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语文课相融,效果倍出

时间:2022-08-14 07:58:03

音乐与语文课相融,效果倍出

人人都知道音乐带给人美好的享受,能陶冶人的情操,能给人以动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适当渗透音乐也能引起师生共鸣,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语文优质竞赛课中渗透适当的音乐也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我从事小学教学三十余年,大部分时间都是教语文和音乐,但没有把音乐渗透在语文教学中,也就在这几年实行新课改,使用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教学手段时。语文课、竞赛课运用视频或图片资料及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才慢慢尝试把音乐渗入语文教学中,结果发现语文教学确实离不开音乐,竞赛课更离不开音乐。在这次学区竞赛课中我收获更大。

一、导入新课引入音乐,营造有活力的情景氛围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开场自会对每一节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音乐导入则会让学生耳目一新,如一支兴奋剂。让学生快速的进入课文。如讲《搭石》一课时,开始我用三幅图片引入。学生看图,配着那欢快、悠扬的水声、鸟叫声和青蛙的叫声。老师用柔情甜美的声音解释说着:“在那郁郁葱葱的树林中,在那陡峭的大山中,在那崇山峻岭中,到处都有一条条小溪。小溪给我们带来多少欢乐和多少烦恼。”接着引出课文《搭石》。在讲解刘章爷爷家乡的小溪,那静静躺在小溪中的一排排搭石,那是最让作者难忘的家乡的小溪。美妙的音乐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教学时教师以音乐、图片导入,能有效发展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让语文教学更加生动、直观,让竞赛课更加精彩。你看讲台下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神,这时,我才知道这些农村孩子虽然不懂欣赏高档的音乐,但是他们对音乐也满怀着热爱与渴望。在他们的世界里,音乐好像一首诗,好像一幅画,好像梦寐以求的童话。每当老师把音乐渗透到语文教学时,孩子们那一双双睁得大大的眼睛,我就领悟到孩子心里的求知欲。

二、品读赏析中引来音乐,加深理解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文章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体现,小学四年级课本《搭石》是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十三年;每年每天都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家乡人们走搭石的协调美、谦让美、敬老美、。刘章爷爷借搭石赞扬家乡人的心灵美。在竞赛课上,我重视新大纲的要求:“语文教学要注意语言的感悟,要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悟、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语文是一门艺术,音乐也是一门艺术。音乐的旋律,能否把语文教学与音乐结合起来?如果能有效地利用音乐,让音乐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那样语文课会让学生感到轻松和愉快。在这次竞赛中,我讲《搭石》这课的三自然段:一行人走搭石,“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课件出示语段,师生解决生词。“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在读中去体会语言的美。让学生从读中去感悟画面的美。引导学生理解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美呢?师生合作,教师引读:“前面的抬起脚来。”学生读:“后面的紧跟上去。”合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再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指一组学生: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播放音乐,由慢到快,让学生合作着读一读。老师问:“你们走在哪里?”“搭石上。”老师问:“不好走,走得不好要掉进水里,有信心吗?”(师生再一次合读)配合播放的音乐,速度渐快。老师问: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里,应该是有人在指挥吧,(学生摇头)对,其实也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通过文字美;音乐美,画面美让学生加深感悟。在自读自悟,自动中去获得情感,获得知识的升华。那么对“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两个词我用同样的教学方法,逐步跟进。让学生仿佛看见清清的溪水漾起了波纹,姿态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画一样。体会到水光、人影两相和的美!是啊!一行人走搭石真美!这既像一幅美丽的画,又像一首清丽的小诗,这时我又播放轻音乐,在音乐声中引导学生读。让学生读出诗一般的韵律美、节奏美。学生读完,教室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美妙的音乐使学生的兴趣高涨,为这次竞赛课添了光彩。

音乐在语文教学中,配乐朗读可增强美感,然后播放视频会使内容、知识形象化、具体化。音乐使课堂有了旋律、有了生气,更富有情趣和乐趣,学生能在快乐中获得知识。

语文课有了音乐的巧妙结合,就如让学生插上了翅膀,使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兴趣提高了,课堂活跃了。既培养了学生欣赏音乐的审美情趣,也使学生获得了知识,这课《搭石》作者目的就是要学生去发现美、表现美、传播美。(作者借搭石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来赞扬那里的人们的那种善良淳朴、敬老爱老,一心为别人着想的无私奉献的精神。让学生善于从平凡的事例中去发现美、传播美,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在新课完成后,我设计小练笔时,美在身边,美是校园中弯腰捡垃圾;美是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美是放学路上,上学路上帮助小同学过马路。我一边读,一边放《爱的奉献》这首歌。让学生自身劳动与课文文字之间的相结合,让爱传播在整个教室,让爱深深扎进学生的心里。让学生与作者刘章爷爷的情感共鸣,帮助学生真正有所“悟”。在“悟”之后配上音乐,达到理想的效果,这时课堂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学生和听课教师全体起立,掌声不断。我结束了这堂竞赛课。

语文课教改,使用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教学手段。使我深刻体会到:语文学科应当是工具性、人文性、艺术性的统一。音乐语言具有文字和口头语言不可比的优势,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的运用音乐,使之融入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让音乐流淌在语文课上,使课堂教学的导入更有趣,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使课堂高潮起伏,语感有趣。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祖国语言的美,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有趣,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上一篇:浅谈高职高专数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及改革策略 下一篇:关于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