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视影视动画对平面媒体原著的剧本改编

时间:2022-08-14 10:34:10

浅谈视影视动画对平面媒体原著的剧本改编

摘 要:当以平面媒体为载体的文艺作品,如漫画、小说等达到一定的受欢迎程度、拥有庞大的忠实读者群体时,将其改编成影视动画而获得的商业收益也随之而来。但导演和编剧对原著剧本进行改编、再造后,常出现原著忠实读者叫骂,影视动画受众叫好的现象。本文以一些著名平面媒体原著为例,简述几种主要的影视动漫对原著的改编类型,分析剧本改编的基本原因。

关键词:性别;年龄;共情;立场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3-0143-02

一、概述

平面媒体,是一种古老而传统的信息记录与传播介质,近如图书、报刊杂志等,远如石刻、岩画、羊皮卷等。近年由于电视、电影、互联网等立体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平面媒体的忠实受众数量日趋减少,尤其是青少年群体更青睐于立体媒体。

当著名的平面媒体原著改编成立体媒体作品后,常引起原著忠实读者的抱怨,比如“扭曲作者本意”、“不忠实原著中心思想”、“某些重要情节被删”之类。那么,为什么在平面媒体原著转向立体媒体的艺术形式改变中,导演和编剧必需进行一定的剧本改编呢?剧本改编是否有其必要性?

相对于立体媒体(如影视、互联网等)的趣味性强、感受方式多样等优点,平面媒体的缺点突出,呈现出信息获取方式单一,感官感受单一等缺点。受众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相对于立体媒体受众更强。对于不同的受众群,一定程度改编原著的现象势必存在。

本文着重谈论立体媒体改编的基本方式和促成改变的大致原因。

二、影视动画对平面媒体原著的几种主要改编方式

(一)主要角色性别的改编

以日本著名漫画家伊藤润二于2002出版的科幻漫画巨著《鱼》为例。

原著主角为男青年阿忠,阿忠的女友华织于故事开头已感染病毒,在书中的后续情节中呈膨大、腐败、丑陋的半死状态的,属于配角。此书于2012年搬上荧幕,由日本ufotable公司出品剧场版动画。在动画中,主角换成华织,而原著中引领故事主线的男主角阿忠在动画中转变成了开头即死亡的龙套角色。

以科幻类影视动画受众的性别比例来说,男性远多于女性。因此,青春美丽的女性主角,比起原著中坚忍的男性主角,更能激起男性受众的英雄情怀,激发他们看下去的欲望。

(二)主要角色年龄段的改编

以美国梦工厂于1998年出品的剧场版动画片《埃及王子》为例。

电影以《圣经・旧约》中的《出埃及记》为蓝本,描述犹太人先知摩西带领在埃及沦为沦为奴隶的犹太人返回故土的故事。犹太人先知摩西,在《圣经・旧约》记载中带领犹太人逃离埃及时已经是耄耋老人。“但他已经是八十岁的老人了,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承担那样的重任……”①在历代艺术大师的演绎中,摩西的形象基本以长须白发的老年人形象出现,例如米开朗基罗著名的雕塑《摩西》,古斯塔夫・多雷为圣经绘制的铜版画插图。

而在梦工厂的动画影片中,摩西和法老自始至终皆以20岁左右、英俊帅气、充满活力的男青年形象出现。原著中跨度长达几十年的事件亦被动画压缩到短短几年间发生,以确保摩西和法老两个主要角色没有太大的容貌变化。

梦工厂的动画电影受众多为儿童,而《圣经》受众多为中老年笃信宗教人士。儿童对世界充满幻想、易激动,对于青年英雄的崇拜与追随更甚于老年英雄。而笃信宗教人士大多安静、与世无争,老年英雄常带有睿智、沉着、富有经验等特性,更能引起笃信宗教人士的共鸣。

再以法国导演弗朗西斯・特吕弗拍摄于1975年的电影《阿黛尔・雨果的故事》为例。此片以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的女儿阿黛尔・雨果的日记为蓝本,再现阿黛尔一生疯狂的单恋行为。

历史上的阿黛尔・雨果遇见一生单恋对象时已不年轻,虽然可能很美丽。参照各种资料,阿黛尔・雨果初遇一生暗恋对象皮森上尉时,早已过而立之年。“……但中尉不想和她结婚,何况,这个爱他爱得痴狂的女子已三十三岁了。”“一八六一那一年,她三十一岁,遇见军人皮森,从此把心和灵全交给他……”②

出生于1955年的演员伊莎贝尔・阿佳妮参演此片时正是20岁的妙龄少女,片中的阿佳妮亦是以青春少女的穿着打扮示人。比起历史上真正的阿黛尔・雨果进发新大陆的年龄,阿佳妮整整小了十几岁。

阿黛尔・雨果本人拥有一定程度的精神疾患,如单恋、痴狂与妄想等。此类精神问题,是幼稚的心理行为,若是心理尚未成熟的少女所为,相对于已过而立之年的成女所为,更易得到原谅、同情和理解。

(三)关键推动性情节的改编

以日本当代三大推理漫画巨作之一,金成阳三郎、天树征丸与佐藤文也出版于1992年的《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中第一部《歌剧院杀人事件》为例。

原著中主要人物之一――女教师绪方夏代被发现遇害时,是以血腥的女尸状态置放于浴缸中。凶手意欲制造死者沐浴时被害的假象,利用时间差制造不在场证明。主角(侦探)于之后的意外发现得出浴室非第一现场的结论。于1997由日本东映动画公司改编的电视动画中,绪方夏代以一身黑色连衣长裙的造型死于浴缸中。相比原著画面的血腥恐怖,动画中相应人物的造型却显唯美凄凉。侦探随即以“没人会穿着衣服洗澡”为由断定浴室不是第一现场,省略原著中后续的寻找第一现场情节,改变了故事发展的大致主线。

相对侦探类漫画受众的年龄段,动画类受众年龄偏小。避免血腥画面对动画类受众的心理影响,也是改编的一大必经之路。

(四)结局的改编

以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出版于1945年的政治寓言体小说《动物庄园》为例。此书以隐喻并成功预言了之后前苏联的发展方向而闻名。原著结尾处,猪们将庄园经营地非常富裕,并且猪开始向人类进化。

英国于20世纪50年代改编的剧场动画影片大致保留原著主线。美国于1999年将此书改编为真人版电影,影片结尾处庄园已破败萧条,统治者――猪亦死亡,新的庄园继承人长相酷似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

美国导演强烈的政治倾向昭然若揭。不仅丑化了多年老对手苏联,也顺便卖弄了“美国拯救世界”的霸权主义。

三、改编原因探究

(一)迎合不同年龄段受众的喜好

平面媒体拥有枯燥、感受方式单一等特点,受众的主动性、积极性、联想能力相对于立体媒体受众要强。因此,平面媒体受众的年龄、阅历及受教育程度需高于立体媒体受众。

在改编过程中,导演和编剧需要做出迎合年龄偏小和阅历较低群体的口味的改编。例如,把原著中男性角色改编成美女角色,以强烈视觉冲击为第一目标吸引低龄受众。

(二)加强观众与剧中人物的共情

人们对年龄偏小的人群犯的一些错误更能包容、理解和同情,正所谓“年轻不懂事”。而年龄偏大的人群普遍被认为有社会经验的群体,犯错则被认为不应当、心智不成熟,难以得到他人原谅。

譬如《圣经》中的摩西中年之时背叛养父母出逃、耄耋之年与义兄弟反目为仇,历史上的阿黛尔・雨果已过而立之年却骗取父母的钱财、远离故土几十年追求单恋对象,若是将原著人物的年龄段如实反映在影视中,多半引起受众的不适与抱怨。中老年人若是有一系列叛逆、偏执、痴狂行为,普遍被理解为心理幼稚、不识大体或为老不尊。

将原著人物年轻化,更能引起青少年受众的代入感,各种疯狂幼稚的行为被弱化,青少年受众对剧中人物更能引起共鸣和理解。

(三)避免血腥暴力及镜头

立体媒体作为一种被动性接受媒体,相对于平面媒体这类主动性接受媒体,受众群的年龄段和理解能力整体偏小,对于原著中一些过度的暴力画面,难以正确理解和判断。尤其是年龄过小或女性受众,对暴力画面会造成一定的心理紧张、恐惧感甚至心理阴影。立体媒体常辅以背景音效加强气氛,若完全以原著所述的画面展示,恐怖效果更甚。因此,立体媒体对此有必要进行一定的修正与删减,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一定程度的情节扭曲。

(四)导演的国籍及政治立场

不同国籍的导演对于原著的理解亦带有深深的民族文化、民族情绪烙印。譬如中国导演拍摄的关于二战的作品中,中国民众是受害者,日本人是加害者;反之,日本导演关于二战的作品中,日本民众多以二战受害者形象出现。

再看美国拍摄之《动物庄园》,原著恰讽刺了美国多年老对手苏联,虽已解体,美国导演不忘继续讽刺挖苦,并加入自己的解读――美国接手苏联搞出的烂摊子并能建设地更好,表达了导演深深的民族自豪感、荣誉感。

四、结语

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样,一千个导演也能演绎出一千个不同的哈姆莱特。影视动画作品对平面媒体作品的改编,是一种在原作品基础上的再造、创新与升华,而不是对原著的刻板复制。

对原著进行改编,使其适合一定的受众群体,避免不必要的争议话题,并加入新时代的观念以跳出作者的时代局限性,对一部好的影视动画作品,是非常必要的。

注释:

①[法]让・米歇尔著.韩凌译.圣经故事旧约篇[M].1.京华出版社,2003.

②陈玉慧.雨果女儿的伤心旅途[J].台港文学选刊,2005(12).

参考文献:

[1]傅雷.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M].1.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2]戴锦华.《阿黛尔・雨果的故事》:一个心灵个例病案[J].电影艺术,1993(3).

[3]郑薏苡.少年儿童动画片观赏心理的调查研究[J].兰州学刊,2002(2).

[4]王淑允.影视动画剧本改编浅谈[J].东南传播,2008(3).

[5]孙红云,杜剑峰.徒劳而有效的影像――当代美国政治纪录电影分析[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2(4).

[6]田瑛.影视改编要在延续原著文学精神基础上创新[J].电影文学,2012(3).

[7]胡文生.论新世纪影视改编“是否忠于原著”争论的真伪[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8]朱怡淼.选择与接受:关于文学与电影改编[J].艺术百家,2012(5).

上一篇:浅析“符号学”方法论在标识设计中的运用 下一篇:浙江民办高职师资结构与师资实践能力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