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阅读教学的第二阵地

时间:2022-10-15 10:25:24

图书馆:阅读教学的第二阵地

在语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提出大阅读、综合阅读理念,提出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教学目标,加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力度。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图书馆的阵地作用,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全面落实三维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过:“教育不专在学校,学校之外还有许多机构,第一是图书馆。”日本也有学者把学校教育和图书馆教育比喻为“同一辆车上的两个车轮”,两个车轮协调转动,才能使学生的成长得到全面发展。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时间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图书馆则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是学生的“第二阵地”,可以直接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全方位、多层次的素质教育,是学生进行知识内化和延伸的重要场所。

1 图书馆是学生“书海”中的“风向标”

新课程标准的问世,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出新的要求: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搜集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要关注资源信息的发展,并从中汲取文化营养。伴随教学改革的深入,图书馆将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第二阵地”。然而,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文化底蕴较差,面对图书馆琳琅满目的图书,虽然往往表现出极大的阅读热情,但阅读的目的性不强。针对这一现象,可以做出以下改变。

1.1 发挥宣传阵地作用,让学生了解图书馆,实现自我管理

利用校园电视台,对全校学生进行图情课讲座,讲授图书分类、编目,图书的选择和阅读等基础性知识。同时组织新生参观图书馆,了解馆藏书的结构和图书馆工作的基本流程,让学生对图书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知道如何使用图书资源。为各班培训了图书管理员,传授给他们一些图书管理和图书分类知识,使他们能参与到图书管理中来。学生在管理图书的过程中也学会了自我管理,既服务了同学又提高了自己的管理能力。

1.2 积极开展阅读交流指导课,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指导课侧重讲解如何选择图书,教给学生一些读书方法,教会学生利用图书资源,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通过阅读能获取丰富的知识来认识世界,提高自身素养。如低年级的阅读指导课,笔者会深入浅出地讲解一些适合低年级学生的阅读方法,并在游戏中和学生一起进行读书实践,不仅教会学生读书方法,还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中高年级的阅读课,笔者会侧重一些读书方法的指导,课上会由现代人才竞争说到知识的获得,由知识的获得说到广泛阅读的重要性,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体会到阅读的重要性,知道掌握好的阅读方法更重要。

2 引导学生在“书海”中自由遨游,增强阅读效果

新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健全人格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基本理念。作为学生的第二阵地与资源库的图书馆,理所当然地要适应课改需要,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为了适应新的课改,使图书馆成为学生一个巩固课堂知识、扩充知识、拓展知识的“第二阵地”,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教学改革的新舞台。

2.1 解疑化难,获取知识

新课标中对学生创新教育的重点是培养他们具有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表达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应用、学会创造。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利用图书馆丰富资源获取知识信息的技能,引导学生带着课堂上的疑问到图书馆来解决,在解决问题中提高他们的各种能力。如在预习课文《虎门销烟》时,学生想对民族英雄林则徐有更多的了解,就来到图书馆,找到许多关于林则徐的书籍或视频资料,如饥似渴地读起来,并认真地做着记录。课堂教学时,学生精彩的表现让笔者感到学生的阅读真的达到一定的深度。看到学生自豪的样子,笔者真替他们高兴,也为图书馆能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第二阵地”而欣慰。

2.2 适时推荐,辅助教学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科书上的知识是有限的,所以从小学一年级起,就要鼓励孩子们自己学习,在课堂之外,锻炼观察的本领、思考的本领、创作的本领,还要让孩子们高高兴兴地学、有滋有味地学。”作为学生“第二阵地”的图书馆,要力争做好教学的“贤内助”,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进度,向不同年级的学生推荐不同的读物。如在讲到“圆”时,推荐课外读物《祖冲之》;教学“追寻李白”时,适时为学生推荐《唐诗三百首》《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全集》《中国古典诗词赏析》《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等书目。通过阅读,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知识面也拓宽了,阅读兴趣更广泛,求知欲更强,学生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2.3 博览群书,提高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孩子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课本上的知识是有限的,而图书馆的知识却是无限的,图书馆是信息的积聚地,学生可以在这里纵览天下事,可以在知识的海洋自由遨游。作为课外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读书笔记是学生阅读作品,从中获取文化知识与科学技能、感悟作品真谛、增长人文素养,课外阅读技能日益长进和快乐成长的记录。为此,有意识引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积累名言佳句,把阅读心得进行归纳、总结,把自己理解感触的体会写出来。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资料,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拓宽阅读途径,为学生搭建交流平台,提高学生的阅读实践能力

新课标中提倡学生自主阅读、研究性阅读,鼓励自主写作、自由写作、有创意地表达,鼓励有独到的见解,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怎样才能让学生有兴趣地、自觉地从“书海”中汲取营养,不断提升自身的阅读实践技能呢?

3.1 雏鹰文学社,打造书香校园

为了展示学生的习作风采,锻炼他们的协助能力,努力打造书香校园,学校成立雏鹰文学社,并创办了社刊《雏鹰展翅》,其目的是挖掘学生潜质,发展个性特点,提高综合素质,造就一专多能型的写作人才,用书香、墨汁培育出一只只展翅高飞的小雏鹰,并为繁荣校园文化,打造书香校园服务。

3.2 书海拾贝,展示才华

在校园电视台开设新的读书栏目“书海拾贝”,栏目中包括好书推荐、心得体会、读书经验交流、感情朗读等,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读书成果的平台,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积极性,增加了学生的读书数量和质量。

3.3 多彩活动,我能行

活动是育人的载体和平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与各班班主任配合举办形式各异的读书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如“知荣明耻做合格少年故事演讲赛”“争做环保小卫士征文”“自办期刊评比”等活动。将活动中的优秀作品推荐到校电台“书海拾贝”栏目中播出,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并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通过这些活动,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读书中寻找乐趣,增长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图书馆也把“第二阵地”的职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面对新课改,图书馆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二阵地”,对提升学生素养,对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发展个性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它与“第一课堂”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只有两个“课堂”相互携手,才能对教育教学改革起到更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虞巧玲.图书馆应全方位为研究性学习服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43-45.

上一篇: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教育对策 下一篇:谈基于信息技术的数学探究式教学