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职教育院校基于网络开展部队在岗教育的思考

时间:2022-08-14 06:12:22

任职教育院校基于网络开展部队在岗教育的思考

摘 要:部队在岗教育是军事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部队战斗力建设的重要增长点。任职教育院校如何利用现有优质网络资源,协作配合部队,提高在岗教育训练质量效益,对于部队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着重从基本定位、指导原则、内容体系、运行保障四个方面作一初步探讨。

关键词:任职院校教育;信息网络;部队在岗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深化军队院校改革,健全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部队在岗教育是军事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部队战斗力建设的重要增长点。作为任职教育院校,如何着眼部队需要、瞄准岗位需求、聚焦核心能力,利用现有优质网络资源,协作配合部队,提高在岗教育训练质量效益,对于缩短部队急需人才培养周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任职教育院校基于网络开展在岗教育的基本定位

随着战争形态与作战样式深刻变革,对我军打赢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部队官兵需要通过继续学习、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来不断提升自身职业特质、专业品质、创新素质。当前,部队在教学理念、教学资源、教学方式、教员队伍等方面建设相对滞后、经验欠缺,官兵在岗教育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本文研究定位在任职教育院校基于网络开展部队在岗人员教育,重点是其岗位能力的培育。

(一)军队任职教育院校职能作用的新补充

任职教育基本任务是培养满足部队岗位需求的各类人员,主要形式是以学员脱离工作岗位在校集中学习为主,对于部队在岗人员教育作用有限。任职教育院校完全可以依托军队信息化网络,分专业开发职业教育课程,推进教学资源直接服务部队、融入岗位;同时总结推广部队急需的教育内容,及时将新训法、新战法和技术革新成果等纳入课程体系,供部队借鉴使用;还可借此推进虚拟化、网络化、数字化课程建设力度,构建军兵种专业特色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体系,不断拓展任职教育院校服务部队的功能作用。

(二)部队急缺知识技能学习的新平台

任职教育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根据培养任务要求,全要素、成系统、连贯性地形成培养方案、设置课程体系、实施主体教学。通常突出共性需求多,针对个性要求少。任职教育院校需要着眼不同军兵种和不同专业领域的职业岗位对官兵的知识技能需求,对指挥军官、⒛本官、专业技术军官、文职干部、士兵和文职人员,分层次、分领域、分专业组织教学,实施菜单式选课、项目化培训。坚持开放服务与辅助引导相结合,推行开放式在线自学、针对性专题辅导、升级型网络集训,确保部队在岗人员对于岗位急缺知识技能用时有学、学即有用。

(三)岗位任职资格培训评定的新窗口

目前任职教育院校的职能作用相对单一,中心任务是从事教学科研,对于岗位任职资格培训评定任务涉及较少。军队现有各个领域、不同岗位的权威专家资源主要集中在院校和科研机构。任职教育院校需要充分发挥此类特色资源优势,依托信息网络,受领担负任职资格培训评定具体任务,形成不同领域、不同岗位、不同专业的资格培训评定的基础条件、主体内容、标准体系,为评定岗位任职资格提供平台支撑。

二、任职教育院校基于网络开展在岗教育的指导原则

任职教育院校服务部队在岗教育训练,总的指导原则就是要瞄准岗位任职、具备岗位能力、胜任岗位需求。核心指向是服务部队,基础平台是信息网络,主要形式是远程教育,必要条件是全军教育资源高度共享,院校教学与部队训练设施有机融合。

(一)着眼现实、能力为本

立足现实军事斗争准备需求,坚持面向部队、面向战场,把提高广大官兵岗位适应能力作为任职教育院校拓展部队在岗教育职能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培养目标上,注重与岗位需要一致、与院校教育和部队训练补充衔接;在课程设置上,紧扣现实问题,跟踪最新成果,科学组合知识单元,实现教学课程模块集成、动态更新;在教学方式上,实行开放式教学、个性化学习,突出受训者个性需要。

(二)覆盖全员、分类施教

坚持军事职业普遍性要求与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官兵的具体需要有机结合,教育对象覆盖从士兵到军官、从现役军人到非现役文职人员等所有从事军事职业的人,以满足职业岗位对人才职业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全方位要求为基点,实现全员覆盖、全员受教。坚持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因岗施教,突出军种特色、突出专业领域特色、突出素质拓展特色,实施菜单式选课、项目化培训、个性化教学,实现全员参与、全员提高。

(三)资源共享、开放联合

部队在岗教育全员性、全面性、全程性特点明显,开放、联合、共享是其主要趋势。在教育资源使用上,贯彻“集成、精干、实用”原则,建立全军信息资源建设标准,形成资源共享的活动规范和协作机制,实现机关、院校、部队信息无缝链接。破除传统学习方式的束缚,建立“没有围墙”的联合育人院校,使用优质教育资源不受单位、地域限制,实现全面共享、联合共享、开放共享。

三、任职教育院校基于网络开展在岗教育内容体系构建

在岗教育内容体系总体上应围绕强化打仗本领、提高打仗能力这一主线来构设,根本指向是岗位任职。其内容设置既要体现对院校教育和部队训练的“前伸”与“延展”,又要便于教育的组织落实,可按照岗位任职必修、现实需求选修、个人发展自修区分,构建专业分明、层次清晰、结构合理、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内容体系。

(一)岗位任职必修课程

此类课程是各个岗位任职必须学习的课程,主要围绕提高官兵履职尽责能力,以满足岗位任职资格要求为首要目标,除政治理论、国际知识、军事基础、信息技术等基础内容外,还应区分层次、区分岗位、区分任务设置课程内容。美军军事职业教育重要经验之一,就是对各级各类人才培养都有规范的课程体系,如生长军官层次对应“军官基础课程”,上尉层次对应“上尉职业课程”,少校层次对应“指挥与参谋课程”,中校层次对应“指挥预备课程”等等。

对我军而言,目前可以划分三个主要层次:一是高级军官职业教育课程。受训对象是军级以上军官,重点围绕提高战略战役筹划、决策、指挥能力,主要安排国际安全形势与国家安全战略、军种战略、联合作战、军种作战、外军作战、军事高科技装备、新型作战力量、领导科学以及对应岗位的相关要求、职责等内容。二是中级军官职业教育课程。受训对象是师、旅、团级军官,重点围绕提高战役战术层次作战指挥与组训能力,主要安排联合作战基本理论、我军与外军师旅团战术运用、部队领导管理科学以及对应岗位的相关要求、职责等内容。三是初级军官职业教育课程。受训对象是营级以下军官,重点围绕组织分队训练、分队战术及装备运用、基层领导管理能力,主要安排新武器装备知识、军事训练组织与管理、领导方法与基层工作以及对应岗位的相关要求、职责等内容。专业技术军官职业教育和士兵职业教育应由相应的技术工程类院校和部队现有职业培训机构设置。

(二)现实需求选修课程

此类课程是在完成岗位必修课程的基础上,聚焦部队信息化建设热点、难点问题和现实工作任务急事、难事,设置能用、管用的教育课程。重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部队建设和军事训练效果。

一是解决训练、演习、战备实践矛盾问题类课程。主要包括部队新训法、新战法和技术革新成果,各类演习经验教训总结,典型案战例研究、战备建设重点、拉动程序、检验标准、实施步骤等等。

二是跨军兵种知识和参谋业务技能类课程。主要包括在全面涵盖本军兵种基础知识和参谋业务技能的基础上,链接引入其他军兵种知识和参谋业务技能整体教育资源,形成联合作战知识技能资源群,供相关指挥参谋岗位人员学习掌握。

三是评定岗位职业资格类课程。主要包括任用指挥岗位、参谋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单元、方法能力单元、创新能力单元、职业技能单元,形成全面、核心、统一、权威的知识库、考题库、标准库、评价库,供岗位职业资格评定掌握使用。

(三)个人发展自修课程

此类课程是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主要围绕官兵开阔知识视野、提高综合素养、自我完善自我发展需要,灵活设置的课程。目的是为官兵个性化学习提供优质资源支持。

一是知识拓展类课程。利用院校、部队和国民教育集合资源,提供政治、经济、外交、文化、前沿理论技术等课程内容。官兵根据兴趣爱好,选择性学习研究,旨在丰富知识结构、提升思维层次、强化复合能力。

二是能力提升类课程。从自身需要出发,设置军事岗位工作之外的其他职业能力培训学习类课程。如心理咨询师培训、律师资格培训、会计资格培训、装备维修资格培训等,旨在提高官兵一专多能、一人多用的素质能力。

三是学历递升类课程。主要包括自考、函授、在岗研究生教育等课程,学习者根据自身情况,参加课程学习,提升学历层次,为未来职I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四、任职教育院校基于网络开展在岗教育运行保障

部队在岗教育训练内容针对性、时效性、实用性强,个体需求差异化、多样化、急切化。任职教育院校开展在岗教育训练,需要在组织领导、平台建设、应用模式等方面加以规范、有序运行、确保质量。

(一)组织领导

按照现行体制,结合军队实际,任职教育院校基于网络开展部队在岗教育,应遵从军队军事职业教育整体组织领导。即在军委机关部门――军兵种机关――院校――部队或军委机关部门――院校――部队的组织领导下进行。

一是军委机关部门归口主责。根据机关职能作用,军委有关部门归口管理全军军事职业教育工作。拟订军队军事职业教育政策规定、发展规划;负责军事职业教育管理;组织协调全军一体化教育平台建设;检查指导大单位和院校开展军事职业教育工作。

二是军兵种按建制主抓。负责领导、组织、协调和管理所属院校军事职业教育工作;领导、组织和协调所属部队职业教育学习站点建设和维护工作;及时反馈教育信息。

三是院校按要求主体建设。负责组织实施军事职业教育的具体工作。主要是贯彻执行军队开展军事职业教育的政策、制度、规定;拟制教学计划、健全课程体系、完善教学内容、跟踪教学质量、开展职业教育研究;负责教育监督管理。

四是部队按需求主要受训。负责学习站点的建设维护;为官兵创造学习条件和氛围;完善岗位任职资格条件;建立相关教育激励机制。

(二)平台构建

随着任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基于信息网络的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提高学员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而教育的信息化需要相应的硬件和顺畅的网络作支撑。

一是全力搭建上下联通的网络基础平台。依托军队信息化建设专项工程,升级改造基础网络设施和终端设备,推动院校校园网与军事训练网、政工网等相互融合,逐步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为院校教育资源延伸部队提供基础支撑。

二是升级改建便捷通用的硬件环境基础。按照“平台通用、快捷流畅、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要求,升级建设网络化、可视化和智能化软硬件环境,为部队官兵网上教学、网上训练、网上考核、网上指挥、网上对抗、网上管理和网上督导提供技术保障。

三是积极跟建集成军事职业教育云平台。推进硬件集群、数据集成建设,形成大容量用户同时在线教育平台,为部队官兵多样化学习提供海量资源支持;依托云平台,拓展装备仿真系统和重点实验室功能,推广武器装备操作流程、实战运用等培训项目的虚拟化教学,创建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公共环境,为部队提供实战化模拟仿真训练平台。

(三)应用模式

任职教育院校开展部队在岗教育应坚持“任务驱动、需求牵引、协作共享”的教育新模式,主要按照“设计教学任务、组建网络教学共同体、开展协作教学、进行考核评定”的流程组织实施。

一是设计教学任务。针对部队担负任务和现实需求,院校部队共同设计恰当的合作任务。任务应精确具体,易于精准观察和测验;任务难度适中、明确且具有挑战性;任务具有可接受性;任务要与官兵岗位任职相结合。

二是组建网络教学共同体。教学组织者需要通过问卷调查、水平测试等手段,摸清部队官兵的学习履历、岗位需求、知识结构,进行宏观调控。把官兵根据其需求分成多个教学共同体,不再作为一个孤立的学习个体,而是以教学共同体成员角色参与培训,共同实现知识的构建、能力的提升。

三是开展协作学习。基于网络教学共同体取得教学效果的关键是共同体成员之间形成积极的、相互依赖的关系。通过点对点或点对面学习研究、讨论交流、分享反馈,达到教学相长、学教合一的目的。

四是进行考核评定。考核不再拘泥于以往集中定期考核的模式,坚持考核方式简易化、考核过程规范化、考核评价权威化,官兵根据自身情况和学习进度,条件成熟就可进行考核评定,取得相应的资格认定。

参考文献

[1]庞昆,陆荣军.着力构建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N].报,2014-6-4.

[2]朱富进,刘海波,张坤.外军在岗培训对我军军事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9).

上一篇:项目管理在干部培训项目中的应用 下一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