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堂应加强海洋观教育

时间:2022-08-09 01:53:00

高中政治课堂应加强海洋观教育

摘 要:21世纪是“海洋世纪”,但中国人的海洋意识大大落后于世界,落后于时代。海洋资源也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战略资源,是中国腾飞的新起点。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加强海洋观教育必须从他们抓起。

关键词:政治课;海洋观

近年来,中国的南海、黄海和东海等区域都出现了许多不安定因素,在美国的主导下,周边各国纷纷摆出强硬姿态,不断侵犯中国海洋权益,压缩中国海洋生存空间。

海洋空间是继陆地空间之后,人类又一个重要生存与发展空间。中国既是一个陆地大国,又是一个海洋大国。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眼光更多集中在陆地安全和陆地权益上,相对而言,海洋意识不强。黑格尔曾说,中国是一个与海“不发生积极的关系”的国家,虽然他没有否定中国有自己的海洋文化,但中国人淡漠的海洋意识使海洋文化难以发挥积极作用。面对今天严峻的海洋安全形势,提升中国人的现代海洋意识尤为重要。作为中学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之一的政治课,在中学生中深入进行海洋国土观、海洋国防观、海洋权益观的教育,树立“寸海寸金”的观念已经刻不容缓。

一、依托课本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海洋观

课堂教学,首先要立足课本。优秀的教师一定善于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掌握书本知识的同时,悄无声息地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当前,我国海洋疆域局势纷繁复杂,海洋划界争议不断,海洋资源遭到掠夺,渔民生产安全得不到完善保障。联系到海洋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背景,我们比任何国家都要强调维护我们的海洋权益。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海洋国土教育,许多中学生对我国现有的海洋权益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我国海洋权益所面临的挑战也缺乏了解。很多人甚至认为“南沙群岛距离大陆那么远,产生争议也很正常。”“中国国土面积那么大,争几个小岛有意义吗?”

在这种情况下,政治教师应该结合课本内容给学生介绍一些简单的海洋权益常识。例如,在讲到“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一课时,教材明确指出,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发展的权益,我国的国家利益包括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等,在发展对外关系时必须坚定的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而海洋权益属于国家范畴,包括经济安全、环境安全、国土安全等多方面,涉及国家利益的方方面面。要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海洋国土的基本概念,如领海基线、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国际海底区域等。通过这样的介绍,学生顺理成章地理解海洋权益对于国家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海洋意识。

二、结合时政热点,培养学生正确的海洋观

社会上出现的任何重大时政新闻都可以出现在政治课堂上,作为政治课堂的素材。在海洋观教育上,政治教师完全可以发挥政治课的这一优势,结合当前我国周边形势,让学生了解当前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严峻挑战,从而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坚定的维护我国的海洋利益。

针对当前的紧张局势,可以在政治课堂上抽出一点时间,给学生介绍一点有关问题的最新动态。近一段时间以来,日本在美国的默认和怂恿之下,加紧控制的步伐,不断地挑战我国的海洋安全底线,严重侵犯我国的和领土完整。而美国一方面声称在中日归属问题上不持立场,一方面又坚持所谓的“美日安保条约”适用于,这种矛盾表态使的局势和矛盾愈发紧张激烈,也为我国维护海洋合法权益增添了更多的困扰。通过这些时事热点的介绍,学生自然产生出要努力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认识。

三、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海洋观

学生永远是课堂的主体,政治课由于其思想性、理论性强,在教学过程中更要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作为政治教师,要切实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平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掌握书本知识的同时,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引导学生探讨现实问题。在海洋观教育上同样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进来,主动去关注国际风云的变幻,关心国家利益的得失,自觉主动地维护国家利益。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例如,就如何解决争端,许多国人,包括一些专家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有的认为,当年我国国力较弱,尚且打了西沙海战与赤瓜礁海战,现在国家强大了,更应该用武力收回。有的则认为,我们应该更加韬光养晦,埋头苦干,大力发展我们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同时也要不断增强军事实力和威慑能力。在这个问题上,教师可以组织一次大讨论,让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也可以把学生请上讲台,发表演讲。还可以组织一次小型的辩论会,让学生事先收集相关方面的信息,做好准备,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辩论,等等。当然在活动过程中,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正确引导。

中国人的海洋意识已经大大落后于世界,落后于时代。我们要让全体国民都认识到海洋资源也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战略资源,是中国腾飞的新起点。

上一篇:对探索性实验的思考 下一篇:浅谈用发散性思维学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