本办学条件之一,但是高校科研实验用房建设规模、投资标准应该多大合适,现行建设指标是否存在问题,还需进行研究。分析现有建设标准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科研实验用房;建设标准;投资规模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4-0030-02

Construction Standards on Laboratory Buildings in Universities//LI Chunyan, ZUO Jingying, YI Wenbin

Abstract Laboratory buildings are essential for students and staffs to study and research in the university. It is important to investigate reasonable standards to assess the sale of the laboratory to build, the investment, and the problems in existing building standards.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some improvements to the problems in existing building standards.

Key words laboratory buildings; building standards; investment scale

1 引言

高校科研实验用房是高校的基本办学条件之一,也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等方面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增多,高校纷纷加大了对科研实验用房的投入。但是高校科研实验用房究竟应该建多大规模?投资标准应该多大合适?现行指标是否存在问题?应该如何进行改进?等等这些问题还需国家相关管理部门进行研究。

2 目前国内高校科研实验用房建设标准

目前,没有专门针对高校科研实验用房的相关标准。可用于指导高等学校科研实验用房建设的标准主要包括《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建标〔1992〕245号)、《科研建筑工程规划面积指标》(建标〔1991〕708号),这两个标准主要规定了建筑规模,对投资规模未定标准。

《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建标〔1992〕245号) 1992年,原建设部、原国家计委、原国家教委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以下简称92建标),该标准中提出:“大学、专门学院的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实习场所及附属用房、风雨操场、会堂、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及生活福利与其他附属用房的大部分均应采用自然规模计算其规划建筑面积。”[1]92建标中对学校的自然规模进行了定义,同时按照学校科类或学校类别两种方法对高校的实验室实习场所及附属用房规划建筑面积指标进行了规定,但专职科研机构的实验室、资料室等均未包括在92建标中。

《科研建筑工程规划面积指标》(建标〔1991〕708号) 1991年,原建设部、原国家计委、原国家科委颁布了《科研建筑工程规划面积指标》(以下简称科建标),“该规划指标是编制、评估、审批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建筑工程建设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也是有关部门监督检查科研建筑工程建设标准的尺度”[2]。该标准对自然科学领域基础学科研究机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面积进行了规定,指标内容涵盖7个基础学科,22个分学科。根据科研机构的全体人员规模,给出了各个学科的科研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其中科研机构全体人员规模包括编制人员、主管部门核定的客座人员和研究生。

3 现行建设标准存在的问题

92建标和科建标都是20年前制定的标准,制定时我国高等教育还未进入大众化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也得到了跨越式发展,各高校的教学科研人员及学生的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任务逐渐增多,若仍采用20年前的建设标准,必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1)不能适应普通高校发展变化的需要。92建标将大学按类别分为十类,即综合性大学、工科院校、师范院校等。以综合性大学为例,92建标中规定的综合性大学工科只占13%,而现实中因为高校体制改革、各类高校合并整合,有些所谓的综合性大学其工科比例占到了60%及以上。原来10类高校,各科类所占比例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此外,高等教育的形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通常将我国普通高校分为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本科教学型和高等职业与专科学校。研究型大学与教学研究型大学对科研实验用房的建设需求要比本科教学型和高等职业与专科学校高很多。此外,为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培养创新性人才,迎接新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国家还实施了“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之间科研水平的差异越来越明显,不同层次的高校对科研实验用房的建设需求也是不一样的。

2)不能适应普通高校办学规模变化的需要。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的高校实施的是精英教育,普通高校规模偏小。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大幅增长,高校在校生人数由1999年的742.3万人增长到2008年的2907万人[3]。其中很多高校的学生规模均超过1万人,再加上高校合并,有许多高校的学生规模超过了3万人。但92建标将高校规模按2000人、3000人、5000人分为三级,已不符合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科建标中,科研机构学科人员规模最大为1200人,只有核物理和光电技术学科人员规模最大为1500人。随着学校或学科规模的增长,高校的实验室实习场所及附属用房规划建筑面积、学科的科研建筑规划面积指标逐渐降低,但缺少更大规模相应的指标。

3)不能适应普通高校办学模式变化的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育技术、人才培养的模式等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升高校科学研究水平,加强高校重点科研创新基地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因此,高校的科研实验用房需求产生新的变化。指标数与学校或学科规模之间的关系相当复杂,其中的规律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4)未对高校各类用房的投资规模进行限定。目前全国高校各类用房没有相应的投资建设标准,对于科研实验用房,不同学科的建设要求不一样,投资规模不一样;对于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高校,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差别很大,对于科研实验用房的建设标准也存在较大差别。急需一个投资标准来进行指导高校科研实验用房建设,以免出现投资建设超标准或投资预算不足等情况。

4 现行建设标准修订建议

修订中国普通高校科研实验用房建设标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必须站在国家的层面来研究和修改[3]。限于本文研究的深度,下面提出几点修改和完善高校科研实验用房建设标准的建议。

1)建议国家成立专门的工作组,负责科研实验用房建设标准的调查、分析、研究和制订等工作。工作组专家由省部级相关领导、规划专家、建筑专家、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等组成。工作组对全国高校科研实验用房现状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的高校应具有代表性,兼顾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办学层次的高校。工作组专家深入调查并分析全国各高校的科研实验用房基本情况、使用情况、建设需求,为标准的修订提供基础支撑材料。

2)工作组根据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高校在教学科研中面临的新要求、高校教学模式的新变化等,调查分析高校在科研实验用房方面的新需求以及相应功能用房的需求变化,从而更好地修改、制订相关指标参数。

3)科研实验用房应包括侧重于科研的科研用房、侧重于教学的实验用房。但目前并没有专门针对高校科研实验用房的相关标准,92建标中实验室场所及附属用房只包括基础课、专业基础课、自选科研项目所需的各类实验室等,并未包括专职科研机构的实验室、资料室等。可在92建标的基础上,依据科建标对高校科研用房建筑面积予以补充。

4)92建标和科建标均未对高校各类用房的投资规模进行限定。建议工作组在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高校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订高校各类用房的投资建设规模指标。

5)建议建立高校基本建设项目后评价研究,对已投入使用的科研实验用房的规模、功能、造价、投资和使用效果、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进行综合评价,发现问题,积累经验,促使各高校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标准的修订和完善提供第一手的资料。

5 结束语

高校科研实验用房的指标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国家有关部门提供大量的人力、财力来进行研究和探讨。这样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全国各高校的建设、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现有指标有不适时宜的地方,但在新的建设标准未正式出台前,它们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高校应根据现有标准,结合自身实际及发展需求,制定本高校科研实验用房的建设标准。科研实验用房是高校各类用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标准研究对高校其他用房的建设标准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建设部,国家计委,国家教委.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S].北京,1992:2-3.

[2]建设部,国家计委会,国家科委.科研建筑工程规划面积指标[S].北京,1991:1.

[3]颜兴中.中国公办普通高校基本建设项目前期管理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1:53-55.

上一篇:制药工程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探索 下一篇:基于高师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数学文化课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