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学生应对生活问题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8-13 01:01:01

语文教学中学生应对生活问题能力的培养

《庖丁解牛》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一篇古文。作为经典篇目,每一次讲授,它都使我钻之弥深,愈深愈有感悟。语文的魅力不只在于知识的传授和审美水平的提升,更在于它可以深入人心,提升气质,启迪智慧,培养学生应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成为健康成熟的合格的社会人。

当下的高中生,尤其是城市中的高中生,基本生活在衣食无忧的环境中,社会的关注、家长的呵护、学校老师的关心已使他们提前进入象牙塔。缺少生活磨砺,只求高分,不谙世事,不懂人情已成为他们的共同特点。然而社会是现实的,甚至是残酷的,学生终将走出象牙塔,迈入社会。单凭课本知识,甚至是刻苦勤奋的品质,也不足以让他们顺利应对繁复的现实世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我想梁启超先生的“强”“智”不仅包含了少年身体的强壮、智慧的发达,更包含了人格精神的健康与强大。只有正确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而我们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和建设和谐社会需要拥有这些心理品质的人。

庄子笔下的庖丁为文惠君解牛,经岁月磨洗而已目无全牛。“依乎天理,批大,导大,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其已近乎道的神技令人叹为观止。而当他解牛之时,“怵然为戒”,谨小慎微,成功后缮刀而藏。这一场解牛的盛宴令人赞叹不已,更令人感佩的是庄子通过庖丁向人们传达的一个道理:人的一生要不断在实践中摸索、探求、总结,掌握事物规律,恰当处理问题,有效保护自我。缮刀如养心!“十九年刀刃若新发于硎”,人如能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中游刃有余地处理问题,那么我们的心灵不是更轻松和快乐吗?反观现实,无论是年轻如学生还是多年奋斗在工作岗位的成年人,有多少内心痛苦、心灵困顿而不知如何寻求精神解放的人啊。很多人是在学生阶段缺少这方面的教育导致的,日积月累,最终形成了困扰终生的心理症结。

恰好读过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过的《易经的奥秘》一书,里面有一个实例用来说明分析问题,掌握规律,成功解决问题的道理。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涵,我讲完课后,将这个实例讲给学生听,让他们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实例是这样的:某公司一位年轻的女员工要从A部门调到B部门工作,A部门同意放行,B部门经理同意接收,人事部上报公司,总经理签发调令生效,可是B部门经理突然提出不能接收她,并且以自己辞职来坚持。人事部夹在中间非常为难,因为总经理调令已签发,不能收回而朝令夕改,B部门经理平时很守信用,工作认真,不能因此事让他辞职,而女员工也回不去A部门了。我让学生站在人事部的立场来分析解决问题。学生非常兴奋,他们集思广益,展开热烈讨论。有的学生说有人背后讲女员工坏话,导致B经理不接收,应该让女员工去解释;有的学生说求一下总经理收回调令,重新签发;有的学生说让女员工去给B经理送礼;还有的学生说让总经理出面好好训训不守信的B经理,等等。我启发他们庖丁解牛是因为庖丁掌握了牛的间架结构,解决这个问题时也应该分析问题的来龙去脉,找到出现问题的人来分析他的内外原因。在公司B经理一向守信,并且无人干扰此次人事调动,看来问题不出现在公司内部,那应该出在B经理的家中。慢慢的,学生似有所悟。最后我将曾教授的分析和处理办法讲出来。经了解,B经理曾与自己的妻子有过约定,不接收年轻女性进入自己的部门,多年后B经理早已忘记这个约定,所以同意了接收女员工,当无意与妻子谈及此事时,妻子却坚持当年的约定,B经理无法,只能出尔反尔了。后来人事部门提着一篮水果去看望B经理的妻子,希望她能让那个女员工先到B部门工作两个月,两个月后没什么问题发生,问题也就顺利解决了。通过这篇课文,学生举一反三,明白在生活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不能正确分析和解决,人们就会陷于煎熬和痛苦中,而发现和掌握规律,就能很好地应对。上过这节课多年后,很多学生还会提及,他们学到了一种思维方法,就是透过现象分析本质,在最小范围内,在充分考虑和尊重各方面利益的前提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从而使心情长久地保持平静放松和快乐。

课本是书,生活更是一本大书。语文教材都是经历时间检验的经典,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和高超的智慧,如果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能深挖博采,结合现实,那么学生就能获取更多的知识和能力,日积月累,当他们有朝一日进入社会,就会更成熟。

人的一生会面对很多比答卷更难的问题,我们会经受很多的尴尬和痛苦,而人类的本性是追求自由与欢乐的,学生在书山题海中遨游的时候是否失去了放松的能力了呢?这是教育多大的悲哀啊!学生理应成为更成熟和健康的人,这个目标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去践行。

上一篇: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科书循环使用的现状分析 下一篇:打造书香校园激发诵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