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时间:2022-08-13 06:50:57

论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摘要】终身体育的意识思想在国家推行素质教育并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今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大学恰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最有效的时段,高校体育教育应当抓住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为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合格人才的需求服务。

【关键词】高校体育 终身体育 培养

学校体育目的是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以运动和身体练习等方法,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自觉参与体育锻炼,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成为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全面发展的人才。由于学生对某一项目的特殊爱好,就会促使其经常关注和参与这些项目的活动,在不断的参与过程中既锻炼了身体,又充实了生活,自然而然地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因此,在高校的体育课中,要有目的地把教学重点从竞技体育转向以健身、娱乐、保健体育为重点的教学内容上来,教授一定的健康知识、保健理论和从事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等,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在高校中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还应有针对性,既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形式,还要根据学生集体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内容,因材施教,迎合学生的需求,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一、高校体育教育对于终身体育教育的意义

所谓“终身体育”,也就是指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国家教委体育司就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出:“学校体育要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增加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

人的18-25岁是人体青春期发育完全,身体各器官趋于成熟的重要阶段,而大学生正处于该关键时期。大学生在校读书期间,由于运动场地相对完备,课余时间相对充裕且有规律,正是从事体育活动是最有条件、最集中、最有时间保障的阶段。而且这个时期的体育活动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进行的,同时有专业人士进行指导,上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运动场地的条件和实践效果上都是最有保障的。

二、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对高校体育教育的要求

1.转变体育教育理念。传统的教育观念“重智轻体”,仅仅把体育教育当做完成教学大纲的任务,忽视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忽视了学生是否确实参与了体育运动,并由此增强了体质,促进了身心健康。而现代的体育教学观念是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性人才服务的。因此,要进行终身体育教育需先将体育教育理念转变到素质教育观上来,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为终身从事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习惯和能力。要建立终身体育意识首先要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过去的体育课教学以技术教学为主,缺乏趣味性,常强制学生完成一定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使学生感到厌烦,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要改善高校体育课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处理好教学任务与激发学生兴趣之间的矛盾,对学生的爱好要给予鼓励和支持,使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感到满足,体会到体育活动带来的乐趣,从而使其养成锻炼的习惯,自觉自愿地坚持参加体育活动。

3.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在体育课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体育观念,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体育的目的和功能,又要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体育的魅力,并从中获得乐趣与满足。同时还应当使学生意识到终身体育锻炼对国家、对民族和对自己的益处,把参与体育锻炼和各种体育娱乐活动作为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体会到体育强身、体育强国的作用与魅力。认识到终身体育是现代社会文明与综合国力的象征,又是现代人综合素质的体现。

三、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措施

1.调整教学计划。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考虑到学生终身体育的需要同时考虑趣味性及娱乐性。增加一些如健美操、体育舞蹈、太极拳(剑)等与终身体育有关且难度、场地要求适宜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掌握多种健身手段,能够适应在各类环境中健身的需要。

2.在教学中,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组织指导能力、预防运动中伤害事故的能力、处理运动中突发事件的能力、掌握多种健身方法的能力。使学生在步入社会后,不但能够自己健身,还能够做社会群众体育活动的组织者。

3.在课堂教学中加强终身体育观念的教育,教师要有意识地传授各种体育锻炼的技巧,并将其自然地融合到教学内容当中去。在教学中,降低对动作规范、动作完成质量的要求,重点放在学生对锻炼方法的掌握及应用,只要学生能够掌握锻炼基本的方法,养成锻炼的良好习惯,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4.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着重团队项目的开发和组织,争取使每位学生均能参与其中,在参加活动的同时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体育锻炼的内涵和参与体育锻炼带来的愉悦心情。

5.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区体育活动,使学生不仅会自己运动,还可以以己所学指导他人运动,充分发挥高校教育资源的优势,既为学生开拓了实践平台又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6. 教师要身体力行,以自身的行动影响学生,指导学生根据自身和环境条件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四、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作为学校体育教育最后一站的高校体育课,应从普通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学生的终身体育观进行培养。

1.改革体育考试方法。传统高校体育成绩考核,主要以竞技运动成绩考核为主,学生所掌握的体育知识、课外自觉锻炼的习惯和方法得不到反映,这不能完全说明体育课所取得的效果。所以我认为应该改革考核方式,采取教考分离,根据学生学习的进步幅度评定成绩,并考虑以将学生自我锻炼作为考核的一部分,以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和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及质量作为成绩考核的内容之一,科学合理的制订评分标准,划分权重,对学生的体育课成绩进行综合的评定。这样学生付出的劳动在分数上得到体现,既保证了课堂教育质量又养成了学生课后锻炼的自觉性,从而培养他们终身体育意识。

2.增加对体育相关理论知识的教学课时。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较为成熟的思考与实践能力,能够结合自身的身体条件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体育锻炼。但由于体育运动始终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又制约了一些新兴运动如登山、徒步、攀岩等运动在高校中的普及与发展。如果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加重对运动生理、运动保健、运动损伤等相关理论知识的传授,增加意外伤害自救与救助的方法的学习实践,对于学生终身体育的发展必将一生受用。

3.将社会公共体育建设与高校体育教育有机结合。由于经济原因,我国部分地区高校的体育设施相对比较落后,无法保证正常体育教学的进行。其实,高校往往处于人口密度相对较大的区域,建议可采取社会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与高校体育场馆建设相结合的方式,号召政府将部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投入到高校校园当中,高校校园的开放性和管理的规范性既实现了公共体育资源的有效共享,又解决了公共设施在使用过程中的维护难度,最大限度的发挥了政府投入在实际中作用。

参考文献

[1] 彭佳贤,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理念的培养[J].教育科学, 2010(10)

[2] 夏万峰,通高校体育理论教学的现状分析[J].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9(5)

[3] 李桂娟,试论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9(4)

上一篇: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改革对策 下一篇:《大学》中的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