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阅读教学的几点体会

时间:2022-08-13 09:27:19

信息化阅读教学的几点体会

小学生知识获取的多少和平常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分不开的,可以说阅读是学生增加知识量的一种有效途径。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收集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还可以从所学的知识中认知世界,思维在知识中扩展,从而提升学生辨别事物的能力,所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也就在阅读的基础上生根发芽。但学生阅读学习习惯是如何培养的呢?信息的大量摄取和兴趣的提高是怎样激发的呢?笔者从三个方面对小学生信息化阅读教学进行探索。

1 认读图像,扩展外界信息量

对一到三年级的学生而言,由于每学期所教生字并不多,词汇量很少,如果这期间让学生阅读语意较深的文章是不现实的。但这一年龄段的学生的思维是最童真的,对于外界事物总怀有一颗好奇心,获取欲望特别强烈。笔者班中有位学生,下课时总会观察蚂蚁,认真劲儿可见一斑,有时居然抓住几只小蚂蚁放到矿泉水瓶中带回班中观察。正好此时按着教学大纲讲动物作文,笔者准备了一些图片。上课时,笔者讲完蚂蚁的习性,开始讲蚂蚁的形态,提问这位学生,让他从孩子的角度来形容蚂蚁,如蚂蚁安静时是在思考问题呢,跑得很快的蚂蚁是在找妈妈呢,等等。这时笔者又不失时机地按着图片讲了一个蚂蚁的故事,随着笔者的教学思路,一只勤劳能干的黑蚂蚁的形象印在学生的脑海中。

从以上的事例可以看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定要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兴趣取向和年龄特征。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和图片的鉴赏能力是随着从外界获取信息量的增加而提高的。如果为学生准备好相应的图像阅读,那么学生就一定会通过图像的阅读来获取图像的信息和知识量。因此,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要有效激发学生的的阅读兴趣,就要加大信息量的获取力度,这样才能为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的提升打好基础。

2 完善计划,提高信息化阅读的兴趣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存在阅读能力的差异,识字的多少直接决定着学生阅读能力的高底。这只是一个方面,对于同一年龄段的学生,学生家庭教育、学前辅助教育也对其阅读能力的高底带来影响。所以,学生这种阅读差异性直接影响学生信息的获取量。怎样能减少学生之间阅读的差异性呢?

1)信息获取应该制订有效的规划。教师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特征的学生制定相应的信息阅读计划,规划出阅读学习时间表,从计划上来引导学生努力完成相应的阅读量。

2)根据这一年龄段的学生阅读的需求,让学生自己选择阅读的内容。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自选择和体验,寻找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书籍。因此,教师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制定信息阅读计划,提供丰富的学生阅读读物。教师可以通过学校图书馆的力量和资源,开辟阅读超市;也可以利用班级图书角,督促或让学生把自己喜爱的书籍拿到班中与大家分享。这样,学生就会从中挑选自己最需要的、最喜欢的阅读资料,长此已往,学生的信息化阅读能力就会提高上去。

3)扩大学生信息化阅读的广度。一直以来,学校获取的知识只是教科书中提供的,课外阅读量很少,不一定能满足每个学生的信息化阅读。有些教师建议学生用家长给的零花钱,去书店选购适合自己读的书籍,定期进行课外读物汇报会,让学生充分明白阅读的好处,并对所读作品细细点评,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价值和阅读广度,提高学生选购优质读物的能力。

3 交流沟通,分享信息化阅读的心得

学生阅读能力的高底和听说读写能力大小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教师要定期开展阅读汇报会,让学生分享阅读心得,其主要目的就是最有效地让学生经历听说读写的学习过程,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要给学生一个交流的平台,此交流平台应是经常性和持久性的,可以通过网络、交流会等信息化交流媒介,让学生充分融入信息化阅读中。

1)对于信息化阅读平台的建立,教师应定期让学生按照阅读计划,通过选择较好的阅读读物,写出读后感或读书心得,并通过读书汇报会让学生逐一阅读,让学生自己互相评论读书心得,指出不足之处,写出交流改进意见。这样,通过先写、后说、再听,最后再去读,学生的信息化阅读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2)建立信息化阅读QQ群。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了方便家长和教师的沟通,各个班级都有了自己的QQ群,学生也有自己的QQ。随着平台的建立,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信息化教学的作用,可以采取在群里分析优秀的阅读作品和介绍作品相关的人和事的方法,让学生共享优秀作品;学生也可以把自己阅读过的画报和文章、阅读手抄报等都拍成照片,上传到空间。教师定期发动学生一起点评,写出点评心语,不足之处指正,好的方面分享。

3)微博是一个新兴的网络产物,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微博,让学生丰富自己的阅读微博,提高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同时学生定期收到别人的阅读微博或学习微博,也是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的较好方法。

上一篇:金属锈蚀的探究和防护 下一篇: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