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素质教育的真谛

时间:2022-07-05 08:01:19

生本教育——素质教育的真谛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它是为学生乐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以这种理念为指导,在祖国内地、香港、澳门等地100多所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等进行实验,成效显著,获得了意义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广大教师在生本教育的实践中充分体会到教育的真谛,享受到教育的乐趣和儿童生命力量的神奇,得到良好的专业发展。

一、感受生本教育

(一)理念上的认识

2011年7月在红旗中学参加市骨干教师培训时,一位校长曾提问:“教育的本体是什么?”其实,要解答教育的本体是什么,首先要明确教育是为了谁。生本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这件事是发生在学生身上的,教育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是教育教学的终端,因而教育的本体应该是学生发展。传统的教育没有把学生看成是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而是把学生当作是吸收知识的“容器”,教师的教育教学就是往这个“容器”灌注知识,学生是被动的。生本教育则是以生为本,张扬学生个性。

(二)教学转向的核心是教学本质的转向

具体而言:(1)教学观念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向“知能并重”;(2)教学目标从“以知识为主”转向“以方法为主”;(3)教学方法从“单纯的授、受”转向“合作参与”;(4)教学特点从“生为教而学”转向“师为生而教”;(5)教学过程从“重结论”转向“重过程”;(6)教学对象从“关注部分学生”转向“关注每一位学生”;(7)教学方式从“单、双向交流”转向“群体、多向交流”。

(三)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显著特征

传统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究,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方式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生本教育实施策略

(一)精讲多练

本学期我校改变了以往“以讲代学”“以讲代练”的现象,“讲”为“学”服务的意识有所提高。为了完成这个目标,我们首先把精力放在备课上,然后围绕教学目标,找出重点,精心确定教师要讲的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精心制订讲的策略,最大化提高课堂效率。

(二)优化练习

我们结合丹江口市实验小学的教学模式,改革了传统教学设计,努力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用爱心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围绕本节内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设计基础性练习、提升性练习、能力性练习,分层达标,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生命课堂

开学初,我们分学科、分年级对学生、学情进行了分析,出台了《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要求》,制定出了教学计划、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目标与培养措施等。为了更好的实践生本教育,我校教师还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如语文课堂上尝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四)多维评价

1.评价方法多元化。本学期我校对学生的期末综合评价实行教师、学生、家长三方面单独评价,再进行师生共评、生生共评,学生自评、互评,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对待他人。平时我们还采用了开放日、座谈会、问卷等方式进行评价、反馈,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评价方法日常化。为了发现孩子的身上的闪光点,学校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了展现自我才华的舞台,让他们在艺术节、课外活动及特长训练等活动中参加自己喜欢的手工作品比赛、舞蹈比赛、诗歌朗诵比赛、图画和绘画比赛等。孩子是在活动中获得发展的,学校为孩子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放手让孩子进行各种活动,让他们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

3.激励性评价。传统的教育局限、僵化于固定的思维和操作模式,教师、学生、家长一古脑儿围着学生的成绩转,却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形成、特长的发展。针对这一现状,我校除了设立“三好学生”奖外,还设立了一些素质奖,如乐于助人的学生发给“爱心奖”,学习、劳动等各方面进步明显的学生发给“小孔雀奖”“金画笔奖”等。为一年级的小朋友开设了闪光奖,让每一位孩子都树立自信心,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走生本教育之路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下是适合的、必要的。这是方向,有了这个统一思想,脚下的路才会走下去。我们回想,从提出素质教育的口号,我们知道了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但是,如何培养?这才开始了摸索之路。长期以来的不断探索使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生本教育之路就是践行素质教育之路。

上一篇: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下一篇:班主任工作中的批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