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操作风险防范

时间:2022-08-14 06:10:52

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操作风险防范

【摘要】近年来,多家银行频频曝出理财产品风波,这些事件充分暴露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在操作风险方面的问题。如何防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操作风险,值得我们深思。本文就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操作风险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个人理财 操作风险

2012年12月初,华夏银行上海嘉定支行爆发了理财产品兑付事件,随后工商银行浙江金华商城支行也陷入了前客户经理向客户私售理财产品的纠纷中,12月底又曝出建设银行吉林省白城市海明路支行误导投资者购买了东北证券3号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并出现严重亏损,这些事件充分暴露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在操作风险方面的问题。为此,银监会在2013年全国银行业监管工作会议中提出:“要严格监管理财产品设计、销售和资金投向,严禁未经授权销售产品,严禁销售私募股权基金产品,严禁误导消费者购买理财产品”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加强防范其操作风险势在必行。

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操作风险分析

(一)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评级流于形式

银监会明令要求商业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前应对投资者进行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评级。然而,客户风险评级大多流于形式。一方面,银行间日益激烈的竞争,导致理财经理的业绩压力过大,如果等待时间长或者流程过于复杂就可能导致客户流失,理财经理为挽留客户只好尽量简化流程;第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多采取书面评估方式,评估问卷的问题相对简单,客户几乎不用思考在很短时间即可完成,并且银行还强制要求客户抄录客户风险确认语句,客户往往被动抄写,并不一定真正理解评估问卷中各问题以及风险确认的真实含义。第三,在柜面执行评估过程中,银行人员对评估执行的力度相对不足,客户则在评估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这些都不能真实反映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为后续理财产品销售埋下了安全隐患。

(二)理财产品销售环节风险丛生

首先,在宣传推广理财产品的过程中,对于一些风险等级偏高的理财产品,产品说明书里有大量专有名词、专业术语以及风险提示,理财经理没有进行说明或者没有详细说明,导致投资者未能准确了解产品信息,做出错误决定,遭受重大经济损失。其次,外部人员或者银行人员在理财产品销售上构成表见。银行网点的大堂里活跃着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的驻点人员,他们身穿与银行职员相近或一样的服装,容易使人误认为是银行工作人员,听信其宣传,投资者购买了自认为是“理财产品”的保险或者是股票;另外,银行自己的理财经理,也有可能利用职务之便,销售不属于该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如华夏银行理财产品兑付事件,这些外部人员或者银行人员的行为都构成表见,一旦给投资者造成损失,银行应为这种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

(三)理财产品收益率的计量的“黑匣子”

很多时候,投资者购买了银行的理财产品,究竟“财”理到了何处,不得而知。事实上,银行理财产品的资金和银行资产池是一一对应的,大多数银行的资产池都披着神秘的面纱,犹如飞机上的“黑匣子”,从未公开,投资者、第三方研究机构甚至监管层都难以准确把握其动向。一般说来,每家银行都有自己的资金池,先把短期产品募集的资金放入资金池,通过不断滚动发行来保证池子的容量,并有一个与之规模相匹配的资产池,以动态管理模式选择多项资产配置,使资金的募集和投放达到平衡。目前由于银监会没有出台相关法规来约束商业银行必须准确、具体f地披露理财产品的投资比例以及投资方向,那么商业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如何计量,我们也无从知晓。

二、对策及建议

(一)改进客户风险承受度评估流程

在客户评估方面,可以借鉴香港银行的先进经验。首先,香港银行在客户风险评估环节,风险控制人员是主导者。我们可以引入风控人员,将风险控制环节与销售环节妥善接轨、分离操作,减少理财经理为销售利益而对客户造成的不利影响;第二,加强信息记录和保存,除了书面评估之外,还可在评估过程以及后续业务推荐过程中对理财经理、投资者进行电话录音或视频监控,妥善管理录音(像)系统、保存录音(像)载体和定期抽样听取录音(像)内容。第三,调整风险评估问卷的设计内容,力求更为准确、详尽地揭示客户的风险承受程度。

(二)改进个人理财产品销售流程

首先,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完善产品销售流程,销售人员应充分、清晰和准确地揭示不同理财产品的设计结构及投资风险,避免有意夸大或者过分渲染产品预期收益率,并且风险提示应在醒目位置、大字书写,确保客户对产品的风险有较为充分的理解和认识。其次,商业银行有义务对大堂里的工作人员做出明显区分,保险、证券公司人员应佩戴自己公司的胸牌,防止表见行为发生。并加大对理财产品销售人员继续培训的力度,包括相关法律法规、监管规章、专业知识、产品性质和风险特性等多个方面。

(三)加大理财产品信息披露力度

监管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关法规来约束商业银行必须准确、具体地披露理财产品的投资比例以及投资方向,只有这样,商业银行才会及时、全面地详细、客观的产品投资报告,做好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的解释和说明工作,充分维护投资者的产品收益知情权。

参考文献

[1]赵平莉.香港银行业投资理财销售管理探析[J].银行家.2013(02).

[2]李东卫.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趋势、风险及对策[J].广西金融研究.2008(07).

[3]李瑞红.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风险表现及建议[J].华北金融.2011(02).

作者简介:刘路遥(1985-),女,四川泸州,供职于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会计学院,经济学硕士,金融学;李恂晗(1985-),男,四川绵阳,供职于中国农业银行审计局成都分局审计一处,经济学硕士,金融学。

上一篇:促进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下一篇:跨文化背景下人力资源的整合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