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法对大肠癌患者术前清洁灌肠效果分析

时间:2022-08-14 08:16:58

改进法对大肠癌患者术前清洁灌肠效果分析

[关键词] 改进法;清洁灌肠;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35.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6(c)-113-01

灌肠法[1]是将一定量的液体由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病人清洁肠道、排便排气。清洁灌肠是反复、多次、大量、不保留灌肠。我科主要用于术前清洁肠道,尤其是结肠、直肠手术病人。传统法清洁灌肠,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且肠道准备不充分,影响手术操作,增加了术中污染的机会。针对此问题,在临床工作中,我们改进了清洁灌肠方法,采用适度增加肛管插入深度、降低灌肠压力,使用较细肛管等措施,既减少了灌肠次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又达到了满意的肠道清洁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5年3月~2006年11月大肠癌手术病人86例,其中结肠癌根治术52例,直肠癌根治术34例;年龄44~68岁,平均年龄56岁;男性84例,女性2例。随机分成两组,传统法和改进法各43例。传统法按教材操作要求清洁灌肠。改进法通过改进肛管直径、肛管插入深度、灌肠压力进行灌肠。

1.2 方法

采用邦盛医械的一次性医用灌肠袋BSYGQ型,按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护理学基础》灌肠法操作规程操作。灌肠液用0.2%的肥皂水,温度39~41℃。

2 结果

2种方法均以末次排便为清水样便为标准,有可比性。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表1~表3)。

3 讨论

3.1 人体直肠全长约10~14 cm,肛管长3~4 cm,结肠直径约6 cm,乙状结肠末端直径2.5 cm。前后径2~3 cm[2]。如果灌肠时医用肛管过粗,可导致周围损伤和直肠黏膜损伤,引起疼痛、括约肌收缩,患者出现紧张、恐惧,妨碍清洁灌肠的继续进行,影响灌肠效果。改进法选用较细肛管,插入时减少了对周围的刺激和肠黏膜损伤,且减少了对直肠癌肿的机械刺激,避免了癌肿出血。

3.2 由表1、表3可以看出,肛管插入过浅,灌肠压力过高,导致灌肠液流速过快,由于液体的重力冲击作用,即使少量液体流入,即可刺激直肠下段的排便反射,导致一次的灌肠液量少,保留时间短,患者排便次数增多,出现腹痛腹胀和排便刺激征,表现为:里急后重、肛周疼痛,患者更加惧怕排便,甚至多次排便消耗体力引起虚脱。而采用较低的灌肠压力和控制灌肠液流速,以及插入较深的长度,使肛管直接插至直肠上端,甚至达到乙状结肠,利用液体的流动性和重力作用,灌入结肠较多的液体,以病人能耐受的最大量为准,使液体缓慢充分充盈乙状结肠,甚至横结肠,嘱患者保留10~15min,使液体与粪块充分融合软化后再排出,既减少了灌肠次数,又起到较好的清洁肠道效果。

3.3灌肠时注意用液体石蜡充分肛管前端,动作轻柔,通过直肠骶曲和会阴曲时,适当调整肛管插入方向,边插边肛管。灌肠液温度保持在39~41℃,充分排尽肛管内气体后,再排出适量灌肠液,使肛管稍变软,减少肛管对和肠黏膜的机械刺激。如果灌肠过程中液体滴入不畅,不可来回抽动肛管,可指导患者适当变换或轻轻转动肛管即可。

3.4 对于有便秘史的患者,术前3 d给予缓泻药33%硫酸镁20 ml口服3次/d。指导进食低渣流质高能量食物,如各种汤类、藕粉等。术前一日进食无渣流质饮食牛奶、豆浆等,静脉补充液体,保证机体能量供应,预防次日晨灌肠时虚脱,并能减少灌肠次数。

3.5 通过表1~表3可以看出,改进法肠道清洁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法,且灌肠时出现不良反应几率较低,明显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真正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参考文献]

[1]殷磊.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26-327.

[2]于频.系统解剖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24-126.

(收稿日期:2007-04-11)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胃肠道间质瘤16例诊治分析 下一篇:卵巢妊娠17例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