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部分公交车空气质量调查

时间:2022-08-13 06:29:20

上海市部分公交车空气质量调查

公交车辆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车厢内的空气质量可以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健康,因此也是市民普遍关注的社会焦点。随着城市经济水平的提升,上海这个国际化城市越来越重视城市美化和车辆环保问题。但目前尚缺乏车内小环境空气质量相应的卫生标准和管理要求。为此,我们课题组对本市市区部分公交车辆空气质量进行现场调研。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目前上海市公交车辆基本分为3种车型:完全封闭式空调车、不完全封闭式空调车和非空调车。本次调查选取市区一条公交线路上的2种车型,即完全封闭式空调车(空调车)和非空调车。检测时间为气象学意义上的夏季、秋季和冬季。另对公交线路司机进行问卷调查。车厢内空气质量和微小气候检测项目为二氧化碳、臭氧、可吸入尘、细菌总数、温度、湿度、风速。

1.2 主要仪器

PGN-54复合式五合一气体检测仪(二氧化碳),灵敏度为10-9;Aeroqual S 200智能气体检测仪(臭氧),灵敏度

1.3 抽样方法

不同季节同时随机抽取这条线路空调车和非空调车各4~7辆,乘客数控制在60~70人,每辆车设前、中、后3个检测点。

冬季检测同条线路2种车型一天内不同乘客数各项空气质量指标,乘客数从0~70人,组距为10人,每辆车

设前、中、后3个检测点。该公交线路的司机共100名,随机对其中50名进行问卷调查。

1.4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和线性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空调车和非空调车空气质量比较

在3个季节里,车厢内二氧化碳、臭氧值空调车均高于非空调车,可吸入尘、细菌总数值则相反。空调车和非空调车二氧化碳值差异性:夏季空调车和非空调车测定结果,经配对t检验,t=82, P<0.001;秋季测定结果t=7.74, 0.01<P<0.02;冬季测定结果,t=12.85, 0.005<P<0.01。可见,空调车二氧化碳值高于非空调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不同季节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在非空调车,夏季二氧化碳值最低,但细菌总数值却为3个季节最高;秋季各项指标均占中位;冬季二氧化碳含量最高,但细菌总数值为最低。在空调车中,夏季二氧化碳值为最高;秋季细菌总数值为最高。可见,在3个不同的季节,4个空气质量指标反映不一致(表1)。

2.3 指标与乘客数相关分析

2.3.1 空调车 二氧化碳和乘客数相关系数为0.88,P

2.3.2 非空调车 二氧化碳和人数相关系数为0.98,P

臭氧和乘客数相关系数为-0.03,P>0.05,乘客数与臭氧浓度无线性相关。可吸入尘和乘客数相关系数为0.76,P

2.4 司机主观感受

发放调查问卷50份,实际收回50份。50个被访司机,工龄均在10年以上。司机在选择开空调车还是非空调车选项中,全部选了空调车;车内新风口和出风口清洗次数选项中均选择了1周或更短;在不使用空调的情况下,都选择会打开新风增强通风。在车厢内空气质量最不令人满意的季节选项中,春、冬分别占了64.0%和36.0%。在令人感觉不适的4种情况:空气不流通、人多产生的异味、车内装饰气味和温度高选项中,选择空气不流通的最多,其次为人多产生的异味、温度高,车内装饰气味未被选择。

3 讨论

随着全市公共交通车辆全面空调化,车辆内环境的卫生状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空调公交汽车车内舒适度和空气品质都有待改进[1]。特别是SARS后,全球性的呼吸道传染病随时会爆发,空调车这个密闭的公共场所应引起高度警惕并加强防护。我国《公共交通工具卫生标准》(GB9673-1996)不包含城市公交车,其他部门虽然制订了《城市公交空调客车空调系统技术条件》、《客车空调设计参数》、《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但都各有侧重,针对性不强。建议在修订《公共交通工具卫生标准》时,将公交车纳入公共交通工具范畴,并单独设定各指标参数。

二氧化碳是评价车内空气质量较好的指标。它较其他空气质量指标更为敏感,无论在不同季节,还是在同一天的不同时段,二氧化碳都呈现明显的变化。有文献报道[2],空气中菌落总数与二氧化碳浓度存在正相关的直线关系。所以认为它是一个衡量车内空气质量的最为理想的标杆。

主观舒适度上,空调车仍优于普通车。虽然空调车的二氧化碳和臭氧指标在3个季节都比非空调车差,但从调查问卷结果看,公交车司机都更愿意开空调车。可见在短时间内,由于空调车能控制调节温湿度,显然在舒适度方面有明显优势。

车内空气质量与车型空气流通情况有关,但与季节没有直接关系。生产厂家在车型的设计上不应仅考虑成本、外观、节能和排放标准,还须注重于车厢内空气质量,这与人体健康最直接相关的,不容忽略。

新车不宜马上投入运行。在调查中对投入运行1个月的新车辆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浓度进行检测,结果发现与运行多年的车辆差别不明显。而司机们却普遍反映新车刚开始使用时气味比较严重,1周内尤为明显,不堪忍受。对此,我们认为新车出厂投入运行前需通过总挥发性有机物检测,这项指标也建议纳入《公共交通工具卫生标准》。

公交车辆的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大众的身体健康。因此,需纳入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管范畴。改善空调车空气质量的主要措施有:① 建立独立的新风系统装置,保证新风的补充。并定期做好清洗、保养和维修工作。② 增加开启窗户面积,有利空气对流,及时调节车内空气质量。③ 通过增加车辆数量和缩短车辆运行间隔,控制高峰时段乘客流量。④ 在保持车内空气质量上,应积极发挥司机和乘客的共同作用。二氧化碳浓度可于车内显示器上动态显示,引起司机和乘客的共同关注。改变乘客有窗不开,司机有空调不开的现象。⑤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加强自身管理、社会监督和卫生行政监督。

4 参考文献

[1]文远高,贺红明.城市公交空调车内空气品质测试分析[J].制冷与空调,2006,2:33-35.

[2]符懋敬.广州市空调公共汽车空气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5,19(6):54-55.

(收稿日期:2008-01-29)

上一篇:重氮偶合光度法测定水中亚硝酸盐氮的不确定度... 下一篇:危害物风险系数在猪肉及其制品抽检评价中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