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会计监管与公开财务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

时间:2022-08-13 09:31:01

政府会计监管与公开财务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

本文为天津商业大学管理学院校级课题《经济信息需求社会化与会计行为个体化的矛盾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

【摘要】公开财务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是政府对会计信息监管的新途径,是在会计监管问题上的创新。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会计失真是一个长期未解决的问题,但是又不能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而不计成本。在现有技术条件和网络条件下,公开财务会计信息社会化生产已经成为可能。利用政府搭建的信息平台和企业上传的基本数据,可以依靠软件自动生成资产负债表等公开财务会计信息,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有效的监管。

一、政府会计监管的边界

(一)政府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公允性负有监管责任

部分企业和单位在会计信息生产和披露上存在弄虚作假问题,这是不争的事实。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市场、法制等环境下,企业缺乏提供真实会计信息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换句话说,在短期内依靠企业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净化来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是不现实的。但是,会计造假又是必须解决的严重问题。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自然会被认为负有会计监管的责任。同样的问题在食品卫生、环境保护、生产安全等领域都存在,解决办法都是由政府成立专门的机构来解决靠企业自律无法解决的问题。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基本上没有研究者反对政府对会计信息负有监管责任。只是有一部分研究者认为,在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上,依靠市场没有解决的问题,依靠政府未必能够很好地解决。

(二)政府对会计信息进行监管不应该有限制

政府对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公允性进行监管是必然的。目前,我国提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企业自主经营,那么,政府对企业会计活动的监管是否需要有一定的限制,以免妨碍企业的独立性,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呢?

笔者认为,政府对会计信息进行监管不应该有任何限制,这是由会计的职能决定的。我们知道,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反映和监督,它只是从财务方面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结果,会计本身对企业经营活动没有反作用(企业管理者根据会计信息调整企业经营管理是在行使管理职能,而不是行使会计职能)。市场经济是企业具有自主经营的权利,企业有权根据市场情况,作出有利于自己的经营决策,政府应该尽量避免干预企业的自主经营。政府只对会计业务的真实性和公允性进行监管,而会计业务本身只是反映企业的经营结果,政府会计监管对企业自主经营没有影响,完全符合市场经济的方向。企业有自主经营的权利,但是没有弄虚作假的权利,也不应该有弄虚作假的空间。因此,政府对企业会计信息进行监管不应该有限制,其最终目的就是杜绝企业有任何弄虚作假的可能性。

(三)成本效益问题决定政府会计监管的边界

如果政府对会计信息的监管没有限制,那么,理想模式就是实施公共会计,全面鉴证企业会计资料凭证和会计核算过程的真实性与合法性。由政府为各经济单位生产会计信息的成本买单,是指各级政府以财政资金作为后盾,设立专门的核算机构或者直接派出会计人员,按照企业注册登记的管辖关系,为所有企业无偿提供会计核算和监督服务。这种完全意义上的公共会计应该能够提供真实、可信的会计信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途径只有一条,就是企业对为政府工作的会计进行贿赂以实现会计造假,而这种贿赂行为既属于严重违法,也比较容易发现。这样,自然会杜绝大多数企业做假账的企图,也会大大提高会计人员做假账的心理防线。

但是,为什么世界各国都没有实行上述公共会计呢?刘国强认为有三个原因:第一,真正实施“公共会计”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浩瀚工程,难度肯定非常大;第二,认为没有必要;第三,也可能是不经意之间出现的理论和结论错位。笔者认为,没有实施公共会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成本问题。

大家知道,会计核算有简单与复杂之分。就会计科目而言,有的单位只有一级会计科目,有的单位有二级、三级甚至更多级的会计科目。如果政府只提供简单的会计核算模式,这样自然会无法满足很多企业对会计核算的要求,势必会另外雇佣会计人员做一套适合自身单位核算的会计账目,这样,就会有两套班子做同一件事情,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如果政府和企业共同商议政府提供的会计服务的模式,那么,可以想象绝大多数企业都会坚持要求政府提供最为复杂的会计核算,提供尽量多而准确的会计数据(即使很多数据企业并不需要)。这样,也会造成整个社会在会计核算上耗费过多的资源。无论采用上面哪种方式推行公共会计,都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耗费较大的监管成本。因此,笔者认为成本问题是没有实施公共会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政府对会计信息监管没有限制,并不是政府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就应该什么都做,而是有一定边界的。笔者认为,政府对会计信息的监管边界取决于监管的效率,即监管成本和监管效果的比值。

目前的情况是,政府的某些部门对于特定企业、特定时期的账目进行直接检查(例如税务部门)。对于全部企业会计信息的监管机制是社会监管,即社会独立审计。但是,这种会计+审计的监管模式还是没有完全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因此,政府对会计信息的监管还应该不断寻求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以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这也是会计学界长期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公开财务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是在新技术环境下政府会计监管的新途径

(一)公开财务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

从前文论述可知,无法实施完全意义上的公共会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其成本过高。那么,有没有办法来降低实施公共会计的成本呢?通过对公共会计成本构成进行简单分析,不难发现,会计人员的人力成本是实施公共会计的主要成本。能否采取一定方式,既能实现会计信息的社会化生产,又可有效控制会计的人工成本呢?

在现有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环境下,对公开财务会计信息进行社会化生产已经成为可能。公开财务会计信息生产的社会化是指由政府组织建立一个公开财务会计信息生产机构,通过法律强制要求企业向该机构提供反映其自身情况的各种财务信息,由该机构对企业提供的信息进行查验、汇总后按用户级别向用户提供作为公共产品的公开财务会计信息的信息生产方式。公开财务信息生产社会化与上述公共会计的区别是:前者并不希望取代企业自身的会计活动,也不会重复企业所有的会计核算过程。公开财务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的产品是作为公共产品的公开财务会计信息,例如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等。用过财务软件的人员都知道,目前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都是在会计凭证的基础上,依靠财务软件自动生成的,并不需要耗费会计人员的人工作业。也就是说,利用现在的信息处理技术,只要提供每个单位的凭证信息,就可以让计算机软件自动生成社会大众需要的公开财务会计信息。那么,生产公开财务会计信息需要的原料――会计凭证从何而来呢?这就得益于现在网络技术的极速发展。现在,网络技术在经济领域中已经有众多应用,例如,企业纳税通过网络申报,企业的年度统计信息表格也通过网络下载等。在公开财务会计信息社会化生产模式下,企业只需要定期向政府搭建的信息平台上传会计凭证数据,再利用统一的会计核算软件,就可以生成公众需要的公开财务会计信息。关于凭证信息上传问题,对于已经使用财务软件的企业,只需要软件开发商增加一个数据上传的接口程序即可实现,也不需要更多的人力成本;对于没有使用财务软件的企业,可以下载免费的凭证录入工具软件,完成上传工作。

可见,公开财务会计信息社会化生产不需要过多的会计人员进行会计事务的处理工作,核算工作都由计算机程序统一进行。推行公开财务会计信息社会化生产所需要的成本无非是搭建信息平台、一次性编制通用的会计核算软件和少量的管理人员。这些投入总量也许比较大,但是分担到全国为数众多的企事业单位上,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的。相对于前文关于完全意义上公共会计的建议,需要为每个企业指派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工作,公开财务会计信息社会化生产大大节约了会计监管的成本。

(二)公开财务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的监管效果

公开财务会计信息社会化生产可以耗费较小的监管成本,那么,它可以起到什么样的监管作用,能否有效抑制会计造假现象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先来回顾一下会计核算的基本模式,如图1所示:

会计信息生产的流程基本上是沿着凭证账簿报表的模式进行的。会计凭证是进行会计核算的起点,也是数据基础。公开财务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要求企业定期上传凭证信息,可以从两个方面保证凭证信息的真实性。

1.对于企业(或单位)提供的外部凭证,必然在另一个企业(或单位)有一份凭证与之相对应。也就是说,企业的外部凭证总是和另一个企业的内部凭证成对出现的。而所有的凭证信息都会存储到政府的信息平台上。这样,可以编写计算机软件对外部凭证进行自动比对。基本上可以杜绝企业伪造外部凭证的可能性。

2.对于企业提供的内部凭证,要求企业定期上传,实际也是一种信息备案机制。如果企业对凭证进行修改,系统会留下企业修改的痕迹。也就是说,企业一旦上传了会计凭证,要想再弄虚作假就会非常麻烦,也很容易被发现,这正好克服了企业对会计数据随意修改的给会计电算化系统下审计带来的困难。

有了企业上传的凭证数据,根据凭证中的科目信息,完全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自动生成企业的账簿和报表。而这个过程是计算机自动完成的,不受企业的影响,甚至不受人为的干预,这样的核算过程自然是可信的。

需要说明的是,从会计核算基本模式可知,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的生成还会受到企业惯用的会计方法和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因此,利用公开财务会计信息社会化生产系统产生的会计报表和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可能会有区别。但是,这种影响往往只会影响到明细科目,利用公开财务会计信息社会化生产系统产生的会计数据和企业出具的会计数据在总分类科目这个层次上应该是一致的,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企业提供会计报表的真实性。

另外,在公开财务会计信息社会化生产系统中存放的所有数据都可以提供给为企业进行审计的相关事务所,可以极大地方便审计证据的收集,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审计的难度,从另一个方面也可促使企业提供真实、公允的会计信息。

(三)公开财务会计信息社会化生产实施的原则

会计造假是一个严重问题,但是政府对会计监管又不能不计成本。为了让公开财务会计信息社会化生产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必须有效地控制成本。这就要求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让凭证信息的验证过程、会计信息的生产过程都自动进行,压缩人力成本,从而控制实施公开财务会计信息社会化生产的总体成本。因此,笔者认为,构建公开财务会计信息社会化生产平台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自动化原则。对于企业上报会计资料的验证和公开财务会计信息的生成,应该尽量利用软件来实现,不耗费人力成本。

2.通用性原则。一个验证模式,一个验证软件,能够尽量适用于所有企业,或者至少适用于一个行业。这样,可以减少前期软件的开发成本。

三、结论

会计造假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也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完全意义上的公共会计因为会消耗过多的社会资源而不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利用较低的成本实现社会化生产公开财务会计信息成为可能,而且,也能够起到很好的会计监管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公开财务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是在现有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条件下,政府对会计信息监管的新途径,是在会计监管问题上的创新。

上一篇:审计功能拓展条件下的现代审计质量概念 下一篇:民航运输企业资产减值会计政策选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