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少教多学”

时间:2022-08-15 01:00:25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少教多学”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育者积极思考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它使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把学习的责任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真正有意义的学习。

【关键词】教学,语文,模式 ,少教多学

叶圣陶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就是说,教师要解决学生如何去学习的问题。当前,我们基础教育存在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培养出来的人才,在高等教育阶段不会学习。由此可见,“少教多学”不光是解决教师和学生之间教与学之间的比重问题,更重要的一个就是解决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具有自我学习能力的一个问题。“少教多学”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线,同时也是教学的一个理念与目标。

一、“少教多学”理念的意义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观点是早在上世纪9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已经提出来的。“少教多学”的内涵与核心就是以学生为根本、中心和主体。“少教多学”符合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能够办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是我们现在最高的目标。何谓高质量,不仅学生要高质量,教师的教学质量也要高质量,不仅包括数量上的提高,质量也要有一个较大的提高。“少教多学”这种教学模式的研究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很有意义,教师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

二、“少教多学”理念的核心

“少教多学”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此为发展的标准。这种教学理念的实施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少教”并不是让学生放任自由并任其发展,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加强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快更好的提升学习的能力和素养。另一层面又通过“少教”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并以此促进学生“多学”,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拥有专业的知识和高效率的工作,而且还需要有创造性的洞察力,并且要能通过反省式思维判断自己的行为正确与否,并进一步完善。因此,“少教多学”教学理念的核心就是提质增效,换言之就是教学相长。通过“少教多学”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贯彻,让学生和老师都获得一个较好的提升,课堂成为师生共学、共成长的一个平台。但应注意教师的“少教”,并不是传统中任务量的减少。任何课程的教学,都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而应该重视教材的多样性,教学方法的多元性等。以此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多学”并不是多多读书,多背书(特别是古诗文的学习),多背教材。而是要从知识的广度入手,学生必须要懂得怎样学,学什么,要有所为而学,带有目标性的去学习,这是“少教多学”的关键。“少教多学”注重的是提升教与学的质量,增强师生两者之间互动的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知识建构的能力。逐步建立起教学数量与质量并重,学习选择的机会更多的新型教育体制,为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空间,让其自主地选择,这样为终身发展奠基。

三、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少教多学”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放手让学生主动去探索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要明确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学习,配合学生的学习进度,规划好教学目标,一切的教学活动都应是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学习。把“学生可以多学”的应有权利还给学生,要做到放手让学生主动去探索。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把课前预习中自己存在的问题提出来,或者把自己课堂上尚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同样问题,由教师提还是由学生自己提,效果绝对不一样,因为,学生能提出问题,说明学生费了心思、动了脑筋。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让学生自已解决问题:教师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关键还在于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已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多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充分动口、动眼、动脑、动手、查字典、写要点、划批注,教师适时设疑激趣,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积极状态。久而久之,不仅能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而且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克服学生的依赖性。

让学生自已去总结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以及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探讨而得到的,凡是学生能自己发现、讲解、动手、合作、小结的,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获得。当他们一旦碰到困难时,教师在适时给予指导和点拨,这样使学生的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活动,从而养成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1、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思考问题的能力

拥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比如如何做好课前预习,如何正确使用导学案,如何保证课堂上的听课质量和听课效果,课后复习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学生掌握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自身独立学习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2、坚持让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要保证学生的课内外的独立学习时间

高中学习阶段,学生对待问题有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作为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自身的内在潜质,把学习的主动权大胆的交到学生手中,弱化教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努力向一个引导者的身份转变。教师的教学要建立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之上,使得教学成为推动和巩固学生学习效果的途径。

3、摆正教与学的关系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首先做到尊重学生,要具有科学的态度,从实际出发,按着学生认知规律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体验到进步和成功的快乐。同时,还要照顾好后进生,课堂不要有“被遗忘的角落”。其次做到多向交流。教学中要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结构为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讲教师听和学生之间交流的三向结构。再次做到师生关系和谐。教师在课堂上要转换角色,使学生产生平和心理,从而形成“宽松和谐、民主平等、互尊互爱、互动互补”的教学环境和有利于学生“学”的氛围。

“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使用,改变了传统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的缺点与不足。使得语文课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代名词,使得它充满了乐趣性与创造性。它使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把学习的责任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真正有意义的学习。

上一篇:试论外语学习中的母语干扰 下一篇:浅议课堂互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