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手卫生现状分析与对策

时间:2022-08-13 05:56:07

医护人员手卫生现状分析与对策

摘要:手部卫生作为医院感染控制中的简单却十分重要的环节,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重视。引起医院感染的因素很多,而手是接触传播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最重要媒介,医护人员的手是造成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途径。医务人员手卫生情况在预防医院感染中起重要作用,加强手部卫生,提高医护人员洗手的依从性,保证病人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需要进一步提高对手部卫生的认识,完善手卫生措施,创造重视手卫生的氛围,有效改善手卫生状况,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1]。

关键词:医护人员;手卫生;医院感染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医院感染在医院管理中占据重要位置,在一系列消毒隔离措施中手的清洗与消毒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临床医务工作者洗手的依从性普遍很低,如何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率成为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医院感染往往通过医护人员的手直接或间接地接触病人和污染物品,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媒介。因此,保持手卫生成为防止医院感染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1医护人员手卫生现状

1.1洗手率低 大量研究表明,医务人员每次操作后手上都携带大量的细菌,带菌量100%。医务人员扶患者坐便器,端便器后带菌108cfu/cm2,换药后带菌108cfu/cm2,静脉输液操作后,护士手的带菌平均27.43cfu/cm2[3]。由于病房工作量大,工作时间紧,危重患者多而忽略洗手,医生或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只有少数人员能做到及时洗手,一般情况,约50%人员在未洗手的情况下进行医疗护理工作[4]。有关文献显示,医生洗手的合格率远不如护士。英国感染控制中心对护士洗手情况调查结果表明,89%的护士忽略手的部分表现,其中56%忽略拇指,28%忽略手指背面,16%忽略指间,16%忽略手掌[7]。

1.2手的再污染 我国卫生部对医院的抽样检查发现,医务人员洗手常漏洗拇指和指尖,并且洗手后不擦干就开始无菌操作。洗手后大部分使用公用的大毛巾干手,用白大衣两掖下或内边擦手的人数也不少[6],以致手被再次污染。

1.3手卫生误区 戴手套能够避免手污染,虽然戴手套能减少70%~80%的手污染,然而,戴手套并不能完全避免手受污染,手套只是保持手卫生的辅助手段,因此手套的使用不能替代对手卫生的要求,在使用手套后仍需注意手部卫生[2]。如果手套破损或表面被污染也能致使医务人员手受污染,研究表明,如果不及时如不及时换手套,仍能增加病菌传播几率。

2不规范洗手原因分析

2.1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淡薄 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缺乏,不洗手或不能规范洗手。据刘玉琼统计[10],52.78%医务人员回答手清洁指征错误,58.55%的医务人员手消毒指征错误,21.78%医务人员洗手程序不了解。

2.2没形成良好的洗手习惯 由于医护人员担心经常用洗手液、手消毒剂会使手部皮肤变粗糙,因此不愿意频繁洗手。一些医务人员因工作忙,认为经常洗手是浪费时间。

2.3管理不到位 管理者重视不够,没能提供完善、方便正确的洗手设施,对洗手的时间要求和正确操作缺乏有力的指导,导致医务人员洗手依从率不高。

3手卫生与医院感染

3.1手部皮肤完好性与院内感染 手部、前臂皮肤应当完好,没有破损,皮肤的破损使细菌更容易种植到各层皮肤,其完整性的破坏增加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感染机率。

3.2洗手可有效减少手部暂居菌 用肥皂洗手30s,手部皮肤金葡萄菌的对数减少值为2.54,铜绿假单胞菌的对数减少值为2.8。有调查表明在工作高峰期,接触患者洗手的仅仅为25%,但是在医务人员时间相对充裕是坚持洗手的达70%,监测表明在这个时期住院患者发生感染的机会是平常的4倍[6]。

4手卫生现状对策

4.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手卫生意识 针对医护人员普遍缺乏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及手卫生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作用情况,根据不同群体洗手依从性的差异, 组织临床医护人员学习,宣传洗手的重要性,不断强化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提高洗手的依从性,预防医院感染,保障医疗护理安全。

4.2完善洗手和干手设施 根据《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中对医护人员洗手制作洗手示意图,将图张贴到每个洗手池旁,既便于大家学习又起提醒作用[8]。

4.3手卫生方法的不断改进 大量推广速干手消毒剂的使用,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用醇类速干手消毒剂具有作用快、效果好、节约时间、使用方便及护肤等功能,能节约医务人员的工作时间,同时,速干手消毒剂不受水源、水池、场所等限制,用起来方便、快捷,明显提高了医护人员手卫生的执行率,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9]。

4.4规范正规洗手方法 无论是洗手法还是消毒剂擦手法,其步骤均需按照六步洗手法进行。临床上洗手分为:外科洗手及卫生洗手,外科洗手是利用机械和抗菌剂来清除手上的暂住菌,能较长时间抑制细菌。卫生洗手是利用机械去污方法,最大限度清除手上暂居菌。外科洗手的合格标准为无菌生长。卫生洗手的标准分为四类不同区域,不同手区域不可以检测出致病菌,在母婴同室、婴儿室、新生儿室以及儿科病房工作的医护人员手上不能有沙门氏菌[12]。

4.5树立职业安全服务理念 提高医护人员对自身职业安全因素及法律常识的的认识,积极做好安全隔离防护工作,重视诊疗处置,监督、规范洗手行为是有效控制医院细菌感染,有效的提高自身防护措施之一[11]。

4.6制定合理有效的监管措施,加强质量管理和监督检查 临床医护工作人员通常因为患者多、工作繁忙而疏于及时洗手,因此,必须对其加大监督、控制力度,建立全面、合理的洗手管理和检查规章制度,利用专业卫生人员对医护工作人员进行手卫生监督、检测。采取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相互结合的检查机制,并将检测结果与工作人员的年度考核挂钩,利用多种形式督促医护人员养成勤洗手的习惯。

综上所述,要加强医院感染的教育,使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到手卫生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严格执行医院制定的规章制度,按照程序规范的洗手,工作人员相互监督,管理人员定期、不定期的进行手卫生检查,不断地改善医院的洗手条件,给医护人员创造健康、舒适、卫生的洗手资源和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医护人员自觉的洗手,保证医疗、护理的安全性,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质量对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具有积极的意义,是降低医院感染最基本,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吕小琴.医务人员手的细菌污染情况调查[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1998,10(8):376.

[2]杨又力,周斌,胡志东,等.外科术前免刷式洗手消毒效果检测及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6):650-651.

[3]尚少梅,王宜芝,郑修霞,等.促进护理人员洗手行为依从性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6):507-510.

[4]李文玉.某医院312名医务人员洗手情况调查[J].预防医学杂志,2001,19(4):303.

[5]刘灿兰,刘虹.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与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8):909-911.

[6]张润香,冯伟,熊建球.临床医务人员洗手现状与方法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6,16(10):1138-1139.

[7]朱惠兰.加强医务人员洗手预防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6,16(5):531.

[8]钟秀玲,程棣研.现代医院感染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107.

[9]曾,钱瑗,黄玉兰,等.医务人员相关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2):172-174.

[10]连冬梅,华.手卫生现状及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3):220-222.

[11]刘玉琼,蒋莉玲,李辉,等.医务人员洗手认知及监测现状[J].护理研究,2004,18(3):524-525.

[12]尚少梅,郑修霞,王宜之,等.医院感染与洗手[J].中华医学感染杂志,2001,11(1):78-80.

上一篇:螺旋CT与超声在急腹症诊断中的比较研究 下一篇:用蒙药哈日嘎布日―10治疗胆热症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