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污染影响你的生活吗?

时间:2022-08-14 08:29:40

食品污染影响你的生活吗?

今年以来,关于各种污染的新闻不绝于耳,无论是食品安全,还是对大自然的污染,乃至于来自于日本的核污染,都可以让人们在短时间内闻之色变,对自己的生存环境倍感担心。在地球环境面临严峻挑战的今天,人们最在意的是什么?据调查显示,在形形的污染中,网友最恐惧的是食品污染。

身边污染最令人在意

对此,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林官明表示,这主要是因为人们更关注的是与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但并不表示其他污染问题后果不严重。

他举例说,农药污染,如杀虫剂和除草剂等残留造成的规模和危害,虽然很严重,但尾气污染、重金属污染或者核污染实际上可能比食品污染严重得多,但是公众并没有将其放在第一位。像地沟油这类问题,毕竟只是少部分人会受到影响,但是却引起的关注最多。

“在网上开展的投票,投票者应该都是网友,他们距离生产第一线较远,因此不会太在意大环境中的致命污染问题。这充分说明公众对污染的认识还不够,我们需要进一步的宣传。”他说。

中华环保联合会国际合作部部长王宇明表示,人们对污染的关心,主要是公众认知和环境问题之间的结合,涉及到很多复杂的因素,不能一概而论,但有一点非常明确:“民众都关心自己的健康,环境问题都会回归到健康问题。”

归咎于监管不力也存偏差

在调查中显示,人们对于“你认为是什么原因让生活中的污染屡禁不止”这个问题,75.87%的网友认为是“相关职能部门监管不力”。

污染屡禁不止,责任是否主要在监管部门之上?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马忠玉认为,“目前我国的环保监管确有问题,但人们将百分之八十的责任归咎到监管不力上,是有偏差的。”

对于该调查反映出的问题,马忠玉解析说,其实正凸显了个人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不强。因为大部分的污染来源于企业,我们生活、消费也会产生大量废弃物。特别是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如果不改变个人消费方式的话,污染和废弃物产生量还将大幅增加,污染将只进不退。

“这说明公民个人就存在环保责任、环保意识不强的问题。如果自身环保意识能随之增强,改变消费方式,人们不会将责任一味推给监管部门,调查数字不应该如此之高。”他强调。

北京市环境卫生协会理事王自新则表示,从后面的选项来看,过半网友要求“加强监管”,而只有31.8%的网友认为必须“完善法律”,这种态度是与前面相呼应的,民众感受到了社会目前监管责任的缺失。“比如说,目前对于具体污染物的处理,危险废弃污染物的处置,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管理方法,体系比较完善。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缺失的是一个针对整个流程的管理和监管,一个公开透明的监督管理体系,而不是单纯的政府监管,或者良心企业的作用。”

民众须有环境伦理意识

在调查中,人们对于“如果有宣传环境保护和防止污染的公益活动,您会参加么”这个问题,选择倾向于两极化,选择“不会”和“一定会”的网友基本持平,分别有36.82%和35.92%。

王自新表示,这充分说明中国的环保工作还有待加强,“这同样也与我们整个社会活动的状态有关。人们对于民间公益活动的复杂心态,与很多活动是为了眼球效应或者带有商业性有关。”

在他看来,现阶段不少公益活动,更多地是为了一个短期的活动目标 ,缺乏公信力和长期执行目标。比如,团中央1996年起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推进全国废电池回收,到现在已过去十几年了,宣传很多,居民和学生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可是回收处理体系却一直没有建立。

“老百姓出于环保,积攒了很多废旧电池,但是却不知道交到哪儿去。我们搞了很多活动,却缺乏真正的持久,这难免影响人们的信心。”他感叹说。

对于媒体监督报道,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环境学会固体废物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聂永丰则认为,这个调查结果正好反映出,不少人追求的只是短暂效应,“想要从根本上治理污染,不仅需要正义感,更需要责任感,和更深入,更耐心的工作。”

防治污染,这需要长期的努力。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林官明认为,当前紧要的工作,“除了加强环保宣传,更需要提高公众环境伦理的意识。”

他认为,加强公众环境伦理,会使人们主动避免和减少污染,在西方国家,比如在德国、荷兰,民众环保意识较强,他们认为自己有责任保护环境,“但目前,中国的生产方式依然停留在是对环境进行掠夺的层面上,这与法律意识和环境伦理意识比较淡漠是分不开的。”

上一篇:金蝶腾飞之“钥” 下一篇:奢华盛宴 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