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在干部培训项目中的应用

时间:2022-07-31 05:14:08

项目管理在干部培训项目中的应用

摘 要:为适应干部教育培训形势任务发展变化,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实践创新,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武汉大学基地将项目管理的理念运用到干部培训项目中,按照培训项目的启动、规划、实施与总结四大步骤开展实施,取得良好培训效果,并为推动培训项目的科学规范化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关键词:干部培训;项目管理;创新管理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2015年,中共中央印发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简称《条例》)。《条例》的颁布,充分体现了中央关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精神和新要求。然而,面对这些新要求,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难以应对,纵向管理层次多,横向涉及多个部门,导致培训管理效率低,培训效果不明显。《条例》提出把项目管理制度引入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行干部教育培训项目管理制度”。项目管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发展起来的重大新管理技术之一,最早起源于美。项目管理是指项目管理者,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地管理。项目管理一般流程包括四个方面,即项目的启动、项目的规划、项目的实施和项目的总结。一个完整的干部培训具有典型的项目特征。故此,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武汉大学基地(简称“武汉大学干训基地”)尝试将项目管理应用于干部培训项目中,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探索。

武汉大学一直非常重视学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制定了较为系统的培训计划,“院(系)内设机构主任培训班”是其中一个子项目。我们将项目管理的理念运用到此培训班,按照项目启动、规划、实施与总结四大步骤进行,并将传统优秀的实践经验与创新举措渗透于具体的培训环节之中,取得良好效果。

一、培训项目的启动

(一)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是整个培训活动的第一环节。培训的成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培训需求分析,它决定了培训能否瞄准正确的目标,能否设计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培训需求分析要结合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及个人需求三个层面,满足组织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协调关系。在培训需求分析过程中要始终树立以下两个观念:

1.要有服务大局的意识,学会主动寻求需求

培训需求分析的理想状态是主办方和培训机构通力合作。主办方交办培训项目,并尽可能提供多的相关材料,包括培训背景、培训目的、培训主题相关的政策文件、领导讲话等素材。培训机构利用自身培训资源的优势通过主办方提供的材料分析培训需求。但由于工作体制机制方面的诸多原因,信息往往是隔绝的。这就需要培训机构主动服务大局的意识要强,认识形势的能力要强,敏锐地把握本地区、本部门工作的形势和趋势,组织专业人员深入调研。在培训信息收集过程中,“贴”上去比“等”任务要更有作为。一方面积极主动与主办方沟通联系,尽可能多地了解情况;另一方面通过网络搜索与主办方相关的消息,梳理整理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2.既要满足培训需求,更要引领培训需求

培训需求分析,首先要做到培训与实际需求相匹配,使培训需求尽可能处于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个人需求这三层次需求的重叠区内。但满足需求不等于迎合需求。作为培训机构,既要满足需求更要高于需求、引领需求。在与主办方分析培训需求时,要敢于给对方提出专业性的建议与意见,帮助主办方正确认识培训的作用与意义,介绍培训领域的新方法、新知识,引导主办方提早预见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使其未雨绸缪。

(二)培训对象分析

培训对象分析应着重对培训对象的年龄跨度、工作年限、学历程度、性别比例、工作岗位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应作为学员分组和教师备课的重要参考资料。然而,实际工作中培训对象的分析往往被忽视。

(三)培训项目可行性分析

培训项目可行性分析主要解决项目操作性问题,如培训条件、培训可能遇到的难点和关键问题、培训组织实施者是否具有此类项目的业务背景、组织与管理经验、培训项目预算、主办方和学员对培训项目的认识与支持程度等等。

二、培训项目的规划

(一)培训项目组织的建立

建立培训项目组是培训项目规划的第一步。一个培训项目组至少包括项目负责人、班主任、教务工作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所有人员应分工明确,相互协作,这样才能确保组织运行顺畅有效。

(二)培训组织策略的设计

培训组织策略指有关培训内容应按何种形式组织、次序应如何排列以及具体培训活动应如何安排的策略。设计过程、重点要围绕培训目标,确定培训内容的范围、知识深浅的程度及培训内容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培训内容的设计并非是简单地罗列几门课程,而要采用整体性思维科学安排培训各环节,尤其重视课外碎片时间的设计安排。

一是重视开班、结业典礼。培训班开班与结业典礼活动是干部培训教学与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培训开班典礼又被称为“黄金半小时”,在某种意义上相当于战前总动员,直接关系到战役的成败,直接影响到培训的效果。开班典礼议程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阶段主办方领导讲话和学员代表发言。该阶段主要是要体现主办方领导对培训班的重视程度,帮助学员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转变角色,领导越重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越高。第二阶段由班主任主持,着重介绍培训的目标,系统介绍培训班具体事宜,强调与学风建设相关的制度等,让学员尽可能全面了解培训班,做到心中有数。培训结业典礼不仅是培训的尾声,更是教学过程的延续。成功的结业典礼,会给整个培训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结业典礼流程除了传统的流程如领导总结讲话、学员代表发表培训感言、表彰先进和颁发证书等,还包括学员风采回顾环节。典礼上通过照片、视频等素材回顾培训期间的点点滴滴,有助于增进学员与培训机构、学员和学员间的感情互动和交流,增强学员对培训机构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是重视课前10分钟。统筹规划好每堂课前的10分钟,围绕某一主题,设计一系列活动,如诵读、表演、歌曲欣赏等,并由班主任负责组织实施。“武汉大学院(系)内设机构主任培训班”课前活动的主题围绕中国传统文化赏析,课前安排了“经典诵读”“湖北地方特色歌曲赏析”“学习校歌”等活动。丰富精彩的课前活动,创设了一种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员心情愉快、精神振奋,注意力提高,以饱满的精神迎接接下来的正式学习。

三是重视课前导言。课堂教学的导言如同戏剧的“引子”,影视的“序幕”。课前导言可由有经验的班主任完成,运用不同的方式(如设置疑问法、演示法、生活实例法、史料导入法等)引出授课主题。课前导言的要凸显出授课教师的独特性,让学员对授课教师的话题高度关注,以达到先声夺人的教学氛围。

四是重视课余活动。丰富的课余文化活动,可激发学员的创新意识、团结意识、团队意识。统筹规划好培训课余时间,开展有益身体健康、修身养性的文体活动,一方面可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中组部加强学员管理规定,杜绝培训期间学员相互宴请的陋习,加强干部培训的学风建设;一方面为学员搭建起更多的交流渠道,进一步增进学员间的友谊。值得注意的是,课余活动的设计要围绕培训主题,结合学员的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等因素来整体考虑,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

(三)教学方式方法的设计

成人学习是探索和解决工作、生活难题,同时获得新的知识,掌握相关技能,转变思想观念的过程。学习不是知识的积累,不是简单的模仿和复制,而是“需要什么学什么”。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干部培训的教学方法要综合运用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方式。

“武汉大学院(系)内设机构主任培训班”尝试“2+1模式”即讲授式与体验式相结合,2个小时由教师采用讲授式的方式授课,1个小时由班主任围绕教师的授课主题组织开展体验式学习。体验式教学过程包括体验、研讨和点评三环节。体验环节是学员参与体验式教学并得到体验和感悟的重要环节。研讨环节是学员将参与体验式教学得到的体验和感悟梳理、总结、提升,并与所有参与者分享的重要环节。此环节班主任必须做好记录,观察行为而非思想,记录过程而非观点。点评环节是体验式教学“画龙点睛”的重要环节。点评可先由学员互评,再由班主任点评。班主任在点评过程中深挖主题,引导学员同自己的工作实际相结合。

(四)学员管理的设计

培训要以学员为中心,因此学员管理是整个培训组织与实施的关键。如何做好学员管理工作,可从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是主办方主要领导要重视培训项目。领导在观念上的重视与支持,在执行中的参与和指导,对激发学员的行为表现非常重要。培训期间,培训机构要始终与主办方领导保持良好的沟通,做好培训信息反馈工作,让主办方领导及时了解整个培训学习情况。二是加强学员管理的制度建设。中组部印发《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学员管理的规定》,按照《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精神,结合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际,提出了9项具体的要求,使学员管理做到有“文”可依。三是加强学员自我管理。学员管理中要合理运用考核激励措施。通过团队文化建设,设置奖惩机制等方式,由组织者管理学员转变为学员自己管理,将严格的学员管理规定真正“落地”。“武汉大学院(系)内设机构主任培训班”,采用“学员分组、组组争优”的方式,将团队建设贯穿整个班级建设中,在培训结束时评选“优秀学员组”。实践证明,培训中设置适度的内部竞争,可充分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

三、培训项目的实施

(一)建立积极有效的沟通机制

培训项目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的人员较多,且实施阶段中难免出现无法预知的问题,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建立起积极有效的沟通机制,保证项目信息及时、正确的提取、收集、传播、存储以及最终进行处置,保证项目组内部的信息畅通。在这过程当中,项目负责人要责无旁贷的成为信息传输的中心和中转站,同时又要避免成为信息流通的瓶颈。

(二)计划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任何一项培训计划都是经过深入调研、精心设计制定出来的。因此,项目参与者都必须坚持培训计划的严肃性,以确保培训效果,决不能因个别人的主观意见就随意更改培训计划。当然,计划本身难免会有一些缺陷,且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非可控的问题,这就需要对总体计划进行变动或微调,但是改变的初衷一定是为了保证培训效果。

(三)跟踪监控,及时调整

培训实施过程中,项目负责人要跟踪检查项目的执行情况,培训中期组织团队成员召开碰头会,互相反馈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以便及时发现与既定计划之间的偏差。一旦发生偏差,及时调整,使事态发展步入正常轨道。

四、培训项目的总结

培训项目总结环节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项目的质量评估。评估工作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两种方式,对培训对象、培训教师、培训工作人员开展调查,形成对受训者、培训者、项目整体的一个三维全面的评价体系。培训班结束后及时向主办方提交培训班效果评估报告。报告从基本情况、授课质量评估、教学组织与学员管理评估、后期服务评估及相关对策与建议等方面,对培训班作较为系统的评估。二是收集、整理、保存项目资料。培训项目结束1-2天内,是收集相关资料的最好时机。事先建立项目记录存档清单,按照清单条目,逐一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由项目负责人最后负责汇总审查。

五、项目管理在干部培训项目中应用的启示

相比以往学员管理单人负责制的模式,项目管理模式的效率更高,项目负责人对项目负责,小组成员对负责人负责,这样最大限度地发挥和调动了项目负责人的积极性、责任感和创新意识,使各环节更加有机地紧密联系,确保了培训意图贯彻到底,使得培训效果达到最大化。项目管理应用,不仅是管理模式的转变,更是管理理念的转变。一是班主任角色从“服务者”向“助教员”转变。班主任在培训工作中充当助教,主要负责组织与实施教学活动;而培训日常管理工作则由其他成员承担。班主任角色的转化,一方面弥补了授课教师的补足,避免了整堂课程“满堂灌”的尴尬;另一方面体现培训机构的专业性,使得学员对此次培训更有敬畏之心。二是培训设计从“重视课程”向“重视项目”转变。传统培训,仅重视单一的课程设计,往往采用“拼盘式”的方式简单将几门课程罗列在一起。项目管理更强调培训的整体性、系统性,强化课程组的功能,突出课前、课中、课后之间的逻辑性,设计的范围进一步延伸,从课程设计转变为项目设计,使得整个培训显得更加饱满。

参考文献

[1]蒋云松. 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看培训管理者的角色定位及能力要求[J].法制与社会,2016(15).

[2]杜晓成.武汉大学继续教育创新与实践[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3]高振果,吴虹,黄赤,孙树红.培训项目策划与管理[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0(12).

[4]彭丽蓓.打造职工培训开班典礼[J].中国培训,2010(6).

[5]孙秀兰.精心谋划干部教育培训的结业过程[J].大连干部学刊,2010(6).

[6]高福x,穆虹,体验式教学在干部培训中的实践[J].继续教育,2012(11).

上一篇:第二届欧洲健身气功运动会见闻 下一篇:任职教育院校基于网络开展部队在岗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