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时间:2022-10-22 05:47:57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现今的大学生就是一架装满燃料的火箭,随时准备冲向广阔的天空。他们所面对的竞争激烈,面临的生活和就业压力大。如果在腾空前没有将内部的机器零件调整好,腾空后没有一个经常维护和保养机器的习惯,那么他们很快就会慢下来,被别人超过,甚至掉下来摔的粉碎。因此,在即将踏上社会的大学阶段锻炼好大学生们的身体体质是我们大学体育工作者神圣而又艰巨的工作,而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让他们发自内心的积极主动的锻炼身体,又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就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结合自己八年的大学体育工作经验进行简单的探讨,仅供同行们参考。

一、尽可能多和好的完善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等体育基础设施

学校有了完善和足够的体育基础设施,学生们在大学阶段才能有机会完全的亲身体会到不同的运动项目给人带来的不同快乐。在大学阶段要尽可能多的介绍不同的运动项目给同学们,一个是让他们增加体育知识,另一个是让他们能够从中找到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运动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不能让同学们一想到运动就是800米、1500米,不仅累流汗而且还容易让人呕吐和晕倒,像得一场大病一样。运动的项目有很多种,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性格可以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这些都需要体育场地和器材等体育基础设施作前提才能实现。

二、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无论其身体素质怎么好,技术有多么全面,他都不可能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本人在多年的体育教学中,就经常遇到这一类的问题,就是学生各有各的兴趣和爱好,而且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学生不懂体育方面的知识自然而然地找体育老师来帮助。如:有的学生喜欢篮球,足球;有的学生喜欢田径;有的学生喜欢练形体,瑜伽;有的学生喜欢练肌肉;有的学生喜欢看各种体育比赛,但又看不懂等等一系列问题。这样,作为体育老师的专业素质的高低和专业知识的多少就很关键。如果有些运动项目是自己的专长,就很容易回答。而如果有些项目是自己的弱项,就很难解答。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作为一个体育教师,必须具备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面,才不会出现尴尬的场面,教学过程也才能得心应手,也容易赢得学生们的信任、欢迎。体育教师还要跟随时代的不断发展,随着多媒体、网络信息化进入课堂,体育教师应不断地自我进修,开拓信息方面的知识,才能不落后于时代。要有创新能力,对自己的创造有清醒的认识,并加以开发,在体育教学中应表现出创造的天赋和好奇心,使体育教学常教常新,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能把最新的体育信息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体育的氛围、产生极大的兴趣。这样,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将起到潜移默化地作用。

三、激发学生运动激情,使学生在运动中得到快乐,为终身体育意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让学生在运动中体会到快乐,锻炼到身体,从身体上和心理上真正感受到运动给他们带来了好处,同学们才有可能发自内心的想锻炼,才有可能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这就需要老师在课上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和调动同学们的运动激情,去尝试不同的运动项目。体育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采用的教学活动方式和手段。教师如何设计能使学生从参与体育活动中获得快乐,使学生有更大的优势从中得到乐趣,在实践中教师应放手、放开、放宽、放活;在师生关系上要求教师是民主型的,能听取学生意见,和学生交朋友;在成绩评定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的学生长跑不好铅球好,足球不行篮球行。应将学生在体育课中的努力程度和进步幅度作为重要依据;考核中宜采用“模糊量化法”,设优、良、合格等级。因此,丰富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培养、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所采取的手段,使学生变被动锻炼为主动锻炼,从而获取更多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全过程,使他们从喜欢某一项体育运动过渡到喜欢运动。

教师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练习形式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一是丰富教材内容,一是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促使学校体育面向全体学生;二是尽可能扩大选用教材的范围,从学生兴趣出发因材施教;三是选择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教材,运用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是按兴趣进行分组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体育专长,结合学校实际,每次课中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选项分组教学。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离不开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健康体魄是大学生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加大体育宣传力度,使学生得到各种不同形式、潜移默化的体育影响,从而提高其对体育的认识,并转化为体育行为,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总之,体育意识是在漫长的体育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是一项非常艰巨而漫长的系统教育过程。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不能仅限于思想和认识上的主观引导,更重要的是必须使学生在客观实践中能主动建立对体育的正确认识、意向和看法。只有树立起自我体育意识,才能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

王春: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

上一篇:谈目前艺术设计教育的弊端及改革策略 下一篇:埃塞俄比亚职业教育现状及改革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