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老金问题及解决途径

时间:2022-08-15 03:00:56

我国养老金问题及解决途径

摘要:文章旨在讨论我国养老保险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解决思路,主要集中在养老金替代率和养老金负担率水平上。首先从当前我国养老制度面临的问题谈起,接着基于Samuelson(1958)迭代模型构造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部分累积制模型,并得到了我国实际替代率方程。最后从模型入手分析了解决提高替代率和降低负担率两个问题的可能途径,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养老保险迭代模型 养老金替代率 保费率

一、引言

最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至2011年末基本基金累计结余19497亿元。尽管从全国范围上来看,中国的养老金账户目前处于结余状态,但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政府的财政补贴,整体上还存在许多问题,其中包括经常讨论的基本养老金缺口大、个人账户空帐运行等,本文主要关注养老金制度的替代率和负担率问题。养老金的替代率是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它衡量的是劳动者退休前后生活水平差异,是真正关系衡量居民福利的一个指标。而养老金的负担率直接影响着养老金的支付和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性。

根据国家审计署的社保审计报告显示,从2005年至2011年,我国企业职工养老金年均增长13.4%,由2005年的每人每月713.25元提高到2011年的每人每月1516.68元,从这个数据上看我国居民的养老金收入水平增长率的确超过了CPI增长率。但尽管养老金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养老金替代率却在下降,目前已低于国际劳工组织的最低标准。社保专家根据审计署最新公布数据得出,2011年企业养老金替代率仅为42.9%,低于国际警戒线的50%。从2005年到2011年,我国企业职工养老金连续8年,年年上涨养老金,年均增长13.4%。但是对于退休职工来说,8年连续增长并未使感到其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养老金替代率一直呈下降趋势。如何提高养老金替代率,特别是在不增加财政负担和保障养老金制度可持续性条件下提高养老金替代率,已经成为养老金制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基于迭代模型的养老保险制度分析

本文以Samuelson(1958)中的迭代模型为基础,构造先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模型,再构造出中国目前部分累积制的综合模型。

(一)迭代模型的基本假设

类似Samuelson(1958)的迭代模型,假设行为人只生存两期,即青年期和老年期,只有青年期能工作。现在考虑期,青年人人数为,人口出生率即增长率为,则期老年人人数应为。行为人在青年期时获得的工资,并交纳比例为的养老金共,为简化模型,我们假设。在部分累积制的情况下,进入统筹账户,进入个人账户。则当期时,期末青年人进入退休期,假设行为人在年老时没有工资且只能消费,但可以从政府养老体系获得的养老金,为养老金的收益率,是期养老金替代率。

(二)中国养老保险部分累积制模型构造

1、对传统的先收现付制,有:,即用当期收缴的养老金支付当期需要付出的养老金,则有:

即:。

其中为工资增长率。则。可以看出先收现付制下替代率与支付比例、人口增长率和工资增长率均正相关。

2、对完全累积制而言,养老金的作用相当于储蓄,即,有:。则。对完全累积制而言,替代率只与支付比例、养老金收益率正相关。

3、现在考虑中国目前的制度―部分累积制,则老年期获得的养老金分为两部分:统筹账户的分配和个人账户累积的分配,即:

其中为期统筹账户替代率。按照制度设计,这里统筹账户部分的替代率应该与先收现付制一样,即则部分累积制的 期老年人得到的养老金为:

此时,总实际替代率为

三、基于养老金部分累积制分析解决途径

通过上述模型分析,再来看养老金存在的问题:一是是投资范围窄,实际收益为负,即养老金收益率低,影响实际替代率。根据2000年国务院在《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中的规定,“个人账户基金由省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统一管理,按国家规定存入银行,全部用于购买国债,以实现保值增值,运营收益率要高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根据上述规定,个人账户基金的投资范围被限定为银行存款和国债投资。长期以来,在养老金的投资管理方面,地方和全国性层面上都存在回报率不足问题。据测算,2010年和2011年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益率均不到2%,其中11年CPI是5.6%,10年CPI为3.3%,仅10、11两年养老金的损失就超过1300亿。二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如若其他条件不变,而我国制度设计中不断提高,这对养老金账户将会产生很大的支付压力,加重了养老金负担水平,进而影响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性。2013年1月9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幅度按2012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10%确定,这是自2005年以来,第九次较大幅度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2012年调整后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达到1721元,与2005年调整前月人均700元的水平相比,8年累计月人均增加1021元。加上中国1999年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中国的人口红利也可能在2015年结束,老年人赡养比将继续上升。同时CPI的连年高企,使得支付人口和支付金额都将日益增加,这些都对养老金的规模和增值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相对应的,关于以上两个问题可以考虑两点解决途径,一是提高劳动者退休后的福利程度,可以用养老金替代率表示,;二是降低养老金负担水平,维持支付的可持续性,负担水平可以用养老保险的保费率表示,其中,即要降低保费率。

(一)放松管制,完善资本市场,增加投资收益,提高养老金替代率

前文已经得出的总替代率,与缴费比、工资增长、人口增长 及养老金收益率 正相关。想要提高替代率,则在部分累积制设计下,可以考虑提高:一、提高缴纳比例;二、提高人口增长率;三、提高工资增长率;四、提高养老金收益率。缴费比的提高会加重企业负担,工资增长率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而中国人口增长率正在逐年下降。因此现阶段比较可行的是着实提高养老金的收益率。

目前为解决投资收益过低问题,人社部已经在考虑如何提高养老金收益率和拓宽养老金投资面的问题了。2012年03月20日国务院批准,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受广东省政府委托投资运营广东省城镇职工养老金1000亿元,作为地方养老金投资的一次试点。全国社保基金会自2006年12月起,受托管理中央财政补助九个试点省市坐实个人账户,至2011年底共8688.20亿元,其投资范围比一般养老金账户要广得多。截止2011年底,基金权益总额为8385.58亿元,基金自成立以来的累计投资收益额2845.93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8.40%,远高于地方政府养老基金收益率。广东委托的1000亿元个人账户养老金,近目前社保基金近9000亿总资产的十分之一。如果能够整体实现社保基金近年来10.27%的收益率,这部分资金的年收益将从过去的35亿增加到102.7亿,几乎翻番。这次试点的广东省本身经济基础好,加上外来务工人口无法带走的基金累积部分,养老金结余比较充足。养老金账户有结余的还有情况类似的经济发达省份,如果这些省份仿照广东做法,将其各省市累积结余部分交由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管理,或者考虑新建一个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专门投资机构,并确定放宽投资范围,完善资本市场,既可以实现养老金的保值增值,也可以保障部分累积制的继续实施。

(二)延长退休年龄降低赡养率,降低养老金的支付负担

定义受益人口与在职人口为制度赡养率,可以得到:

从上式中可以看出,保费率与替代率、受益人数成正比,与在职人数成反比。因此,想要降低制度负担的途径可以分为以下三种:一是降低替代率;二是减少受益人数;三是增加在职人数。

替代率的问题已经在第一点中讨论过,降低替代率无疑会降低劳动者的福利水平和幸福感。考虑剩下两种方案,分别可以考虑提高就业水平、提高参保率、延长退休年龄。提高就业水平可以增加参保在职人数,但目前在职人数的增加意味着这批人退休后的受益人数的增加,因此除非能一直保持一定的就业增长率,否则只能暂时降低赡养率;提高参保率和提高就业水平的效果一样;延长退休年龄在增加在职人数的同时降低了受益人数,即降低了赡养率,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如果想通过赡养率来降低基金负担,延长退休年龄不失为一种有力的方法。

(三)积极促进宏观经济增长,提高企业微观经济效益

提高居民的福利水平和降低养老金负担归根结底还是需要积极促进宏观经济增长,提高企业的微观经济效益。宏观经济增长是企业利润和居民收入的保证,经济增长保持稳定,企业和居民的缴费才能保证。另一方面,当养老金出现短缺时,宏观经济良好的政府才能有足够的税收来弥补资金缺口。同时,良好的宏观经济状况也能提供一个较好的资本市场,从而也保证了基金的投资收益。

参考文献:

[1]丛春霞.延长退休年龄对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影响分析[J].发展,2010(1).

[2]贾智莲.延长退休年龄对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性的影响分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5(5).

[3]袁志刚.中国养老保险体系选择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2001(5).

[4]袁志刚,葛劲峰.由现收现付制向基金制转轨的经济学分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艇),2003(4).

[5]杨再贵.中国养老保险新制度的经济学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8(5).

[6]赵宇.中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问题研究[J].山东经济,2003(5)

上一篇:加强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浅析 下一篇:企业财务诊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