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体育视域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与发展研究

时间:2022-08-14 12:35:47

终身体育视域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与发展研究

摘 要:高校是大学生成才的摇篮,也是大学生接受学校公共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同时也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衔接的桥梁,它对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起着重要作用。文章以终身体育思想为视角,探讨终身体育和高校公共体育之间的关系以及高校公共体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教学与发展的有效途径,为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终身体育;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发展

目前终身体育思想已经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健身的主流思想。高校公共体育在终身体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终身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能否经常从事体育锻炼,主要取决于自身的健康观念、终身体育意识和体育锻炼习惯,而这些意识和习惯的养成大部分都是在高校公共体育教育中形成的,所以说高校公共体育对大学生的健康观念、终身体育意识和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和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公共体育如何与终身体育思想融为一体、如何把大学生培养成具有终身体育思想和体育锻炼习惯的身心健康的人才,这是高校公共体育目前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和难题。

1终身体育与高校公共体育之间的关系

1.1 高校公共体育是终身体育的重要组成的一部分

高校公共体育是终身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由高校体育向社会体育转变的桥梁,是大学生系统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也是大学生接受的最全面、最系统的体育教育,它对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在整个终身体育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1.2高校公共体育是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的绝佳时机

在高校学习阶段,大学生是从事体育锻炼和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绝佳时机,此时大学生身体器官的机能和体能都处于最佳状态,也是体育运动技术和体育运动技能最容易掌握的重要时期。高校公共体育教师所传授的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学校完善的体育场地设施和全校师生体育锻炼的大环境,这些诸多方面积极的因素都为大学生体育健康观念、终身体育意识和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起到了积极的影响,所以说高校公共体育是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的绝佳时机。

1.3终身体育是高校公共体育改革的“风向标”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使大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养成体育锻炼意识、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终身体育的核心思想是使体育教育与社会体育紧密衔接,贯穿于人的一生,保持体育教育的统一和完整。终身体育思想不但为学校体育增添了新的内容,还给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1.4高校公共体育与终身体育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高校公共体育教育主要目标是向大学生传授体育知识、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以及培养大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能力。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大学生的健康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体育认识与需求也随之提高。高校公共体育要为大学生终身体育需要服务,在体育教学中还要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此时终身体育为高校公共体育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增添了新的内容,可以说终身体育和学校体育关系密切,两者相辅相成、并相互促进。

2 终身体育视域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终身体育思想还没有成为高校公共体育的主导思想

受传统体育教育思想的束缚,大部分高校还是把增强学生体质和“健康第一”作为公共体育教学的主要思想。公共体育教学主要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体育技术动作,而忽略了终身体育思想的教育,这种注重公共体育教育的短期效益而忽视了公共体育教育的长远效益,忽略了大学生的终身体育需求,没有把终身体育思想融入公共体育教学中并且作为高校公共体育的主导思想。

2.2 学生体育锻炼兴趣不浓,健康意识淡薄

据调查,大部分高校都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大部分学生很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

学生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专业课的学习上,而很少抽出时间去进行体育锻炼,这就意味着他们的健康意识淡薄,体育锻炼意识不浓,没有形成终身体育思想。目前高校公共体育很少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大学生的健康意识薄弱已成为影响大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2.3公共体育课程设置不能适应终身体育的需要

大部分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不能适应终身体育的需要,传统体育项目较多,适应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的新体育项目较少,比如:轮滑、体育舞蹈、攀岩、瑜伽、定向运动、网球等。上课人数也是影响大学生终身体育的重要因素,大部分高校没有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要求,仍然是大班上课,人数在50人左右,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和上课效果。目前各高校都是大一、大二开设体育课,大三、大四没有体育课,处于放任自流状态,这种课程设置的不连续性也影响了大学生终身体育的需求。

2.4现有体育器材、体育场地设施不足

体育场地设施是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物质基础,大部分高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基本能满足体育教学的需求,但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体育场地设施直接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体育内容的选择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

3终身体育视域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3.1建立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下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

高校要顺应终身体育发展潮流,积极开展终身体育运动,建立终身体育思想指导的体育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不但要传授体育运动技能和体育知识,更要注重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要注重短期效益和长远效益相结合。短期效益是指运动技能和运动知识的掌握,是为终身体育打基础,长远效益是指终身体育意识、终身体育习惯和终身体育习惯的培养。二者的结合必然有利于学生个人未来的发展。

3.2构建“终身体育项目”内容体系

在选择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内容方面,要从学生终身受益的角度出发,把一些易操控的、易普及的、有延续性的、便捷的、有利于人们长期坚持锻炼的体育项目作为“终身体育项目”。淘汰一些陈旧、枯燥、乏味的体育项目,加入一些具有时代特色的、并让学生终身受益的体育运动内容。同时,在课堂上注重提高学生理论素养,让学生能根据自身个体需要学会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体育教师也应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学生优势体育项目的培养。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从课堂中受益,也能丰富高校公共体育教育的内容,从长远来看,有利于高校公共体育教学长效机制的建立,以及高校公共体育和社会体育的衔接。

3.3 采用合理的终身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

体育新课程改革要求体育教师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因此,公共体育教学的具体方法应根据高校自身教学条件、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来制定。在教学中,体育教师要突破传统的以实践课教授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并结合实际,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组织形式,实现教学方法的多元化,从而达到增强学生体育意识,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目的。

3.4改变以往传统的考核和评价方式

高校应该建立健全多元的体育评价和考核体系。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首先就应该让学生体会到体育锻炼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不仅表现在通过课堂学习提高自身体育技能方面,还表现在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体质的提高、身心健康的发展、意志力的增强、人际交往和合作能力的提升等正面影响上。因此,体育考核和评价,应该综合考虑学生掌握的体育技能和学生为此付出的努力,加入过程性考察,详细记录学生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努力程度、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等各方面因素,针对每位学生进行全面客观地评价,从而使体育考核成为真正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

3.5 提高体育教师业务素质

体育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是高校实施终身体育教育的重要保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知识的传递者、引导者和监督者的重要角色,教师的言行也必然会影响学生对于终身体育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因此,体育教师应着眼于提高个人业务素质,不断更新个人的知识结构,学会将先进的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相结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要改变传统的只注重片面地教授学生运动技能的思想,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机会,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热情和兴趣,加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进而使自己的教学不断朝着多元化和多样性发展,从理论和实践上全面发展学生对体育的认知。

3.6 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为了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高校应该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活动,大力宣传终身体育理念,提高师生对体育的关注度,强化学校体育文化环境的建设。例如:学校可以根据条件定期举办各种体育赛事,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宣传活动,如体育知识竞赛、体育系列讲座、体育征文、体育摄影展等都是很好的宣传体育教学的方式;另外,利用学校的各种媒介来介绍和传播终身体育思想,校园网、校广播台、校报、宣传栏、海报、宣传小册子等;再者,结合国内外重大体育盛事来培养学生对体育事业的热爱,通过对奥运会、亚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等大型国际比赛的介绍,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体育事业的发展,增进爱国主义思想,激发体育锻炼的兴趣,这必将成为校园体育文化的一个延伸和补充。

3.7加大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满足终身体育运动需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大力发展终身体育教育事业,深化高校体育改革,就必须具备配套的体育场地、器材和设施。目前,尽管许多高校加大了体育经费的投入,但仍然无法满足实际体育教学的需要。因此,首先,学校应该根据相关标准,加强体育场地的建设和硬件设施的配备;其次,还应该加强管理,合理配置体育资源,提高学校现有体育场地和器材的利用率;再次,应该多途径筹集资金,鼓励学生自购体育器材,寻求企事业单位赞助,充分吸纳社会资源,以解决体育经费不足的矛盾,满足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需要。

综上所述,随着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转变,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也必须纳入高校公共体育教育体系内。高校公共体育教育应本着以人为本和终身体育的主导思想,立足于将近期效益和长远效益相结合这个基本出发点,并注重高校公共体育和社会体育的有效衔接,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终身体育锻炼思想及能力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个任重道远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赵专,李平.论高校体育教育对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

培养[J].四川体育科学,2006(2).

[2]欧阳萍.以终身体育为目标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J].深圳大

学学报,2006(4).

[3]陈董亮. 浅谈高校体育素质教育与终身体育的接轨 [J].体

育科学研究,2005(2).

[4]肖锋.论高校终身体育的教学模式[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5(2).

[5]王子朴,邵山.构建我国终身体育体制的基本模式初探[J].

体育文化导刊,2005(4).

[6]向征.大学生终身体育的关键在于运动习惯的养成[J].湖南

商学院学报,2005(6).

[7]宋士美.终身体育观念在高校体育中的培养[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1).

(云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昆明 650031)

上一篇:新视域下体育课堂教学的“放”、“收”策略 下一篇: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