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学生英语课堂参与度的有效性策略

时间:2022-08-14 11:28:31

浅谈提高学生英语课堂参与度的有效性策略

摘要:本文指出了英语课堂中影响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常见问题并分析了成因,提出了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课堂参与度;有效性策略;提高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1-051-1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主要的教育活动形式。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离开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来谈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就好比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积极地进行自己的知识建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是现代教学的发展趋势。

一、影响学生课堂参与度的主要原因

1.不切实际地制定教学目标。有些教师在设计助学案时,没有考虑班上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学目标定得过高或者主次不分,在实施教学时教师会发现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学生寥寥无几,根本不能达到原本期待的目标。例如9AUnit1Reading是关于星座和人的性格。有的教师设计时把12个星座的名称以及如何划分星座的日期作为重点来抓,一堂课下来,学生不仅没有掌握那些生僻难读的星座名称,而且对这个本该很感兴趣的话题感到索然无味。目标定得过低,课堂活动内容过于简单,形式单一,同样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课前缺乏准备,学生反应漠然。如同教师在课前要进行教学设计一样,学生在课前也必须进行一定的学习准备。这种准备是针对教师教学设计的助学案,需要学生在课前所做的工作。例如9AUnit5 “film”是关于电影的话题。本篇文章对于初三学生来说,生词繁多,句式难懂。同时由于他们缺乏对国内外电影及电影明星的了解,更加大了学习这篇文章的难度。如果教师在课前没有布置学生查阅相关影视资料等的任务,学生在课堂上就如同雾里看花,不知所云。即使他们想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也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3.气氛看似活跃,互动流于形式。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对话或小组讨论流于形式,活动的设计缺乏目的性、科学性和必要性。比如在pair work中,对话完全按照固定的模式,由于对话内容缺乏新意,在一组对话的过程中,其他学生感到无所事事,时间白白浪费。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是当前课堂常用的活动形式。有时我们不难发现,在讨论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并非人人参与,活动的主角往往只是一两个人。有些学生因为基础比较薄弱,在小组讨论中根本插不上嘴或者完全没有参与的意识。有些学生由于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在活动中缺乏主动性。在最后展示成果时,每次机会几乎都是留给组内表达能力最优秀的学生来展讲。还有的存在形式主义倾向,仅仅是为了讨论而讨论,没有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讨论不够深入。

4.课堂环节面面俱到,学生跟不上节奏。我校GET学研型课堂,通过问题导学(problem Guidance)、活动探究(activities to Explore)、拓展思维(Expansion thinking)等环节,进行挑战性探究的“自主学习”和对话式沟通的“合作学习”的过程。它的基本环节是自主预习、小组合作(讨论)、个别展讲、知识拓展、课堂检测等环节。所以为了追求所谓的课改的有效模式,个别英语教师上课的环节要素面面俱到,把所谓的课改要素和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课堂容量似乎很大,节奏过快,很多教学环节好像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学生跟不上教师的上课节奏,课堂参与率自然很低。

二、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有效策略

1.以合理的教学设计切实达成教学目标。教学设计首先要求教师要分析教学对象,即分析学生目前的英语学习水平处于什么样的层次。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运用不同的方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他们的情感需要设计教学,其次,教师要切实制定好当堂课的教学目标,即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达到怎样的水平。教师要针对班级绝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最后形成这堂课的教学方案、设计步骤让学生能够达到自己所希望的水平。

2.重视布置课前任务。“GET”学研型课堂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课前向学生布置任务,为下一堂课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保障。学生圆满地完成课前任务,有时会给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精彩效果。教师要力求合理利用英语课程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各种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例如在教7AUnit3“fashion show”时,我布置学生课前上网查阅关于各国服饰文化的资料,学生们对此非常感兴趣。他们通过课前的充分准备,掌握了大量有关各国服装的信息,这既为课堂上的文章学习扫清了阅读障碍,又为拓展阅读展开话题讨论提供了素材。

3.课堂有效环节因课型而异,突出重点环节。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英语教学理应顺从时展的要求。我们要注意的是英语课程应该达到的目标,而并不是在学习这一门课的每一个环节中,更不是每一节课都要达到英语课程的目标。虽然整体目标是由一节一节的课时目标累加起来而达到的,但决非每一个节课都要“五脏俱全”。我相信,一定会有一些英语新授课,可以做到“鱼和熊掌兼得”,如既强调过程,又注重结果。但多数的课只能做到要么得“鱼”,要么得“熊掌”。例如试卷讲评课,更加突出了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和展讲的环节,目的是为了从小组合作和展讲中来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在复习课中,课堂检测这一环节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一环节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迁移。此外,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时间。真正让学生经历与体验,真正让学生独立思考,真正让学生交流与合作,都需要时间,时间是第一个要保证的要素。事实上,上课有经验的一些教师,往往不是在一节课中方方面面都突出,而是突出一个方面,这样才能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来参与到有效课堂中来。

上一篇:有效设计教学 成就课堂精彩 下一篇: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课的预设、生成和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