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与FDI的技术溢出研究

时间:2022-08-15 04:55:52

国际贸易与FDI的技术溢出研究

摘要:本文以近十年来15个国家的面板数据作为参考,对国际贸易与FDI的技术溢出做了相关的实证分析。经分析发现,FDI在促进中国技术进步的作用上并不明显。反之国外的R&D在通过国际贸易这一介质上促进了中国的技术进步,不过,这个促进是建立在条件上的,也就是说这项国外的R&D技术溢出跟国内的研究水平是息息相关的,它们一定要呈水平结合。

关键词:国际贸易 技术溢出 FDI R&D

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的是技术的进步,只有技术进步经济才能得到相应的发展。而以国际贸易,FDI,人口迁移等途径为主的技术溢出又是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有人指出,利用国际贸易和FDI为传输渠道的这

项技术为物化型技术的溢出,是国际技术溢出的主要途径。

国外学者首先考虑的溢出效应是东道国的经济福利。关于FDI在东道国企业的技术溢出上,进行了检验并且考察了其技术的主要渠道。通过对这15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和时序数据,在FDI技术溢出上的假设进行了研究求证。研究发现,FDI在对东道国企业的影响上呈现很大的溢出效果。发达国家的外资企业对当地企业产生的外溢效应十分明显,尤其是美、日两个国家更是呈双向效应。而发展中国家在FDI技术溢出效应很难通过研究论证来进行分析。据某国制造业在1978到1990年期间的企业数据进行了研究,发现该国在FDI技术溢出呈负溢出效应。另一国家在制造业方面的数据统计显示其也不支持正溢出效应,即使发现FDI溢出效应,也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成立。

国际贸易在技术溢出方面备受关注。学术界普遍认为,进口贸易有助于促进技术进步。自从国外学者利用进口份额来对国外在R&D上的存量进行构造,证实R&D在国外的技术进步是通过对进口贸易的传导机制。很多学者也通过这一证实来进行后续研究。除此之外还有C&H模型,进一步优化了数据处理方式,缩小了处理结果的偏差,其结论也充分证明,一个国家的开放度越高,越能从R&D中收获利益。通过对国内的R&D的存量和人口数量进行一个平减,并且以人均的进口量来作为比对国外的R&D,在采用了一系列OECD国家在不同时期的面板数据之后,研究表明了,进口贸易的技术能够对这些国家带来200%的TFP增长值。

在以上的研究中,利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与模型。虽然方法不同,不过其得到的结果都有表明到,国内的生产力和R&D在投入方面存在的相关数据,其R&D效应的存在。不过也有的学者不同意这个观点,对此表示怀疑,而且不支持R&D技术溢出效应的存在的显著性这一结果。也有相关研究结果实证了这一方面,且国内学者还认为,吸收能力与技术溢出这两方面有互相影响的关系存在。

1 模型的设定

1.1 FDI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

说明:资料来源《中国科技统计年鉴》,选取时间为1992-2002年。

采用面板数据回归的计量方法。面板数据能将截面与时间的变量相结合,以减少缺省变量的问题,也让模型的确认变得更为困难。其模型分混合估计模型、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三大类。

3 关于实证结果的分析

本文采用15个国家11年内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以确定其对于FDI在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R&D的存量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但是FDI的系数是负的。这说明,FDI不仅会提高国家的技术水平,有时还会产生阻碍作用。结果如表3: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美、日、韩的拟和程度和各项检验都比较先进。三国的计量分析从侧面上反映出中国在FDI和国际贸易上对技术溢出的吸收效应。

计算结果如下:

说明:表中显示的为估计参数,括号中为t检验值;*,**,***分别代表10%,5%和1%显著性水平。

在表4中可以看出国内的R&D资本存量与TFP增长呈正相关。但是在外资存量中,日本的R&D对中国的FPT的影响最大。在中国的进口产品中,以日本的电子产品为多。这些电子产品的技术含量比较高,所以也就显得国内的技术溢出效应尤为明显。对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其进口和出口都可以提高。不过是各自的影响不同而已,所以在模型中没有包括这些原因,也会对结果产生相对比较小的影响的。

4 结论

通过对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对国际贸易的技术溢出和外商投资的技术溢出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研究。还有在国内主要的贸易伙伴的技术溢出对于国内技术进步的作用。其中R&D资本存量能促进我国的产出增长,但是FDI对于经济的促进作用也相当明显。而且在只考虑了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对于经济的影响后,许多发达国家将技术含量低、污染严重的项目通过FDI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进程。国外的R&D溢出促进了中国的TFP增长。但是这种促进是需要国外R&D技术溢出与国内的研发水平互相结合的。

参考文献:

[1]黄凌云,范艳霞,许林等.国际贸易与FDI的技术溢出[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0(12):125-130.

[2]黄先海,张云帆.我国外贸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1):27-32.

[3]苏为华,孔伟杰.基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贸易和FDI技术溢出效应研究[J].统计研究,2010,27(2):58-65.

[4]刘和东.国际贸易与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吸收能力与门槛效应的分析视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33(2):30-36.

[5]陈立龙.国际贸易技术溢出的效应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22):78-79.

作者简介:

李建清(1980-),男,福建厦门人,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与企业管理方向。

上一篇:基于消费者视角的网购食品安全问题浅析 下一篇:浅谈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