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合唱训练浅析

时间:2022-08-15 02:10:03

中小学生合唱训练浅析

合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声部的人声相互配合、烘托进行演唱的艺术形式,是集体共同创造的音响来进行作品内容的表达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是一种集体性很强的声乐艺术形式,是音乐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理念,要想在中小学有效地开展合唱教学就必须从合唱作品的选择、音乐基本训练和合唱练习的过程上采取有效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合唱作品的选择。为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功能,活跃校园文化,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选择好的并且合适的合唱作品便成为教学的前提条件。由于中小学生音乐素质、年龄、性别等各方面的限制,我们的应选曲一定要扬长避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可以实现合唱教学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音乐基本训练。合唱训练包括的内容很多,如和声、复调、音色、音量、音准、气息、吐字、声音共鸣等。它是一种高度的艺术创造和综合艺术修养培训。因此,合唱队员的训练在某种程度上要比对独唱演员要求更高,训练起来更复杂。

第一,呼吸。演唱歌曲首要训练的是学生正确的呼吸方法,良好的呼吸是获得动听歌声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用“闻花香”或做一个深呼吸的动作来感受吸气的方法,用两手放丹田,肚子往外扩张感受吸气所要到达的位置,采用吹蜡烛体会均匀的呼气,还可以用“si”检验气息是否均衡。在合唱中呼吸要做到:循环呼吸,轮流换气;留有底气,从容换气;保持口型,自然换气;换完气,柔进。

第二,正确的发声。歌曲教学前的发声练习,是声乐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培养学生自然、优美声音的必要途径。在训练中首先应培养学生练声的好习惯――要求同学们自然放松,上提笑肌,打开口腔,引导学生“轻声”演唱,进行轻声训练。要求学生做到“三头”,即声音上头,放松喉头,感情放在心头。单纯的重复的发音练习,会让学生觉得非常的枯燥无味,所以不管练任何音都要给他们以形象、内容,这一环节是重中之重。一个出色的合唱团给欣赏者的第一印象就是优美动听的声音,不论歌曲长短、难易,首先就是以声音来评判的。因此,训练时就要要求学生声音响而不噪,轻而不虚,高而不挤,低而不压,真正做到合唱声音上的协调、平衡、统一。

第三,音准与节奏的训练。音准训练在具体教学时应循序渐进,尽量采用无伴奏形式从横向的音程练习开始,逐渐过渡到纵向的音程以及简单的和弦,让学生根据固定音高学会彼此倾听,自己调整音高,以达到协和的状态。为了帮助学生训练内在听觉和掌握音准,在教学内容上我采用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的无伴奏合唱训练曲,指导学生在充分理解作品的内容上,确定合理的音准、音色,然后反复训练以达到作品需要的协和。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节拍是音乐的脉搏,两者都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学生准确、独立的节奏感和节拍感,是合唱训练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具体训练时,可加强简单节奏的训练,以提高学生对节奏变化的灵敏反应,为合唱教学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好的音准、节奏感是建立在平日的多聆听、多练习、多巩固的基础上的,通过一段由浅入深的训练后,学生的音准能力、节拍感会逐步提高。音乐课上的常时效的训练,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

第四,合唱声部的训练。首先,要根据学生特点,合理地划分声部。在划分声部时应以音色高亢嘹亮的为高声部,音色丰满厚实有较好音准的为低声部。国培时孙老师的比喻太恰当了,他把四个声部比喻成不同的形象:女高音比喻成“女儿”;男高音比喻成“儿子”;女低音比喻成“妈妈”;男低音比喻成“爷爷”。学生理解了唱起来就非常容易。其次,在合唱训练时,先分声部学习合唱歌曲的乐谱,要达到十分熟练,能在无伴奏下将歌曲音调演唱准确。将重、难点单独提出进行加强练习,注意学生的吐字、咬字,发声等情况。各个声部都唱好了再进行声部整合。教师一定要要求学生在唱好自己声部的同时,还要注意倾听其他的各个声部,要做到嘴唱、耳听、心想、眼看。

第五,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是声音与情感的有机结合。教师首先要深入理解合唱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体会歌曲所呈现的意境;然后再以真挚的情感去引导学生,使学生受到感染而产生共鸣。

总之,合唱教学是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一项长期而严谨的工作,广泛开展合唱教学是实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有效途径。

上一篇:重视生命个体 打造人文性课堂 下一篇:如何提高农村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绘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