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供货风险及应对方法分析

时间:2022-08-13 08:40:09

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供货风险及应对方法分析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全球化及汽车市场的迅速变化,汽车行业的竞争更加的激烈,而我国汽车零件供应商供货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且多样化,其供货体系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及挑战。

关键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供货风险;应对方法

风险是指某种损失不具备确定性。供货风险是指由于原料价格产生变化或者供应商在供货过程中由于受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给企业造成不确定的利益损失。而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汽车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供货方风险不断的增加。汽车制造业属于物料大量流入及流出的产业,往往拥有大量的零部件供应商。但目前对于这些供应商的管理方面的相关研究不多,对于其供货风险也缺少相应的分析方法。本文就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供货风险及应对方法分析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一、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供货风险

企业的类型不同,其造成供货风险的主要因素也有所不同。汽车制造业品种繁多,生产方式属于大批量生产,这种特殊性就决定了汽车的生产所需的零部件种类较繁多,相对的采购量也较大。据相关资料结果统计表明,在我国的汽车制造业中,零部件的采购成本几乎达到了销售总额的1/2以上,且其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有3/10、4/5的产品交货问题均是由于供货商方面出现了问题而引起的。因此对于汽车制造业来说,主要的供货风险来自于零部件供应商。零部件供应商在整体程序的交货质量、交货时间、生产技术、零件成本控制及信誉等方面均能对汽车制造商产生极大的影响,直接决定了制造商方面的成败。而这些因素都无法避免的存在不确定性以及一定的模糊性,较难加以界定及进行定量分析。如果供应商由于自身原因,导致出现货源交接时间推迟、产品质量不合格或者其售后服务做不到位等问题,均会导致制造商生产链条的中断,造成一系列的利益损失,例如生产由于原料供应不足而停产、不能按时交货、质量差等从而丧失客户信誉、后续订单量降低等。另外对于汽车制造业来说,对于零部件的质量要求相对较高,既要对实物的质量进行检验,又要注重考评零部件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因此,在供货过程中,企业要善于识别风险,对零部件供应商的不确定因素加以监测控制及规避,保证制造商的稳定的供货能力。

二、供应商供货风险的应对方法

1.供货风险规避与控制

供货风险的规避与控制可以分别从后果性质、发生的概率及后果的大小等多方面提出应对策略,主要包括减轻、避免及转移等方面。汽车制造商要做好年度采购计划和预算规划;在选择供应商方面要进过严格调查了解,如用对供应商的规模、质量、信用等多方面进行考察选择,重视供应商的绩效考核及供货风险评级;要严格制定与完善合作合同条款,与供应商建立多层次的合作关系;加强对供应商生产过程中的监督及控制工作,能够在供应商零部件的生产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与供应商沟通交流,及时采取措施处理;与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尽量减少一旦风险出现而造成的企业损失。

2.制定供货风险管理计划

对所有供货风险进行因素识别,并将这些考虑到的风险因素影响及时向供货商进行交流;对供货风险进行评估,可从风险发生概率及风险发生后对企业的影响程度这些方面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的有可能发生的供货风险制定相应的规避及控制措施,并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对实行供货风险管理所需要的资源的合理配置,如人力资源、风险管理进度、相关费用以及技术考虑等进行详细说明;在实行供货风险管理中落实责任制,进行合理组织及分配工作,并制定风险管理的成功标准;实行供货风险跟踪计划、措施及反馈时间等。

3.注重供应商供货风险交流

所谓的风险交流就是指风险的分析人员查阅相关资料、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换、进行风险分析经验交流及对风险分析规律进行总结的过程。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供货风险交流不仅仅是指企业之间的语言交流,也包括收集的数据资料及学习经验之间的交流。在风险分析进行过程中,风险分析人员之间需要不断的进行资料查阅与积累并进行传递交流与相互学习,以便得到第一手资料,从中取长补短。企业决策人员需要通过交流从风险分析人员那里获取信息,从而降低决策的失误率。分析人员要善于从以往的发生的风险中,通过科学的方法总结出风险发生的规律,将不完整、不完全及不精确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进而对未来风险情况进行预测。

三、小结

提前对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供货风险进行预测分析,从以往发生的风险中总结出规律及经验,进而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并应用到预防风险发生的工作中去,加以对风险的规避与控制,并加强对零部件供货风险的管理工作,这些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降低风险,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汪安静.汽车零部件循环取货入厂物流及其路径优化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78(45):156-158.

[2]杨建立.吉林汽车制动器厂绿色采购模式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48(125):485-488.

[3]王成栋.汽车零部件开发项目风险管理[J].市场周刊.2012,9(12):741-742.

[4]杜利珍,余利琪,陶德馨.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方法及软件实现[J].物流科技.2006,29(126):78-79.

[5]樊玮.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供货风险分析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重庆大学.2005,45(63):121-122.

上一篇:关于医学院校实施双学位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下一篇:浅谈环境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