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上海市金山区白血病流行病学分析

时间:2022-08-09 11:31:20

2002―上海市金山区白血病流行病学分析

为探讨金山区白血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干预提供相关依据,对金山区2002―2005年白血病的发病和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2002―2005年上海市各级医疗机构上报的所有金山区白血病病例,金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辖区内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报告卡内容进行核实、剔除重复,对只有死亡登记而无发病信息的病例进行家访,获得其生前医学诊断资料并进行发病补漏登记恶性肿瘤。死亡资料一方面通过对肿瘤现患病人的随访获得,另一方面由金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生命统计条线提供。金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报告卡根据ICD-10、ICD-O-2进行分类、统计。2002―2005年恶性肿瘤的漏报率均在5%以下。

1.2 统计方法

用金山区公安局提供的2002―2005年平均人口数,用世界标准人口年龄构成比计算标化率,并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总发病率和死亡率

4年白血病发病124例,男性68例,女性56例。4年平均发病率为5.88/10万,标化发病率为4.72/10万。男性平均发病率为6.44/10万,标化发病率为5.37/10万;女性平均发病率为5.32/10万,标化发病率为4.10/10万。男女粗发病率性别比为1.21∶1。 35~64岁截缩率为7.02/10万(男6.35/10万,女7.72/10万),0~74岁累积发病率为0.44%(男0.48%,女0.40%)。

4年白血病死亡94例,男性49例,女性45例。4年平均死亡率为4.46/10万,标化死亡率为3.55/10万。男性平均死亡率为4.64/10万,标化死亡率为4.04/10万;女性平均死亡率为4.27/10万,标化死亡率为3.08/10万。男女粗死亡率性别比为1.09∶1。35~64岁截缩率为4.97/10万(男4.10/10万,女5.88/10万),0~74岁累积死亡率为0.33%(男0.35%,女0.30%)

2.2 发病率和死亡率变化

4年间金山区白血病发病率上升趋势较快,由2002年的4.73/10万上升至2005年的6.29/10万,见表1。死亡率略有下降,由2002年的4.73/10万下降至2005年的4.57/10万,见表2。

2.3 年龄分布

0~14岁组发病率为3.27/10万,占恶性肿瘤的30.77%,15~34岁组发病率为2.52/10万,占8.81%,35~64岁组发病率为6.91/10万,占2.67%,65~岁以上组发病率为11.51/10万,占1.05%,(表3)。白血病发病率年龄分布最高峰是70岁~组,达到14.15/10万,其次65岁~组,为12.46/10万,各年龄段均有白血病的发生,但以10岁~组和35岁~组发病率较高(图1)。白血病死亡率年龄分布最高峰是75岁~组,达到16.19/10万,其次65岁~组为11.33/10万,60岁~组死亡率较高(图2)。

2.4 白血病发病和死亡不同类型

不同类型白血病发病中,在指明有细胞类型白血病中以髓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发病率最高,为3.89/10万,标化率为3.01/10万,构成比为66.13%;淋巴性白血病发病率为1.09/10万,标化率为0.98/10万,构成比为18.55%;未分细胞类型白血病发病率为0.90/10万,标化率为0.73/10万,构成比为15.32%(表4)。

不同类型白血病死亡中, 在指明有细胞类型白血病中以髓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死亡率最高,为2.18/10万,标化率为1.62/10万,构成比为48.94%;淋巴性白血病死亡率为0.66/10万,标化率为0.56/10万,构成比为14.89%;未分细胞类型白血病死亡率为1.61/10万,标化率为1.36/10万,构成比为36.17%(表5)。

3 讨论

通过对2002―2005年金山区白血病发病和死亡情况统计分析发现,金山区白血病4年平均发病率为5.88/10万,标化发病率为4.72/10万,与上海市平均水平相似。4年间发病率逐年上升,从2002年的4.73/10万上升至2005年的6.29/10万,而死亡率则略有下降。

男女粗发病率性别比为1.21∶1,各国儿童白血病发病率男性均略高于女性[1]。白血病发病率年龄分布最高峰是70岁~组,各年龄段均有白血病的发生,但以10岁~组以下,35岁~组以上发病率较高。白血病死亡率年龄分布最高峰是75岁~组,以 60岁~组死亡率较高。在0~14岁恶性肿瘤发病中,白血病占30.77%,15~34岁组占8.81%,可见白血病严重危害着儿童青少年以及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金山区2002―2005年白血病死亡例数与新发病例数之比为0.77,两者比值较高,说明白血病的死亡率较高、生存期比较短。

不同类型白血病发病中,在指明有细胞类型白血病中以髓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发病率最高,占66.13%。对白血病患者免疫表型分析显示 , 成人髓系白血病抗原表达与儿童有很大的不同, 可能与抗原在发生或分化的过程中部分丢失或表达受抑制有关。日本病因研究提示,暴露于广岛原子弹下确实可诱发慢性髓性白血病, 但放射以外的病因仍不清楚。芬兰科学家提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发生, 与缺乏阳光、低温和流感病毒有关[2]。

白血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很多,解热镇痛类药物服用史、氯霉素服用史、X线接触史、化学有机溶剂接触史、家居装潢至搬入间隔和染发频率,上述危险因素的存在增加了罹患急性白血病的风险[3]。而饮茶对白血病发生具有保护作用[4]。

金山区的白血病发病率近年在逐年上升,不同类型白血病发病中,以髓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发病率最高,而白血病又是儿童青少年时期最主要的恶性肿瘤。因此探索白血病发病危险因素,提出干预措施,加强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4 参考文献

[1]陈可欣,武光林,何敏,等.天津市1981~2000 年儿童白血病发病情况分析[J].中华血液学杂志, 2004, 25(6):365-367.

[2]姚红玉,陈建国,张永辉,等.启东1972―2000 年白血病发病率分析[J].中国肿瘤,2002, 11(6):339-341.

[3]吴磊,周跃平,钟宏京.赣南稀土矿区白血病病例对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2003,24(10): 879-882.[4]袁慧,姚应水,金岳龙,急性白血病危险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4, 20(11):1328-1329.

(收稿日期:2008-02-26)

上一篇:宜兴市麻疹疫苗免疫成功率监测结果分析 下一篇:出院后继续健康教育在糖尿病病情控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