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化课堂带来的“惊喜”

时间:2022-08-15 02:30:59

生命化课堂带来的“惊喜”

伴随着生命化课堂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校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营造了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的天性获得了应有的尊重,学生从敢于开口说话,逐渐走向学会倾听和接纳别人的观点,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了前所未有的新鲜和惊喜,并让我有所思,有所悟。

惊喜之一:学生成了真正的“小老师”

我听唐杰老师的一节数学课时,印象比较深的是她让一名学生上讲台去讲题。学生在讲题的过程中,也跟老师平时一样侧着身子,拿着教鞭边指边讲,还不时地发问:“这一步听懂了吗?”下面的学生也随之应和“听懂了。”“还有哪里不懂,请举手。”俨然一位小老师。以前听课时,也有学生到黑板前去讲题,但大多数学生站在黑板前都是身体僵硬,象是在平铺直叙一件事情,或者说只是在说给老师听,只要老师点头说“对了”,他们就象完成了任务。可这一次学生能边讲边发问,还能把关键地方用彩色粉笔做标记,真让我感到新鲜。我想,这与唐老师在生命化教学的实践中对学生的放手与鼓励是分不开的。“小老师”不仅吸引了听者的目光,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改变了以往老师在黑板前一站就是一节课,导致“老师累,学生烦”、学习效率低下的状态。

惊喜之二:学生的思维是最宝贵的教学资源

实践生命化课堂以来,我开始尝试着给学生足够的思考问题的时间,留给学生充分表达交流的机会。

在教“二次根式的性质”时,我设置了这样一道题:口答下式成立吗?说明理由。题目■=a+b。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学生的回答有如下几种情况:

甲:若把式子变为■则等于ab,而这个式子是加法,所以不成立。

乙:因为■=a+b,而(a+b)2≠a2+b2,所以不正确。

丙:把“■=a+b”两边同时平方,发现它们不相等

丁:举出一个数字,把它代入式子中发现左、右两边不等。

我以前的教学中从来没有仔细想过,还可以有这么多种解释的理由。反思以前的课堂教学,也经常遇到有某个教学问题学生没有按照预设的回答出来,因怕影响其他环节的进行就匆匆带过,这样往往造成许多内在的东西没有揭示出来,很多精彩的环节没有展现。就这次学生的发言看来,学生展示出来的想法多,对知识的理解面广,尤其是学生乙所提出的(a+b)2≠a2+b2,在教学过程中这是学生经常疏忽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是最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学相长”的意义在生命化课堂教学中体现得更为深远。

惊喜之三:学生自评带来的启示与震撼

在学习《比例线段》这节课时,王同学在黑板上讲了一道“已知7m=5n,求m:n”的题。讲完之后,我认为讲得很好,但还是把评价的机会给了学生。有同学这样评价:“王欣同学声音洪亮,讲得也很清楚,我坐在最后一排都听明白了。”以后,每堂课都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促使他们不仅要认真听课,也提高他们语言的表达能力和对问题的分析能力。渐渐地,有的学生会对其他同学的讲解做出这样的评价:“我觉得你听课很仔细,能把前面的同学回答的不完整的地方给补充完整。”能做出这样的评价的学生岂不是说明他听得更仔细吗?

在一堂复习课上,有一名学生讲了一道一题两解的题,另一生评价道:“他在讲题的过程中渗透了分情况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我觉得学生能做出这样的评价,不只是学会了一个知识,更关键的是掌握了一类方法。

惊喜之四:生命化课堂促使教学探寻“事半功倍”的捷径

生命化课堂的教学,由过去的“师问生答”转变为现在的“师问、生也问”,师生间畅所欲言。正是有了这样开放的空间,学生课堂上出现的想法常常是教师不能预设的。“给学生一碗水,你就要有一桶水”,在生命化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我有了比以往更真切的体会。为了既能给学生充分展现的机会,还能完成教学任务,我不断反思,上课时如何抓住“简单和根本”,怎样的问题才具有思考的价值,而不是在浪费时间。

以前在教学生“化简二次根式”的时候,就常常不厌其烦地强调:“化简时,一定要化简到最简二次根式为止。”可是学生做题时,仍是化简不到位,需要多次提醒,多次强化练习,方可达到起初的要求,这显然不符合生命化教学的理念。反思过去,虽然教给了学生什么是最简二次根式,但是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应该设置一些具有思维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真正理解。在学生感知了什么是最简二次根式以后,提出两个问题:(1)最简二次根式有哪两个要点?(2)能否举出反例,说明这个例子不符合其中哪个要点?有的学生就举出“■,■”,说明被开方数含有分母,所以它们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有的学生就举出了“■,■”,说明被开方数包含能开尽方的因数或者因式,所以它们也不是最简二次根式。学生通过交流举例,抓住了最简二次根式的本质。

有位专家说:“生命化课堂教学不再是以往教师单纯传授知识的课堂,是不同鲜活生命之间的思维交流、情感交流、经验交流、是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生命化课堂教学不仅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同时把也是教师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因为学生在课堂上所带给教师的美妙,教师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得到。

上一篇:小学数学“转化思想”的培养策略 下一篇:让学生沐浴在美的语文课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