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公路设计应考虑的交通安全因素

时间:2022-08-15 03:53:40

浅析公路设计应考虑的交通安全因素

摘 要:交通安全因素是公路设计中首先必须应该考虑的因素,公路设计的质量将会对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产生重要影响。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分析了公路设计中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并且相应的给出了应对方式。

关键词:公路设计;安全;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U412 文献标识码:A

1 交通事故成因分析

交通系统是由诸多因素相互联系构成的综合性质的系统,多数情况下,一起交通事故背后包含着诸多影响因素。倘若某个地段事故发生频率较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公路设计不当有关。在对公路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若能充分的考虑交通安全,将会有效的避免或者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2 公路设计应考虑的主要交通安全因素

2.1 视距

行车视距对于公路设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平面视距和纵断面视距这两方面是构成行车视距的重要标准。良好的行车视距有助于司机对道路行车环境做出正确的判断,有助于驾驶行为的规范化,增加了司机的有效操控时间。停车视距、超车视距和会车视距经常出现在公路设计之中,相比较而言超车视距最大。现行《规范》对等级不同的公路视距进行规定。高速公路或一级公路都专门设置有分隔带,并对快车道和慢车道进行划分。对超、会车视距无要求,停车视距是其采用的形式。但对于等级相对较低的双向行驶公路来说对会车视距有要求。基于两辆汽车相向会车同时制动的距离考虑,会车视距应达到停车视距两倍以上;双车道公路上的汽车如果要进行超车就会占用相向车道,为对车辆的安全行驶提供保障,规范指出:具有干线能力的二级公路能够为行车在三分钟的行车时间内,提供符合超车视距的条件的超车区段。其他双车道应结合自身情况对超车视距区段进行设计,但是对于相应区段的比例大小,并没有严格的对其设置形式进行界定。

同时设计时注重沿线视野和视距的设置,达到允许出现超速的公路的行车视距标准,如果要在平平曲线内侧设置构筑物,或在平曲线内侧进行挖方土坡施工的时候不能妨碍视线,同时对于中央若要进行防眩设施设置,应该进行视距验算和检测。对于中央或者边缘的隔离带开口处若需要设置一些绿化植物或者摆放景观石,对于这些的位置的安排不得太临近分隔带开口,对于绿化树木和景观石的几何尺寸、以及排列密度是否会对司机或者路边行人的视野造成影响。

对于双车道的要对超车路段的长度要满足占据总路长的比例标准,保持较好的通行能力和通行速度,保障驾驶员安全舒适性;如果一些路段未能满足视距要求一定要设置一些标志予以提示说明,或者采取一些措施进行分道行驶或者减速,以保障行驶车辆的安全行驶。

2.2 平面线形

平面线形应该同地势、景观以及周围环境相互协调,,实现线形的连续平衡性,并充分的结合纵断面和横断面予以配合。

公路的直线区段不能太长,对曲线半径进行设计时,最好超过半径,但是曲线的半径的数值也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一万米,同时线形的前后必须协调,如果曲线同长直线进行连接,则不要突然设置小半径曲线,尽量避免小半径曲线的采用;如果路线出现了地形条件好的区段向地形区段较差的地形进行过度,同样,线性也应该逐步过渡,不得进行突变过渡。如果圆曲线设有回旋线,若圆曲线半径增大则回旋线的长度也应适当增加。如果圆曲线必须对超高进行设置,那么回旋线的长度应该超越过渡段长度。

公路线性的设计应该很好地协调同周围地势和景观之间的关系。沿着自然地形的光滑曲线要比直线路段显得更加壮观,而且有助于在公路修建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保护,站在这个角度是好的,但是如果曲线过长的话会给司机带来疲劳感,而且曲线段的路线肯定会变长,相应的土方、排水等工程量会成倍增长,资金耗费也会增加。

如果由于外界地势或其他环境导致出现极限半径的状况,则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3 纵断面线形因素

公路的纵断面线性对视距和车辆的动力性能的发挥影响较大。长、大纵坡对于车辆的正常行驶影响较大,上坡持续对低速档位的运用会造成水箱沸腾;载重较多的车辆的缓慢行驶会对后面性能较好车辆产生阻碍,性能优异的车辆不远低速行驶多半会在各个条件不具备的条件下强行超车;如果下坡路段过长,连续刹车制热,造成制动效能较弱很容易发生追尾现象。所以公路设计必须遵守相关规定,对于连续上下坡路段的坡度、长度要加以控制。

因此,公路设计坡度要严加控制,一般不达到极限值,如果不得达到极限值,在路段的前采取措施限制车速,设置警告标志,告知前方路坡情况,对路肩和停车带进行加宽,设置明显标志对驾驶员进行提示性操作。同时设计的时候应加大路面的摩擦度,在道路两侧配置安全碰撞设备,对靠崖区域、坡的下游地带专门设置避险车道,防止已失控车辆坠入沟谷。

2.4 平面交叉因素

平面交叉处于公库网中的枢纽地带,对于公路来说比较重要。但是一些公路的平面交叉未能进行规范化,司机在行驶的时候往往会无指定的路线予以遵循,对他人的行驶路线也难以判断,所以要么经常会出现抢道,要么你推我组犹豫不决,公路的平面交叉处往往会出现拥堵或者交通事故。因此现行《规范》加强了对交叉处的渠道化处理措施,并制定了相关规定,防止车辆在交叉处出现摩擦、碰撞及拥挤。

公路平面交叉处必须能够达到对视距进行引导的要求,严禁在通视三角区出现阻碍视线的障碍物,当存在限制时候则应对通视三角区予以保证。进行设计的时候,注意采取一些辅措施,例如设立警告标志牌、交通信号设备等。对干线公路与直线公路的交叉路段应设置行车标志,将两者间的行车予以疏导和协调,同时保证这些行车标志一定要清晰,达到一定数量,使司机迅速辨别。最后,对于合理的控制一级和二级公路的平面交叉最小间距。

2.5 平纵组合因素

对这一因素的考虑,应注意以下几点:(1)长直线不要跟坡度大、短竖曲线结合;(2)短竖曲线不应过多夹杂在长平曲线内;(3)短平曲线跟短竖曲线之间不要组合;(3)半径小的平曲线的两端不要和竖凸线顶部或者竖凹线底部相连接;(4)竖长曲线内部不得出现半径小的平曲线;(5)竖凸线顶部或者竖凹线底部不要同相反方向的曲线驻点相重合。

参考文献

[1]任福田,等.道路交通系统安全分析―论道路交通安全[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上一篇:离婚与热力学第二定律 下一篇:电力工程管理的操作流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