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部队院校合并的经济学分析

时间:2022-09-06 10:33:57

武警部队院校合并的经济学分析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武警部队院校合并的动因,而后对院校合并的成本按照失益成本、失序成本、适应成本和创立成本四个部分进行了分析,并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合并的收益,最后基于经济学视角下从规模效益、人力资本和教育质量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武警院校;合并;经济分析

武警院校是培养现代警官的摇篮,是为部队输送人才的重要保障。武警部队成立的三十年来,院校发展有明显的进步,为部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武警院校教育在整体结构、人才培养质量、教员队伍素质能力和办学条件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

2011 年 7 月武警部队在北京召开了院校工作会议。会议指出,未来十年,是武警部队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攻坚阶段,部队职能任务不断拓展,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次会议讨论了武警院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描绘了未来十年院校建设发展的宏伟蓝图。

经调整,武警部队院校由原来的27所精简到现在的14所,其中合并的院校有3所,分别是西安指挥学院并入工程大学,郑州指挥学院汽车修理专业和武汉指挥学院船艇专业并入杭州士官学校,工程学院后勤专业并入后勤学院。本文主要应用经济学的原理,重点对院校合并办学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1.武警部队院校合并的原因

目前,部队院校存在一些问题。第一,院校数量多、规模小,结构布局不够优化,“小而全”的问题相当严重;第二,教育资源分散,办学效益偏低,设备闲置严重,资源使用率低,不能达到规模效益; 第三,专业分布混杂,系统性不强,制约专业发展。

为了改变上述现状,进一步优化结构,完善体系,整合资源,提高效益,以第十六次全军院校会议精神为方针的院校调整拉开了大幕。

军校合并看似只是教育领域的问题,其实与经济学密切相关,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一门产业,是具有生产性的特殊部门,想要把教育搞好,就需要考虑在最少的投入下获得最大的回报,使资源达到最优配置,效益达到最大化。军校合并是一种旨在提高军事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提高办学整体效益的低成本的“质”的扩张,其终级目的是要实现我军军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获得最大的规模收益。

2.武警部队院校合并过程中的成本收益分析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院校合并是一项经济活动,即在保证军事效益的前提下,追求最大可能的经济利润。所以必须对成本收益进行认真的评估和比较,尽可能的降低成本,达到最优状态。

2.1院校合并的成本分析

笔者在分析院校合并的成本时,将其与制度经济学的理论结合在一起。院校合并的过程也是改变原有院校体系的过程,就如同一项制度的创立过程同时也是改变原有制度系统的过程,所以笔者把院校合并中的成本统称为改制成本。改制成本C由四部分组成:失益成本Cy,失序成本Cx,适应成本Cs和创立成本Cc。即:

C=Cy+Cx+Cs+Cc

为方便说明,我们设A为主体院校,B为合并到A院校的院校(专业)。

2.1.1 失益成本

失益成本是指在改制过程中失去的、在原有制度下稳定获得的某些净收益。

院校合并中,B院校面临整个并入A院校或者部分专业并入A院校的实际情况,这对于B院校多年积累的社会影响力Cy1和院校声誉Cy2是一种损失;教员由于改变工作环境,甚至离开家庭所在城市,对于家庭和孩子照顾方面的缺失Cy3,也应计入成本的一部分。

2.1.2 失序成本

失序成本是指制度创立和改变过程中出现的暂时的失序或无序状态带来的成本。

院校合并后的新单位面临校园搬迁杂事多、人员分工不明确、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在这种混乱的情况下,工作效率会明显降低,笔者将这一类问题所造成的成本记为失序成本Cx。

2.1.3 适应成本

适应成本是理解、学习、适应新制度所花费的成本。

作为A院校的领导层,在吸收了B院校以后,结构体系、人员规模有了很大的改变,他们面对新的环境,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调整指导思想、转变工作思路,这一适应期对于正常开展工作有一定的影响,笔者将其记为领导层适应成本Cs1;作为B院校(专业)的干部教员来到A院校,其领导体系、管理模式和工作作风与之前单位肯定有所不同,作为干部教员必须要改变工作方式,适应新环境。在这一适应阶段,对其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果肯定有一定影响,所以记这部分成本为干部教员适应成本Cs2;同时,有些干部教员背井离乡,离开家庭和亲人,有些孩子还很小,这些客观情况都会导致他们心里浮躁,不能安心工作,甚至有的人会出现转业等想法,这些不良的情绪都需要一段时间去消除,笔者把这部分成本称为心理成本Cs3。

2.1.4 创立成本

创立成本是指与新制度的设计及推行有关的各种费用,分为直接创立成本Czc和间接创立成本Cjc。

院校合并的直接创立成本包含搜寻费用Czs、宣传费用Czx、组织费用Czz、补偿费用Czb和操作费用Czj。搜寻费用是指上级在考察、计划和最终定夺院校合并方案中花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宣传费用是指合并后的院校为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需要进行广泛宣传所花费的各种费用;组织费用是指把A和B组织起来,形成新单位所花的费用,如通讯联络费、运输费、托运费等;补偿费用是对在合并中遭受损失或需要补偿的人进行补偿所花的费用,如两地分居费、伙食费、探亲费等;操作费用是指为完善院校条件和设施所花的费用,如基建费、教学设施购置费、文体器材购置费、图书购置费等。

院校合并的间接创立成本主要是指院校合并的机会成本,包含第一类机会成本Cjc1和第二类机会成本Cjc2。第一类机会成本是指A院校和B院校(专业)不合并所带来的收益;第二类机会成本是指B院校(专业)与其他院校合并所带来的收益。

2.2 院校合并的收益分析

院校合并的收益Y主要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整合学科体系,优化专业结构带来的收益Y1。由于院校合并,使得专业更加集中、系统,利于有关联的学科之间相互学习和借鉴。二是资源使用效率得到提高带来的收益Y2。合并后学校规模扩大、人数增多,教学设施、文体器材、学习资料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利用,即分摊到每一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减少带来了一定效益;三是院校合并实力增强后形成的社会影响力和院校声誉带来的收益Y3。如院校合并后,跻身全军重点院校,会吸引高素质人才,获得更多的科研项目,这些都会带来收益。

综上所述,只有当T=Y-C>0时,即:

T= (Cy+Cx+Cs+Cc)-(Y1+Y2+Y3)>0

时,院校合并的决策才是可行的。

3.经济学视角下武警院校合并的政策建议

3.1 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规模效益

院校合并后,规模扩大、配套设施更加完善,想要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就需要选择最优的学员数量,控制师生比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按照规模报酬变化的规律,应将院校产出尽量保持在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即达到每增加一个学生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状态。

3.2 尽可能降低人力成本,防止人才流失

在院校合并过程中,对于干部教员的移交往往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他们的不满和焦躁,形成了消极的工作态度,对于工作的开展有很不利的影响。应该给干部教员一个自己选择的机会,在自己抉择后决定接受移交的干部教员可以降低一定的失益成本和适应成本,同时应给予更多的物质补偿,营造栓心留人的环境,防止人才的流失。

3.3 提升教学科研水平,确保院校教育质量

院校合并后,专业进行了整合,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在这些有利的客观条件下,院校一定要加快转变教学科研方法、形成教学科研体系、转变教学科研理念,营造良好的教学科研氛围,下大力气提高院校教育质量。在改革中谋求稳定,突出合并后院校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办学水平与办学效益。

参考文献:

[1]黄兴.我军军事院校合并的经济学分析[J].当代经济,2010.6

[2]张旭昆.制度演化分析导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3]丁源.武警院校规模效益优化研究[C].2012.

[4]彭志武.高校合并热的冷思考[J].教育与现代化,2001.(2)

上一篇:大学生逃课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中国纺织行业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