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几种策略

时间:2022-08-14 08:48:24

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几种策略

【摘 要】不少学生认为数学课枯燥无味,学不会,学习起来没有动力。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教师应想尽一切办法,力争使每堂课都有吸引力,使学生有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精心设计,妥善安排,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教材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机地结合起来,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搞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学生 数学 教学

在我们的身边,很多家长反映学生数学基础弱,学习数学没有兴趣;不少学生也认为数学课枯燥无味,学习起来没有动力。我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教师应想尽一切办法,力争使每堂课都有吸引力,使学生有兴趣,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精心设计,妥善安排,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教材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机地结合起来,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活跃课堂,提高效果。在从教多年来的实践中,我也尝试了多种方法,下面谈一谈自己在这一方面的感悟。

一、精心设计,巧妙引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数学学科逻辑严谨的特点,决定了数学前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十分密切,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因此,课堂教学应抓住这种内在的紧密联系,结合新知识复习旧知识,从温习旧知识中引入新概念,做到“温故而知新”。巧妙引入新课,是一节课的良好开端。

(一)“提出问题”式

就是在新课前,提出一些承上启下的问题,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了解到新旧知识在本质上的区别和联系。例如:在学习“梯形的概念及性质”一节时,先提出:(1)平行四边形对边的位置有什么特殊的限制?(两组对边分别平行)(2)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存在吗?(存在,它是梯形),这样通过对四边形对边的位置关系施行限制引入新课,使学生了解到梯形是和平行四边形有本质区别的特殊四边形,对“梯形”产生了兴趣,这样学习起来注意力就比较集中和持久。

(二)“动手发现”式

结合中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索。在动手中,通过观察思考,得出结论。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我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等腰三角形的纸片,将两腰叠放在一起,认真观察,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你有哪些发现,再进行总结归纳。

(三)“开门见山”式

即直接给出课题,然后对课题进行剖析,揭示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能围绕教学目标,去探索、寻求得到目的的新方法、新手段。

二、讲练结合,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数学教学的任务就是要通过对数学理论、方法和应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掌握知识、技能并形成能力的过程。我采用了例题“自己走”的、练习“大步走”的方式,鼓励学生大胆的想,勇敢地做,看谁的方法新,比谁的速度快。口答、笔答、阅读、讨论、质疑等多种形式并用,使学生不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兴趣,产生了求知欲望,提高了能力,开发了智力,使整个教学过程紧张有序,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由浅入深,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能力

在课堂上把学生思维纳入自己事先设计好的轨道,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去加深理解,逐步巩固,学会应用。在“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中,我从最简单y=ax2入手,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出y=2x2与y=-2x2的图象,提醒学生从开口方向、开口大小、顶点坐标、对称轴及增减性几个方面,对所画图象进行观察,并用语言来描述。这样,学生比较轻松地理解了形如y=ax2的二次函数的性质特征,经过归纳和总结,得出结论。用同样的方法,使学生又轻而易举地得出了形如y=ax2+k以及y=a(x-h)2+k这些二次函数的图象特征。采取这种方法,不仅能把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数学概念具体化、简单化、形象化,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数学对象进行观察、探究的能力。

四、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上好一节课,精心选题很重要。在学习“不等式的解法”时,要求学生自学,将原有的①大于0,②不大于0改为①是正数;是负数,②是非正数;是非负数。在“求不等式3x-9≤0的正整数解”时,学生很容易求出解集为x≤3,这一个不等式的正整数解为1、2、3,接着我又提出了三个问题:①求出这个不等式的最大整数解。(3)②它有没有最小整数解?(无)③求出它的非负整数解。(0、1、2、3)通过对此题的一题多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效地加大了课堂信息量。

五、创设氛围、营造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是对学生主体性和独立性的承认。给学习小组一道数学题,小组成员经过讨论商议,对解题思路、步骤和结论共同商定,最后推举一人阐述,将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这种形式,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方法。对学生参与过程所蕴含的一种好奇、好问、好学的求知热情和探索精神,应给予尊重、爱护和引导,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富有情趣的活动。

六、总结归纳,培养学生的组织概括能力

精辟的总结概括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重点,抓住关键,理清头绪。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及时进行反馈调节,有针对性的答疑解惑,对练习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并适时进行小结。课堂小结,通常采用“学生总结,学生补充,老师点评”的办法。

总之,只要能够根据教材的内容、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组织安排,把发挥教师的授课技巧和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归纳结合起来,把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地引导与适时强化训练巩固结合起来,我相信,一定会取得十分明显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巧妙提问,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下一篇:杂交晚稻“3414”田间肥效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