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时间:2022-08-14 02:44:47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是一种语言文字的正确的丰富的理解。郭沫若说过:“语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重要,强烈敏锐的语感,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核心。”语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又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我是这样做的:

一、反复朗读,读中感知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提示了帮助学生感知语言的金钥匙——读。读是手段,更是目的,是一种最有效的语感训练。在具体的语境中,让学生反复朗读吟诵,不同的语调,不同的节奏,在朗读中思考,在吟诵中体会,就会产生情感的共鸣。如《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感情十分深厚的文章,在教学中,我先出示了送总理时人们痛哭流涕的感人场面,再让学生反复地进行感情朗读,用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厚重的语气,将当时人们悼念总理的无限哀思、肝肠寸断、庄严肃穆的悲壮场景再现出来,学生对总理的无限憧憬、爱戴和深切怀念之情便油然而生,强烈的语感就产生了。

二、进行比较,析中理解

比较、揣摩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是培养语感准确性最常见的方法,通过对语言文字进行增、删、换等方法充分感知课文的准确用词,生动的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趣等。如《开国大典》一文中有一句:“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直奔会场。”教学时,让学生将“直奔”换成别的词语进行比较。学生将其与“走向”比较,经过细细的品味,辨析出“直奔”比“走向”用词准确,更能反映出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再如学古诗《鹅》时,指导学生理解“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一重点句时,学生提出“浮”和“拨”的区别,我端来一盆清水,让学生观察飘着的一片枫叶,又让一个学生来做拨水这个动作,通过观察比较来体会二者的不同。课文中像这样的句子还很多,让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自读、比较、感悟、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仔细品味佳词妙句,感受文章所要的思想感情。

三、联系生活,悟中欣赏

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因此,培养语感还必须联系生活经验,去感受语言文字所表达的事物。如《粜米》中引导学生理解“那些戴旧毡帽的大清早摇船出来,到了埠头,气也不透一口,就来到柜台前占卜他们的命运”一句,在这里的“占卜”一次原指迷信中推断祸福的一种方法,就如同人们到算卦摊前求签一样,他们认为自己的命运在这竹签上。学生根据这一实际,很快知道:旧中国农民丰收之后,决定他们命运的不是他们自己,而是米行的老板。因此,在课文中遇到写的人或事离自己的生活较远,学生可以借助生活经历中类似的感情经验去感受,语感也就被诱发出来。

四、引入情景,品中想象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心有境,入境始与亲。”小学生的情感是伴随着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化的。因此,培训语感要根据语言文字,进行定向的引导,展开想象,进入课文所创设的情景,借助语言来感受形象,领悟其中的感情。课文《观潮》中潮来了,“那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开来,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教师用绘声绘色的朗读,引导学生联想到草原骏马,万里长城,凯旋而归的队伍,使学生感到这的确是“天下奇观”啊!文中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教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五、调动感官,能动参与

培养语感,特别要重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眼看,脑想,耳听,嘴说,手动。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的语感在理解中加强,在使用中提高。

1.画一画。课文《詹天佑》中“开凿隧道”生画出隧道示意图。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区分了中部凿井法和两端同时凿井法的不同,了解到詹天佑针对居庸关和八达岭的不同地理情况,在实践中创造了新的开凿隧道的办法,真是一位杰出的工程师。

2.演一演。如教学《狼和小羊》时,让学生分别演狼和小羊的角色,除了让他们有感情的对话外,再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创造性的加入一些言语和动作,使学生在表演中充分融入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再创造。

3.唱一唱。如课文《长征》一文,指导学生依据注释理解诗中的意思,再查阅资料弄清这首诗主席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的,当时遇到和克服了哪些一般人想象不到的艰难困苦,然后在朗读中感悟,最后唱《长征》这首歌,用歌声来赞颂工农红军不怕任何艰难险阻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从而启发学生认识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树立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要战胜它、决不退缩的精神。

4.写一写。课文《凡卡》,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凡卡在老板家当学徒挨打、挨骂,写信请求爷爷带他回去,学生读后感慨万千,一定有许多话对凡卡说。这时,让学生把他们想说的话写下来,有的写出对凡卡的同情,有的是对凡卡的关爱,还有的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憎恨。通过写使学生感悟到: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社会才变得更加美好;只要生长在社会主义国家,才会有温暖的阳光,人间的关爱;又感悟到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和残酷。

耳、目、口、脑、手协同活动,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往往能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动于手。耳、目、口、脑、手协同活动,就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品味作品的文辞美、色彩美、情感美、动作美,从而达到增强语感的目的。

总之,语感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长期反复的阅读积累,经过接触大量新鲜活泼的语言现象,才能逐渐形成。

上一篇:新课标下初中科学教学要注重“五性” 下一篇:生本教育——素质教育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