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林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策略分析

时间:2022-08-14 07:41:29

有关林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策略分析

摘 要:我国幅员辽阔,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但是我国的林业结构却仍然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林业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而且占有很大的比重。它具有促进经济发展和优化生态环境的使命,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基础产业,而且还是一项公益事业,因为它关系到生态环境的建设。深入研究我国的林业结构,要以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实际、不同的条件为出发点,改造单一效用的林业体系,发展林业生产,对我国优化林业产业和组织结构等是非常有益的,本文就如何优化和调整林业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进而为促进林业合理发展提供对策和意见。

关键词:森林资源;林业现状;优化调整;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林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又担负着促进经济发展和优化环境的使命,所以我们有必要好好研究其结构,进而为我国的林业改造和发展提供策略。因为通过研究制定良好的林业结构和林业生产体系,并按照研究策略来组织生产,从而达到改变森林利用单一的现状,引导林业向建设全新的生产体系前进,进而取得最大最优的经济效益。

1 森林的作用

森林可以被看作是地球的肺部,这个比喻说明了森林具有净化空气和调节环境的作用,除此之外森林作为国家基础产业还具有经济功能。这些功能已被世界各国公认,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森林的生态功能更被看作是最为重要的功能,其次才是发展经济的功能。在生态环境上,森林的天然氧吧功能是其他生物群所不能代替的,另外森林还可以保护水土。所以要经营林业第1要义是发挥它对生态环境的调节功能。在我国要实现农民的致富,也要发展林业经济,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相伴的,两者密不可分,相互依存、影响、作用。在第1个功能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出其第2个作用,即森林的生态作用是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在国家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2 我国林业现状

我国尽管林业用地总面积为26329.5万hm2,森林面积15894.1万hm2,但我国在林业方面还存在着人均占有率低、结构不合理等许多问题,细数一下大体存在以下问题:森林资源分布不均;现有的林业中尤其是人工造林多数是幼龄树,成熟林比较少,开利用的资源少;部分地区的森林结构不合理;林农对于林业的投入存在不足,森林资源质量相对比较低。

3 林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策略分析

通过对比其他国家的林业结构,我们林业结构的调整思路应该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用科学技术作为支撑,用效益作为中心,建立起长效、长期的林业经济发展体系。要把社会、生态、经济发展作为终极目标。用经济的发展来加速林业的发展,用林业的发展来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繁荣发展,2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优化树种、林种结构体系,促进林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开发利用我国现有的林业资源,扩展林业经济发展渠道,从而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提高。以总体思路为指导,列出以下几点作为调整优化的具体策略:

3.1 解放原有的思想,转变观念

完整健全的林业体系应该包含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这2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缺一不可的,它们共同组成了林业建设整体系统。林业产业的快速建设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辅助力量。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是以生态环境的建设为主体,而它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发展林业产业。要实现林业的全面发展就要林业产业来支持和辅助,否则将难于实现所谓的林业体系的可持续发展。从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以往我们经济贸易的发展面临的部分问题已经消除,比如关税壁垒、贸易壁垒等,这有利于我国许多农林产品大量进入广阔的国际市场,而且受到了许多国家和人民的热切关注。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发展我国的林业产业能促进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进一步加速以生产发展、生态文明、生活富裕的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

3.2 颁布政策加以引导,建设灵活运行机制

政府要认真的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控制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项目工程。切实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总体上考虑保护和发展之间的关系,对新建自然保护区的议案要慎重考虑。另外,政府相应的部门应该适时地颁布一些有关林业建设的政策并加以稳定,逐步探索出相对比较灵活的林业运营机制。在人工造林建设中始终要坚持竞争招标、资源有偿流动和激励约束制度,除此之外还应该探索建设林业资源开发新机制,不仅鼓励国有企业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发利用,还应该鼓励个人或混合经济组织开发利用林业资源。在花卉、果品生产方面,要重点推广“龙头组织+中介组织+农户”的组织形式,完善建设以“风险共担,利益均沾”为核心的利益调节机制,及时建设服务保障机制,健全宏观调控机制和科技推动机制,要积极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来从事林业生产,使他们在林业结构优化调整中最大可能地获得多重效益。

3.3 对林场进行划类别经营管理

对于现有的林场要深入地实施天保工程,要切实搞好林场的分类经营,从而保证森林资源的休养生息。一般的林场可以被划分为2大类:经营商品林和经营生态公益林为主的林场。商品林要对占用的林地资源交纳占地费用,用规范的管理方法来管理林场,对于国家那部分投资应该折合成股份。林场经营活动要按照规章来纳税,林场经营活动资产投入要通过国家的计划解决。

3.4 依靠科学技术来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森林生产效率低,经济效率低,同时科技含量也比较低,这相对来说是一种粗放式的经营方式。这种方式不利于林业生产体系的可持续发展。要促进经济的发展,就要把以靠物质生产要素的投入方式转移到靠科学技术生产要素的投入,其中包含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尤其是技术的创新。以下是我们要做的工作:通过技术的开发来诱发科学技术创新的热情,要将“产、学、研”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要解决林业科学技术创新的难点,必须健全为林业技术创新服务的中介体系;多组织并开展树种、林种培育、栽培等技术的研究,积极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要加快种苗工程的建设,以良种的选育、引进推广为重点加快其品种的繁殖;开展林业技术的培训,做好林业行业的人才引进;加强基层技术的机构推广,以此来提高该行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水平。

3.5 加强服务,加速林业产业化的进程

强化现有的信息服务网络建设,能准确、及时地向经营和生产者提供相关的关咨询,开展综合,进而提高林农的组织化程度,对于服务果农的机构来说,要建立果品购销组织或果品协会;要及时提高果品采宅后商品化的处理,用从清洗到包装等一些列措施的实施,来增强其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在采摘以后要加强果品的贮藏、加工等行业的投入力度,用恒温和气流来改善果品的贮运条件,不断地研究及开发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新品种。

3.6 大力加强招商引资的力度

通过招商引资来加快林区经济的发展是林农致富的一条捷径。通过引资可以让林区充分的利用区外资金来发展自己,而且还可以学习先进个人的管理经验,以达到提高林业企业的管理水平的效果,进一步来说可以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创造充足的物质基础。林业部门还可以通过扎实的落实奖励招商引资人员和领导责任等措施,来形成全民搞招商、全党抓商的局面。党政部门还要加强招商引资的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和法制环境的建立和优化,从而形成“洼地效应”,在这里应该更加重视提高外资的引进和利用能力。

4 总结

通过以上的调整优化林业结构的策略,来规范、培育、保护、利用森林资源,进而促进我国的森林覆盖面积,增加森林绿化面积,发挥森林的水土保持、改善环境、调节气候以及为社会建设提供充足的林产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晓慧,杨淑娟.优化林业结构[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3(3).

[2] 唐学慧.浅析林业生态技术的创新发展[J].吉林农业,2010(08).

[3] 王新忠.在生态建设的前提下科学发展林业产业化经济[J].现代农业科学,2009(02).

上一篇:青海省柴达木盆地沙化成因及对策 下一篇:从毛竹幸免于火灾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