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逃课的实证研究

时间:2022-08-15 01:35:47

大学生逃课的实证研究

摘要:本文采用网络问卷发放的方式,对全国部分高校的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进行关于“大学生逃课”的问卷调查。调查发表,70%以上的大学生有逃过课行为,大学逃课以选修课为主、城镇学生逃课比例高于农村学生、学生干部的身份对于逃课没有约束力、党员的逃课率相对较低。大学生之所逃课,原因在于:老师上课照无新意、教学方式陈旧,大学教学管理机制相对薄弱,大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大学生对于逃课的负面影响认识不够。减少大学逃课的对策:老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制定严格的考勤制度,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依靠学生群体间的互相监督,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确定明确目标。

关键词:大学生;逃课;实证研究

在社会经济、思想飞速发展的今天,逃课已经不再被学生视为一件十恶不赦的事情,大学生逃课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校园现象,并引起了不少专家学者进行调查和研究。赵显洲认为授课方式和学习意愿等因素都对逃课有着一定的影响[1];张婵香在文章中指出,大学生逃课会造成自身的福利损失[2];王志标的研究重点说明了逃课会对逃课者本身产生深刻的影响[3];马超等构建了大学生逃课行为的理论模型,以期望预测和解释大学生逃课行为[4];谷水亮系统分析了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和解决对策[5];洪名勇等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贵州省多所高校的大学生逃课现象进行了调查研究[6]。这些研究对于笔者思考大学逃课具有一定启发。笔者作为一名刚从中学进入大学学习的大学生,与学者们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从学生的视角对大学生的逃课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就笔者进校半年的亲身经历及观察看来,逃课行为在当代大学生中非常普遍,大有互相传染蔓延的趋势。但是,大学生毕竟是国家的高素质人才,大学生的培养质量与国家未来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关系。而逃课行为明显影响了高校对大学生的教育培养秩序,甚至造成了不良习惯和不良风气的传播。因此,本文针对大学生逃课这一现状,通过调查分析逃课的原因,试提出解决方法,以此来解决大学生逃课的问题。

一、调查设计

(一)调查方法

2013年11月笔者采用网络问卷发放的方法,通过同学、亲友之间互相传播问卷,收集了全国范围内部分高校的学生逃课情况,调查结束后经过人工筛选,完成一份问卷大概用时为2-3分钟,排除了少量填写时间在1分钟左右的无效问卷,保证了调查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尽量不改变原意的对一切数据进行真实的分析记录,体现了调查研究的严谨性。

(二)调查对象

由于采取网络问卷调查,因此受访对象分布范围较广,学校层次也有一些参差不齐,但这更能反映我国整体的高校逃课现状。本次调查涉及到的学校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等数十所不同高校。调查共回收问卷75份,其中有效问卷69份。女生39人,男生30人。从调查对象的专业来看,经济管理类23人、33.3%,电子通信类专业11人、5.8%,外语专业6人、占8.7%,文学类专业6人、占8.7%,物理化学类专业5人、占7.2%,环境工程类和法学等其它专业18人、占36.3%。

(三)调查目的

虽然大学生逃课看似是一个个人学习习惯问题,但综合起来看,它会影响高校整体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同时我们也应该考虑,是什么原因使得大学生逃课愈演愈烈。本文希望通过调查能够找出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一定的结论,据此提出建议,对高校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一定帮助。

二、大学生逃课现状

(一)大学生逃课的比率

根据调查数据的显示,逃过课的大学生高达的70%,其中经常逃课的有6%,偶尔逃课的占64%。而在关于“你认为什么是逃课(可多选)”的调查中,42人认为“不去,直接不闻不问”是逃课,有24人认为“找人点到或代上”是逃课,另有15人选择“上一半就走”,只有7人认为需要“自己逃课”由此看出,逃课已经成为了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大胆逃课,随性逃课已经成为了当代大学生的常态。

(二)大学生逃课手段

从常用逃课手段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去、也不点到”的人达到了45%,有22%的人经常“找人点到”,19%的人采用“找人带上”的方法,11%的人只是去自己点一个到便早退,只有3%的人是通过正规渠道向老师请假的。“不去、也不点到”成为大学生最常用的逃课手段,这与笔者在调查前做出的预测相吻合。而造成这种形势的原因,将在后文对于学校教务政策及老师教导方式的分析中进一步给出。

(三)大学生逃课较多的课程类型

在调查中发现,在“公共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三大类别的课程中,大学生在选修课上的逃课比例最大。其中,有53%的学生说他们经常逃选修课,33%的人选择了公共基础课,而选择专业课的的只占了总人数的14%。据笔者的经验,大部分学校的选修课只是学生们为了修满学分而选择的,并不是真正的兴趣所在。很多同学甚至为了逃课轻松,考试简单能过,专门选择人数多、老师管得不严的大课(100人以上)作为平时的选修。而对于排在第二的公共基础课,这类课程考察程度并不深,也不会对今后的专业发展存在太多的影响,自然成为了大学生逃课的次佳选择。

(四)城乡学生逃课差异

在受访的69名学生中,拥有城镇户口的有51人,拥有农村户口的18人。而在城镇户口中,从不逃课的人只有4名,占到总人数的7%,偶尔逃课的有39人,占到总人数的76.47%;相比之下,在农村户口中,从不逃课的有3人,占总数的16.67%,偶尔逃课的有11人,比例为61.11%。这充分说明了,城镇来的学生的思想更开放,行为更自由不羁。笔者认为,城镇学生多拥有一种优越感、叛逆感,对于自己想做的事向来比较随性,想逃课就逃了。而且,城镇学生在家庭经济和生活方面感受到的压力比较小,学习的好坏对他们的生活来说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而农村学生一直以来被一双无形的手约束,很多人肩负了家庭的希望和自己的梦想,长期以来来自家庭的鞭策和父母的殷切期望都是他们拥有较好自制力的原因,因此有一种压力束缚他们尽量别逃课。这也是一种城乡差距的体现。

(五)学生干部逃课情况

调查的69人中,学生干部29人,群众40人。但在学生干部中,从不逃课的只有3人,比例为10.34%。群众中从不逃课的有4人,占到了总数的10%。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在两类人中,“从不逃课”的比例近乎相等,这与写作前期的预测大相径庭。按常理,学生干部应该履行一定的带头作用,起码应做到基本不逃课。但在调查结果中,近乎相似的不逃课比例充分说明了如今学生干部的身份与逃课与否几乎毫无关联了,作为干部的责任感与荣誉感也已经逐渐在大学生群体中淡化。笔者认为,这一反常现象的出现,值得我们重视与反思。

(六)党员逃课情况

由于调查对象多是大一大二的学生,因此党员总人数只有11人,占到总数的15.94%。其中,无一人选择“经常逃课”,2人选择“从不逃课”,不逃课的比例相对高达18.18%。这充分体现了党员的思想觉悟比一般同学来说相对较高,他们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能力,他们能认识到逃课对于自身的不利所在。因此可以认为,学习过党课,接受过党的教育的大学生在自我约束方面做得很好。

三、大学生逃课原因分析

(一)老师上课照本宣科、毫无新意,老套的教学方式不能与学生形成共鸣。

在此多选题中,有39位同学认为老师“照本宣科、毫无新意”是所逃课程老师讲课的主要风格(详见图1)。这让我们不禁回过头反思现在大学老师的普遍教学方式。

在笔者的亲身经历中,几乎所有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用到了PPT,但是大部分老师都是照着PPT上的内容直接念,而不是将PPT作为一个引导指向。在课后,老师们都会将讲课用的课件拷贝给同学们,这就造成了很多同学认为听课根本毫无必要,只要在课下将课件自己研读一遍就能理解上课的内容,由此造成了心安理得的逃课。

另一方面,大学的确是一个知识水平大幅度提升和不断专业化的过程,但是我们认为,在高中与大学之间存在一个过渡期,如果在大学刚一开始,就给出很多高中生无法理解和无法进一步接受的课程,很容易造成老师与同学的思维脱节。老师认为教授内容十分简单,但是同学在从未接触的情况下根本无法跟上老师的教学思路,更不要说对课程产生兴趣,这就隐形的给逃课创造了借口,反正都听不懂,上不上课根本没有区别。这导致了很多学生在大一的时候就开始逃课。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可以看出,35%的同学在大一第一学期就开始了自己的“逃课生涯”,而在大二之前开始逃课的人数比例更是占到了总数的一半多。我认为,这与听不懂课进而“破罐子破摔”有很大的关系。因此,缺乏师生之间沟通交流的大学课堂自然也就失去了能留着学生的尚方宝剑。同学们不愿意将时间浪费在一个去了不知道能干什么、或者该干什么的课堂上,因此很多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也会选择性的逃掉一些没有价值的课。甚至有很大一部分同学说:“上课真耽误学习。”这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却值得人深思。现如今,课时费已经不是大学老师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部分老师表示如果单单依靠学校的工资,根本不足以维持日常生活。那么,本科生教学就成为了一种“义务”,老师不愿好好上课,学生不愿好好听课,逃课现状自然也就无法避免了。

(二)大学教学管理机制相对薄弱

被管理者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受管理者制定的“游戏规则”所约束的,那么,愈演愈烈的大学生逃课行为,可以在一定意义上归结为是学校缺乏对于学生上课打考勤的明确制度。就本校而言,刚进校时,在辅导员和班主任的恐吓下,说每次上课之前都会进行指纹考勤,因此全班上课的出勤率非常的高。刚开始时确实如此,但是没过几天,指纹机就渐渐消失在了教室的入口处。在同学们摸清规律后,便开始了选择性的逃课。这不得不说是钻了考勤管理的空子。

而任课老师对于学生的逃课行为也似乎习以为常,一方面是为了节约课堂时间,另一方面是觉得大学生应该对自己负责,因此很多老师在上课之前从不进行点名。就算发现了有同学逃课,也不会给予相应的惩罚措施。这就使很多同学认为逃课并不是一件“错事”,反正也不会被老师批评惩罚,便更放心大胆的逃课。

调查中我们发现,有42%的同学都表示,如果学校出台严格的考勤措施对待逃课问题,他们肯定不会再选择逃课,有36%的同学表示“将会很少逃课”,13%的同学只会“偶尔钻下空子”,而仅仅只有9%的同学选择了“将会像原来一样”继续逃课。由此我们看出,如果学校能够制定出相应的严格的考勤管理对待逃课问题,虽然不能完全杜绝逃课现象,但逃课的现状将会被大大的改善。

(三)大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

步入大学,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重获自由的过程。在十二年被家长管束的寒窗苦读之后终于可以自己做一次自己的主人,自我放纵的心态是很多人逃课的根本。此外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很容易受同学群体的影响,看到很多人逃课自己也会逃课,陷入人云亦云的相互传染的怪圈。高达54%的同学表示“周围同学、舍友逃课对自己有影响”,10%的人认为周围人逃课对自己的影响非常大,而表示“完全没有影响”的同学仅占到了30%。

在对于调查结果的分析中,我们看到了大学生“从众心理”是十分显著的。多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经过多年的扩招,使得精英教育被大众化教育所取代, 由于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判断力和自信心,没有自己的主见,人云亦云,加上现在大学生基本是独生子,他们事事依靠父母,这种依赖心理在短期内依然存在并导致依赖他人,盲目从众。在调查中,有36%的同学表示只要有1个人逃课,自己就会跟着一起逃;有31%的人表示,当有4-6个人逃课的时候,自己也会选择逃课;13%的人选择了“7-9人”;另有9%的人选择了“9人以上”,而这一部分学生通常是平时成绩较好,想逃课却不敢逃的人。当有9人以上逃课时,心中逃课的想法就会愈来愈重,这时候大多数人都选择相信“法不责众”,就算被惩罚了,因为人数众多,只要有人陪自己受罚,也没什么不合适的。这样的从众心理,很容易造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从而自然导致了逃课的恶性循环。

(四)大学生对于逃课的影响认识度不够

逃课到底对学习有没有影响?学生们逃课到底是为了什么?以下的调查数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以上两个问题。

事实上,大学逃课并不是完全放纵自己,为了娱乐或休闲,虽然这样的人在调查中也占了一定比例,但是大部分的同学认为逃课都是一项无奈之举。有的34%的人表示逃课是为了学生工作、社团活动,还有20%的同学逃课是为了自习。因此,笔者认为,对于逃课,不能单方面的认为这就是一个完全错误的行为。但是正如对于原因分析中第三点提到的“从众心理”,正因为有了一部分同学的“无意之举”和“无奈之举”,带动了很多自控力不是很强的同学心安理得的逃课。而在另一项调查中,29%的同学认为“逃课不会影响成绩”,接近一半的同学认为“逃课对成绩仅有一点点影响”,仅有少的可怜的3%的同学认为“逃课对于成绩的影响非常大”。

四、解决大学生逃课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一)改进老师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老师是平时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大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也全靠老师进行调动,从前文的研究结果也可以看出,老师的教学质量好坏对于大学生逃课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改进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法,不再是一味的照本宣科或是念PPT,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讲课时幽默风趣一点、联系实际一点、知识面广一点、与同学的互动多一点,这些都是同学们愿意在课堂上看到也更愿意去接受的(详见图2)。

就管理层面而言,学校应该针对老师出台一系列的奖惩政策,例如可以安排教学督导团不定期抽查每位老师课堂的出勤率,将课堂出勤与老师绩效工资挂钩,促使老师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方法以此来留住更多的学生。

此外,老师们也应该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在调查中,有很多同学表示,连老师自己也不重视自己所教授的课程。“选修课这些水课就是个坑,老师都说上不上都一样反正学分是自己给!”我们在调查中聆听了学生们最真实的心声。老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矣”,若为人师表都对课程持有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如何引导学生高质量的学习?大学不是一个混日子的地方,而是真正学会学习有所收获的地方。因此我们认为,端正师风师德,一次来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是当前高校所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严格考勤制度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严格的考勤管理制度会大大改善目前大学生中“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的现状。笔者认为,该制度应该从两个层面来建立。一是学校层面,二是科任老师层面,只有上下一起严抓考勤问题,才能避免制度上的不足。

就学校而言,若真要狠抓实干严格避免大学生逃课,就对症下药,将奖惩措施与学生的成绩相挂钩。可以根据老师反馈的学生出勤状况直接在考试成绩上下手。对全勤的学生在期末总成绩上给予一定的加成,对缺勤的学生分层给予一定的惩罚。相信这对许多对成绩比较看重的学生来说是最一针见血的方法。

就老师而言,任课老师有最直接的权利对不同学生的出勤情况进行奖惩,我校就有选修课老师以“全勤为优秀,缺勤一次为良好,缺勤两次不得参加考试”为规定开展教学,并在每次上课前进行点名,因此该课的出勤率非常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老师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来提高课堂出勤率。一是每节课都点名。二是会不定期的只点三次名,但只要点名时有两次没到就没有平时成绩。三是不定期点同学回答问题。四是不定期让同学交课堂作业,只要有两次没交作业的就没有平时成绩。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无论采取什么措施,一定要有奖有罚,如果管理者在管理上没有一定的激励政策和压力政策,任何制度的实施都会受到人为惰性的阻碍,这样的制度是没有任何存在意义和实施的必要性的。

(三)端正大学生的学习观念

在老师教学质量改善的前提下,摆正大学生对于逃课的态度是从人心理上根除逃课的方法。在调查中只有25%的学生表示逃课后有种隐约的负罪感,大部分人都持有一种“偶尔逃一次课无所谓”或是“不逃课不算大学生”的态度,这样的心理对于高校学风建设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大学生只有端正学习观念,才能从根本上杜绝逃课现象的发生。

(四)依靠学生群体间的互相监督

羊群是散漫的,通常需要一只领头羊带领整个羊群前进。大学生同样是盲目无目的的,这时候就需要一个或者是一群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积极性高、纪律性好的同学作为整个群体的“领头羊”,来带领整个班级向规范化发展。很多人表示,只要一个室友不去上课,自己也能说服自己不去上课。这时候就需要大学生之间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五、结语

总而言之,大学生逃课问题是任何高校都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尽管在调查中近七成的学生表示大学生逃课仍然是成为一项传统,不会消失。但是我们相信,只要通过学校、老师、同学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加强考勤制度的建立、深化教学体制改革、规范自身行为思想,逃课不再会是同学们在大学学习中无法克服的“拦路虎”。希望本文能够以学生的视角对于逃课问题给出一些不同的建议,帮助逃课现象早日消失。

参考文献:

[1]赵显洲.从大学生逃课看高等学校教学管理改革——基于某高校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12):69-72.

[2]张婵香.大学生逃课的福利损失分析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13(4):42-45.

[3]王志标.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影响与对策——基于河南大学调查资料的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9):46-50.

[4]马超,李慧,陶建刚.大学生逃课行为模型建构[J].人力资源管理,2013(10): 197-200.

[5]谷水亮.大学生逃课原因和解决对策的系统分析[J].大学教育, 2013(17): 148-150.

[6]洪名勇,周薇,大学生逃课:现状、原因及对策[J].教育文化论坛,2010(4): 28-34.

(作者通讯地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2206)

上一篇:做用户体验的“设计师” 下一篇:武警部队院校合并的经济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