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引导

时间:2022-08-14 05:13:03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引导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过程。在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习惯的形成中,除了家庭氛围的熏陶外,教师的引导也至关重要。教师需要从低年级开始,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逐渐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关键词:课内 课外 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188-01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要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最好的途径就是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而不能把全部精力寄托在课堂之上。要让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必须让学生真正了解和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可以通过讲述名人故事告诉学生,古今中外的文化名人都是博览群书的典范。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通过课外阅读,不但可以提高语文学习成绩,提高写作水平,还可以熏陶情操,陶冶审美情趣,从而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素质。

教师要让课外阅读从最初布置任务,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其引导方法尤其关键。

1 立足教材,“无缝”衔接

以课内阅读为主体,课外阅读为重要补充,注重课内和课外的相互作用,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高效的一个有效途径。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沟通、学科间整合的语文教育体系。

要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无缝”衔接,课外阅读的引导就要从课前预习开始。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可以通过家长的辅助来完成课前相关信息资料的收集。如苏教版一年级《东方明珠》时,可以让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收集和观看东方明珠的图片和文字,或收集与家长游览东方明珠的照片,让学生获得关于东方明珠尽可能多的信息,激发阅读欲望,为理解课文内容打基础。在学生带着个人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带着查阅到资料的储备进入课堂,其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兴趣的持续性不长,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体裁、作者等情况提供多种信息,把课内内容有针对性地向外拓展,在增加学生知识积累的同时,也激发其学习兴趣,播下课外阅读的种子。如教学二年级《木兰从军》时,可以先从民间戏曲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阅读的兴趣,然后再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通俗易懂的《木兰辞》,并拿到课堂上导读和讲解,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不同体裁对同一民间故事的不同表达效果。还可以适时推荐学生阅读《孟姜女》《白蛇传》等著名民间故事的绘本书籍,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感受我国民间文化的丰富。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文本的同时,可以尝试渗入课外内容。如在教学《孔繁森》时,可以补充主人公孔繁森的个人资料,感悟人物鲜活形象,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升华自己的情感。在教学中,补充历史资料,更有助于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如在教学《青松》一诗时,难点在于“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光从诗句表面无法体会出作者的情感,补充写此诗的历史背景尤为重要。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均留有“空白”,需要读者去感悟。如果教师能有效激活学生的课外阅读储存,恰到好处地“补白”,就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发学生的感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如在教学《秋游》时,课文中详细介绍了秋的农田、天空、菜地的美景,教师可鼓励学生去补充阅读描写秋天的花园、果园等方面的文章,增加感官方面的认知,让学生真正感悟到自然界各种生物的状态,从而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 面向课外,博览群书

学生在学习了课文、理解了内容之后,语文学习其实并没有结束。他们除了需要对课文中的语言进行积累和运用外,延伸阅读有关资料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目。推荐课外书目可以根据课文的作者处引导学生延伸阅读。如在学课文《林冲棒打洪教头》,让学生走进施耐庵,激发学生阅读《水浒传》兴趣,推荐小学生阅读美绘本或少儿普及本。罗贯中与施耐庵关系密切,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等。可以根据课文的出处推荐书目。如《狼和小羊》出自《伊索寓言》。在这篇课文学完后,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这部著名的寓言集。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课文中介绍的人物引导学生阅读。如《晚上的“太阳”》这篇课文介绍爱迪生利用镜子反照拯救母亲的故事,表现爱迪生爱科学、爱动脑的特点。由此引导学生阅读其他科学家的故事。根据课文的体裁和内容也可以推荐书目,如《狐假虎威》引导学生去阅读专门述说成语故事的书籍。

3 阅读交流,推波助澜

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多是以教师布置任务的方式推进,多少带有命令式或强制性的,而不是出自学生内心需要的。如有的教师让学生每天或每周填一张课外阅读记录表,上面主要是记录学生某天阅读的书名,阅读的页码数,看似具体细致,实际起不到促进作用的。这只能算是一种监督方式,把学生置于一个被动的地位,显然违背了阅读的初衷,而且容易做假。至于学生看了没看,认真地看还是马虎地看,一点也反映不出来。

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外阅读的主人,就要让学生感受到课外阅读的成就感和愉悦感。阅读交流是非常切实可行办法,但需要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做法很简单,就是每周至少拿出一节课,专门让学生进行阅读内容的交流,或者向同学们推荐自己最近最喜爱看的书。交流方式可是口头的,各抒己见;也可以书面的,让交流者自己,或主持人,或教师朗读交流者的读后感。然后每周根据学生交流的具体情况,评出一部分“阅读之星”,高调称赞,甚至可以颁发奖状。每月还可以组织评选最受迎的书目。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一方面,可以在课内外阅读的衔接上下功夫,积极灵活地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另一方面,多走进学生,了解学生阅读的内容和感受,鼓励学生多交流,一定可以引导学生从被动阅读转向主动阅读的,充满感情地跨进书海遨游。

上一篇:探讨中职英语教学如何适应学生就业工作 下一篇:让准备更精心 让探究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