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特点

时间:2022-08-14 04:31:31

浅析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特点

摘 要:作曲家王志信的大量声乐作品声乐教学和各类声乐比赛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诸多作曲家在创作新作品的同时起到了典型的示范效果,在我国现阶段演唱艺术和民族声乐蓬勃发展中起着积极的作用。通过研究王志信作品的研究,其创作特点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促进以及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王志信;民族声乐;改编;推陈出新

中图分类号:J64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2-0072-02

自1980年以来,作曲家王志信相继推出了诸多优秀作品。在创作过程中,他推陈出新,特别是在原创性民歌基础上二度创作的歌曲,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时代色彩。下面我就王志信的声乐作品《兰花花》来浅析一下其声乐作品的创作特点。

陕北民歌《兰花花》以犀利有力、纯朴生动的语言,歌颂了一位封建时代的叛逆女性,被称为普天下最聪明、最美丽的好姑娘---兰花花,被强行嫁给了周家“猴老子”。在这种情况下兰花花并没有屈服,她坚决反抗封建礼教。这首民歌以优美流畅、开阔有力的信天游曲调演唱,结合叙事手法,用分节歌的形式,深刻地体现了歌词的内容,成功地塑造了兰花花的形象。

王志信改编的这首《兰花花》是以民间故事为题材创作的,以传统民歌为素材,大胆的继承与发展,运用戏曲唱腔的手法,通过转调、节拍和速度的变化,改编成为一首艺术歌曲。采用了陕北信天游《兰花花》的八段词又作了变化并加入戏曲元素的新材料而成。从原曲的多段分节歌改编为‘A+B+C+D+A’的五段体的再现结构原则。A段是G调,是本曲的呈示部,旋律较原民歌没有变化,歌词也未改动,只是把旋律由2/4拍改成了4/4拍,使旋律更加悠扬、更加舒缓,给人以纯朴、优美之感,四度跳进和连绵的长音,不仅突出了歌曲的主题,也表现出兰花花率直、倔强的个性,同时表现出陕北民歌信天游的特点,B段音乐由G调转为C调,节拍又换成了2/4拍,与第一段曲调色彩形成对比,过门速度渐快,承上启下,正文速度慢了一倍,全段规整的节奏,徐缓的旋律和深沉的音调,让人感到封建社会婚姻对妇女的摧残和迫害,生动形象的体现出兰花花的痛哭和无奈。到“三班子吹来,两班子打”加快的速度推出高潮“撇下我的情哥哥抬进了周家”,最后突快结束,带有强烈的悲剧色彩。

C段是个快板,运用了原民歌的第五段歌词内容,旋律情绪激烈,愤恨,速度上突然变快,紧迫有力表现了兰花花焦急、紧张、悲愤和对周家痛恨的心情以及向命运抗争的决心。

D段同C段一样是双句体乐段,歌词采用原民歌的倒数第二段歌词。该段属于摇板,运用戏曲紧打慢唱的方式,高亢激昂、振奋人心的旋律,把歌曲推向了高潮,情绪也渐渐激动。充分体现了兰花花内心对幸福爱情的渴望和向往,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见到自己的心上人,不顾一切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逃出周家。这一段节奏相对自由,有强有弱,有起有伏,情绪饱满浑厚。

A段也是全曲的最后一段,是A段的再现,双句体乐段加补充句结尾。调性又回到原调G调上,4/4拍,歌词是原民歌第八段的歌词,充分表达出兰花花不顾一切地见到她的情哥哥,两人幸福的在一起的情景。这段同首段虽然旋律相同,但是较A段来说句式衔接更为紧凑,将当时一位朴实而又不受封建礼数所束缚的女孩子的内心世界表达的淋漓尽致。结构上浑然天成,首尾遥相呼应,是叙事曲体裁。

这一题材的作品描述的是一位束缚于封建礼教的女性形象,王志信通过对兰花花的描述,将她的人物形象以及她内心的不同情感很好的融入到《兰花花》这部作品中,富有特色,体现了了王志信对音乐语言理解及民族音乐特色把握方面有了很高的建树。作曲家王志信巧妙地运用了现代的思维方式推陈出新,一方面继承和发扬了民族民间音乐的传统精髓,另一方面又借鉴了西方外来音乐创作技法,中西合璧,博取众长,熠熠生辉。

王志信改编的民歌之所以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有很多方面原因,他深入民间,将自己投身于民间创作的大环境中,多以民间流行的通俗易懂的坊间故事以及小型歌曲为题材,并加之自己对原始题材的重新构思,融入自己的感彩,使其作品更加生动具体,耐人寻味。在创作风格和技法上,融入不同地方民族特色,符合我国民间民族音乐特色。《兰花花》是王志信民歌改编的第一部作品,却极大地推动了民族声乐的发展。王志信的《兰花花》对民族声乐演唱方法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民族声乐发展的铺路石。

对于王志信民族声乐创作的特点,闫肃老师在为《刘麟 王志信声乐作品精选―母亲河》序言题词中写道:一是文化底蕴,“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二是风格多样,“有大江东去,也有小桥流水”;三是题材方面,“不是来自传统的文化瑰宝,就是来自民间的乡音俚谣,戏曲、曲艺、民歌无不有所涉猎”;四是技巧能力方面,“特别重视声乐技巧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周颖.对中国民歌改编的艺术歌曲作曲技法的研究[M].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

[2]石春轩子.寻根求源唱新歌―浅谈五首改编民歌[M].硕士学位论文.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10.

作者简介:

李晓佩,曲阜师范大学声乐演唱与教学研究专业研究生。

上一篇:以《热情》为例浅谈贝多芬创作及奏鸣曲特征 下一篇:从竹笛作品看中国的新古典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