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让学生张开乐学的翅膀

时间:2022-08-14 01:53:56

“悦”读让学生张开乐学的翅膀

【摘 要】利用阅读反思批判设置悬念,在教学中激发内心的过程。在教学中变通,在期待中精读,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巧设疑,在期待中研读,疑问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调情绪,在期待中品读。

【关键词】教学反思;知识拓展;阅读品读;阅读期待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30-0007-0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阅读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所谓“阅读期待”,是指通过悬念的制造、情境的创设等激起学生内心体验和探究欲望的心理过程。它不仅是阅读开始的一种“蓄势”,一种“愤悱”的境界,更是学生在整个阅读过程中积极探索的一种心理状态。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利用阅读期待来提高阅读效率,进而使阅读教学熠熠生辉呢?

一、设置悬念,在期待中初读

文学作品的题目、内容简介、社会对作品的反映等,都会在具有一定期待视野的学生中引发某种猜测。巧设悬念,抓住学生好奇渴求的期待心态,让学生的期待视野与作品之间构成一定的“美学距离”,酿成一种“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景,能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

詹天佑,这位爱国英雄及其历史功绩在学生的头脑里几乎是一片空白,如果按照先揭题简介,然后读文感知的一般程序去组织教学,学生的阅读兴趣必然大打折扣。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詹天佑》这一课时,运用了电影《詹天佑》的片段来导入。课始,这位教师说:“詹天佑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爱国英雄,想知道他伟大的历史功绩吗?”学生齐说:“想。”接下来播放了一段录像,内容是詹天佑在危难关头接下重任,以高度的责任感克服重重阻碍,主持修建我国第一条自主设计和建造的铁路。学生看清楚这段录像是怎么回事以后,那位教师紧接着追问:“看了这段录像还想知道些什么?”这时,学生的思绪由这一历史性时刻向前、向后延伸,生发了很多悬念,纷纷把自己想知道的内容提出来,思维非常活跃。看到火候已到,那位教师及时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于是学生都饶有兴致地投入到课文的阅读中去了。录像导入不但让詹天佑的历史功绩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更大的意义在于由此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很自然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使初读感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变学路,在期待中精读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部分,采取多种方式提高阅读教学效果,是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大面积丰收的需要。

三年级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描绘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象,第一次教学时,笔者让学生带着“每个自然段都描写了哪些景物”初读全文,学生已整体感知文本,能说出文中所描绘的景物。为了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的写作方法,笔者采用了逐段讲读的方式进行精读,但此时学生的状态令人很不满意,教学效果自然也不佳。这种现象引起了笔者的反思,为什么学生精读课文没有初读课文那么有兴趣?这就是受“阅读期待”心理取向的影响吧。小学生喜欢情节,喜欢形象,初读课文。就知道了其中的内容,阅读期待得到了满足,对于进一步精读就显得不再那么积极。怎样才能让学生产生新的阅读期待,以进一步深读课文呢?经反复研究琢磨,笔者终于找到了突破口。第二次教学时,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你对小兴安岭哪个季节的景色最感兴趣,为什么?”“如果你是小导游,你要如何向游人介绍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呢?”以此促进学生精读课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其中的一段来精读,非常投入,兴致勃勃地向同学介绍起小兴安岭的美景。同样一篇课文,只变了一下方法,阅读质量就明显提高。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一成不变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必定会使学生厌烦,只有根据课文的特点变换思路,才能保持学生的期待心理,使教学不断深入。

三、巧设疑,在期待中研读

有疑问就会产生好奇心,有好奇心就会有阅读和探究的愿望,巧妙地设置疑问,是唤起阅读期待的重要策略之一。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深入探索的研究型阅读更需要有一个引领的问题作为研究的切入口。在教学中,抓住文中一些具有鲜明对比的字眼设计问题非常适合于研读。因为对比鲜明的词语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内涵,抓住它们来设置疑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而且能诱发学生深层次地思考和辨析,使阅读越来越深入。

在晋江名师讲堂第三期活动中,洪丽玲老师执教的《桥》就抓住“疯了似的”和“像一座山”这两个对比鲜明的短语提出问题,“村民为什么急得发疯?”“当死神步步向老汉逼近的时候,他为什么能稳如一座山,分外平静呢?”这两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质内涵是深刻的,带有很强的对比性,在对比中人物形象一目了然。学生也势必带着这样的疑惑,专注地展开阅读和研究,深入思考。另一方面,也只有在这样的研读过程中和对比中才能一步步地触摸到主人公那种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四、调情绪,在期待中品读

叶圣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学生能不能与作者达到情感的契合,是检验学生是否读进去、读深入的一个方面,也是训练阅读能力的一个较高层次的要求。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渲染”,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情绪,加深情感体验,可以增强教学艺术的感染力。如果没有一定的情绪煽动或情境渲染,往往较难提起学生的精神。

教学《月光曲》时,笔者以贝多芬的《月光》作为背景音乐,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中描写《月光曲》的内容部分,之后引导:这是一首多么美妙的曲子!贝多芬是怎样谱写成的呢?把学生的情感带进文本,但是儿童的情感总是处于运动的状态,所以教师要巧妙地牵住学生的情感纽带,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学生情感的波纹必然会渐渐地涌动起来。接下来,笔者又通过图片、音乐引学生进入《月光曲》的意境,让他们进行感悟、欣赏,使学生仿佛看到了,也仿佛听到了,用整个心灵去感受美妙的《月光曲》,驰而神往,激起学生极大的兴奋,拨动他们的心弦。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期待状态中,情感被激发出来,自然就会有表达的愿望,课堂交流也就水到渠成了,也进一步把情感推向了高潮。

郑板桥曾说过,“四千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画画需要实践与思考,而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更需要教师积极实践与思考。强烈的阅读期待既激发了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又拓展了学生阅读思维的空间,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质量。只要教师善于思考,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艺术性地运用多种方法和策略,让阅读期待在阅读教学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这样,阅读教学就一定会有一番“别有洞天”的新境地。

参考文献:

[1]秦华珍.巧用远程教育为学生插上乐学的翅膀[J].科教新时代,2012,(3).

[2]关朝文.让小学生插上快乐的翅膀学英语[J].双语学习,2007,(7).

[3]欧阳兰.自主对话,张开想象的翅膀――四年级语文《让童话轻盈地飞翔》一课教学反思[J].新课程(中),2011,(5).

上一篇:基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践 下一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美术学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